APP下载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014-09-25刘婷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院校

刘婷

摘 要:“2+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生最后一年的学习在企业中完成,这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目前“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高职院校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中,并在制度上保障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党建;高职院校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该教学模式下,高职生的三年教学中前两年由学校组织,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并用于现实教学。“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在校的两年里,还要延伸至企业工作的一年实践过程中,这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2+1”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是摆在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易脱节

“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不便于学校党组织对其进行跟踪管理,而大多数企业对积极分子、党员教育重视不够,造成党组织对实习学生管理松懈,部分学生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1]。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校外党校培训工作脱节。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在各地,较难按时参加学校党校培训。二是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2+1”人才培养模式下,大三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由于实习岗位分散,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无法辐射到班级、学校,对广大在校生的影响有限。

2党员发展程序难规范

“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在校给党员发展工作规范性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群众座谈会难组织。一方面,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岗位分散,人员难组织。另一方面,邀请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比较困难,在座谈会上难以全面反馈实习期间的表现。其次,思想汇报效率低。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外地实习学生无法按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与入党联系人面对面地进行思想汇报次数也较少,大多数学生只能采用电话形式与联系人进行沟通。最后,实习表现考查不全面。针对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表现的考查存在困难,学校只能间接通过实习单位负责人来了解学生情况,较难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3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专业性欠缺

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表现在人员数量不足、精力分散两方面。学生党建工作繁重,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数量却不多[2],且这些人员的工作不仅限于党建方面,他们还包揽了很多其他的工作。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队伍力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党建工作质量不高、学生党员发展不规范等问题。

党建工作队伍专业性不高,许多党建工作者对具体的党建工作流程、要求并不能完全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对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不够。并且近年党中央、地方党组织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相关培训的缺失也将不利于这些新要求的实施。

入党联系人工作效率低。“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课程由原本的两年半压缩为两年。很多教工党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授课任务,使得目前入党联系人考查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部分入党联系人工作浮于表面,与学生联系较少,对学生的电话、短信等回复较为迟缓或者无回复。入党联系人工作效率低,直接导致其对学生考查不全面,不利于支部大会作出正确的决议。

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1)做好党建工作队伍的选拔工作。

要做好党建工作队伍的选拔工作,一是要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二是对于选拔出来的学生党建工作者,应相应减少其他方面的工作,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党建工作;三是建立党建工作者评价机制,对于不适合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进行及时更换;四是对于客观上没有条件保证党建工作人员数量的高职院校,可考虑选拔一批学生党建助理工作人员,协助党建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工作。

(2)注重对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

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打好理论功底,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在培训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培训要有计划性,将培训纳入学校工作计划,避免流于口头倡议;其次,培训内容要有重点,不流于形式;最后,培训应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培训,提倡让更多的党建工作者参加高级别的培训,加强与其他院校党建工作者的交流,开阔视野,提升本校党建工作水平。

(3)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党员影响力。

学生党员与同学朝夕相处,能更加及时地了解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党建力量不足的现状,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支部应对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学生党员进行相关工作的专门培训,提升其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以免影响工作质量。

2在坚持党建工作规范性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党建教育培训。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党建教育培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发布培训信息,并提醒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弥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二是利用网络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建立评估机制,交流过程中对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增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

(2)利用网络平台承担部分党员发展工作。

党员发展部分工作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但在工作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弥补网络平台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群众座谈会为例,首先,需做好开会前准备工作,如征询与会人员参加会议的意向,对自愿参加会议的同学,告知其群众座谈会的目的、要求、会议时间、QQ群号等信息;其次,会议过程中,始终保持会议的严肃性、规范性,尽量让每一位与会人员都参与到会议中来,全面反馈信息;最后,会议结束后,及时做好总结,填写相关表格,并将结果反馈给所属支部委员会。

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可扩大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考查面。如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公示除了校内张贴外,还需要在学校网站、年级QQ群、飞信群内进行网络公示,以防学生在外无法知晓公示信息。

(3)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学生党员的影响。

学生党员实习后,虽然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但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服务群众,跨越实习造成的地域阻隔,扩大其在同学中的影响。比如可给学生党员下任务,利用QQ平台,联系班级,做班级助理工作,解答同学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惑,服务群众[3]。

3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中

(1)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的主动性与连贯性。

主动性是指由于实习单位负责人没有义务主动进行学生党建工作,学校党务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主动联系党员以及发展对象所在单位负责人。连贯性是指党务工作者应当定期与企业进行联系,而不是断断续续,在需要材料的时候临时与企业联系。

(2)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的计划性与长期性。

计划性是指为保障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的顺利开展,需要制订符合实习生在企业工作实际的工作计划,在实际工作中按计划进行。长期性是指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需要贯穿学生整个实习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学校党建工作到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首先,可以通过电话形式与企业进行联系,请企业协助学校开展部分党建工作。其次,对于市内企业,党务工作人员可以定期下企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展工作。最后,对党员、积极分子教育不能放松。需加强和完善网上党校的创建,并建立党小组,建立党员QQ交流群、积极分子交流群,定期通过QQ群开展网上交流活动。

4从制度上规范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需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4]。

(1)党建工作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工作实际。

党建工作制度来源于党建工作实践,用以指导实际党建工作。“2+1”教学模式下的党建工作与以往工作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相同之处如党员发展程序、推优程序、党校培训的基本内容等。存在差异的地方如党校培训的形式、校外发展对象材料收集的具体做法等。“2+1”教学模式下,需要高职院校制定、完善与现实党建工作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以满足工作需要。

(2)党建工作制度的制定要把握好严肃性、稳定性与灵活性。

严肃性是指党建工作制度必须具有权威性,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有规比依、违规必究;稳定性是指党建工作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执行,不随意更改;灵活性是指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并对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作出必要的修改。

(3)党建工作制度要具有保障性、系统性。

为确保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制定应是自上而下的,并且在制度制定以后要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加强各项制度对党员的工作指导性、约束性。学生党建工作涉及党校培训、学生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活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为使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需要党建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注重系统性,建立全面的制度体系,如建立党校培训制度、推优制度、联系人工作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

参考文献:

董炯华,宋刚永,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3):45—46.

王琳娜,郑永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21):39—40.

黄志坚.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0):32—33.

戚 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41—4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院校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