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乒乓球运动的教育价值

2014-09-25陈玲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乒乓球

陈玲

摘 要:本文以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乒乓球运动的教育价值进行了论述,阐述了乒乓球运动具有增强自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教育价值。

关键词:乒乓球;教育价值;健心功能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承载健康、智慧、文明的体育项目,被称为我国的“国球”。自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首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受到瞩目,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鹤立鸡群。对于乒乓球运动,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奖牌,更应该从根本上寻找一种既有益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又能满足社会进步所需的媒介。本文以教育价值为视角,浅析乒乓球运动蕴含的教育价值,力争为乒乓球项目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1904年,乒乓球由日本传播到中国,从此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运动。1923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成立,1925年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乒乓球国际比赛。自此数十年内,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紧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没有条件发展体育运动。自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乒乓球运动才获得了新生,从普及到发展,再到辉煌与危机并存,直至进入21世纪,中国乒乓球运动登上了体坛巅峰,国际舆论开始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1]。

二、乒乓球运动的教育价值

1乒乓球的健心功能

(1)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乒乓球运动是以技能为主,体能要求次之的运动,它既不像举重项目要求有超强的力量,也不像篮球有身高要求。从众多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无论你是身材矮小,还是先天体能、技能一般,只要你肯努力训练,积极进取,经过长期训练,一定有机会战胜客观条件比你好的对手,从而找到自信心。

(2)有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受主观因素和竞赛本身的特点制约,参赛者要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独自承受对比赛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切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将加剧参赛者的心理压力。在乒乓球比赛中,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交替出现,这要求参赛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及毅力,这样才可能做到在比分落后时不气馁,奋起直追;在比分领先时不骄傲,清醒果断,每球必争。这种不因暂时胜利而盲目乐观,也不因一球一局的得失而乱了方寸的品质对人们极其重要。因此,长期进行乒乓球运动锻炼,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2]。

(3)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社会竞争加剧、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人际关系复杂等环境变化,易造成人们的心境长时间处于应激和紧张状态。要实现冲突的体制化,就应当给予公众有发泄敌对情绪的渠道,这种渠道具有安全阀的功能。有专家提出“体育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乒乓球运动改善了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助于减轻受到应激刺激时的机体生理反应,并加快恢复过程,能很好地缓解精神压力,从而获得健康心理。

2促使人的社会化

(1)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乒乓球运动是一个群体或多个群体之间的活动交流,通过切磋技艺、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了解和友谊。这种较广泛地与他人建立融洽关系的社会环境,较好地培养了个体积极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

(2)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的合作意识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几个人或集体为达到一定目的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地共同行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比赛时,要互相配合默契,互相鼓励和安慰,绝不能互相埋怨和赌气。因此,长期的乒乓球锻炼能够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意识。

乒乓球运动无论男女老幼、肤色深浅和地位高低以及信仰差异,都可以分享它的快乐。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里,不管水平高低,人们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对手和位置,它让人领悟到了机会均等、参与自由,也会对人们形成公平竞争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蓬勃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竞技功能,还要认识到乒乓球运动应该摆脱传统,充分发挥其蕴含的教育价值等其他功能,使其更好地从精神上、智力上服务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王 江.论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学价值与功能——从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研究.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34—37.

许淑萍.乒乓球运动与心理健康.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追风的乒乓球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