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2014-09-25金璇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金璇

摘 要:结合文化适应的特点,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汉文化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学习;文化适应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民族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显著,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开始得到推广。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普通话的学习并不单单是语言的学习,更是对于汉文化的学习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汉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会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文化适应问题,影响学习的效果,需要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对应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的文化进行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对语言进行学习时,缺乏对于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

文化适应是反映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基本概念,是指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发生持续性的直接文化接触,从而使得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同时,文化适应也是一种文化要求,要求个体去主动适应新的文化模式。文化适应包含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分离、融合以及微小化。在语言学习中,由于不同文化模式、文化背景的相互冲突,文化适应问题可以说是必然存在的,而如何去解决文化适应问题,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语言学习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文化适应问题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

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双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得其在融合时必然会伴随着文化冲击现象,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通话学习中,不仅包括了对于普通话发音、词汇、句法等的了解和掌握,还包括了对于汉文化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的了解。可以说,对于汉文化的理解是推动普通话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学好普通话,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普通话所承载的汉文化的特殊性,并通过与母体文化的对比,找出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在确定文化差异后,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理解和适应汉文化,才能切实保证普通话学习的高效性。

3文化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

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毕竟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接触本民族的文化教导,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要对其进行否定和重构,必然会从心底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在保留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完成文化适应的过程,从而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积极开展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对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是一种完整的、可操作的教育过程,通过跨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都可以对对方的文化进行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平等地去对待和欣赏母体文化和他文化,消除先入为主的文化偏见,从而逐渐提升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程度。

(2)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

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观念和个性,在融入其他学生群体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校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从而减少少数民族学生的孤独感和陌生感,减少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冲击对于学生心理的压力,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完成文化适应的过程,学好普通话。

(3)加强文化对比教学。

在对普通话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母体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加快文化适应的过程,更好地对普通话进行学习和掌握。

总之,语言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适应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出现的文化不适应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对此,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参考文献:

彭 谦,戚甫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05):85—87.

梁春莲.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7):153—15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