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

2014-09-25胡晓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6期
关键词:放射线核辐射辐射源

胡晓梅 叶 红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

胡晓梅 叶 红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核辐射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核辐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等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由于近年来较多核辐射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核辐射的防护。本文就核辐射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以便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对核辐射进行安全防护。

核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核辐射无处不在,核辐射通常是放射性存在所有物质之中的,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脱离过核辐射。在人类的活动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中,污染危害最大的是核辐射污染。由于人们对核辐射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会产生恐惧心理。自从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事件后,人们逐渐关注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对核辐射进行安全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1 核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核辐射是对伴随原子﹑核过程发射的电磁辐射﹑次原子离子束﹑各种离子的总称。核辐射可以来自原子核发射变化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由加速器产生,还可以来自地球外层和星际空间。核辐射指的是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电磁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和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是氦核,吸入体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其质量较大,电力作用强。β射线指的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电力作用较小,人体皮肤触碰到以后容易烧伤。这两种射线穿透力较小,影响范围较小,只要辐射源没有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的危害不大。γ射线的穿透力较强,其具有波长短的特点,其和X射线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能够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的范围较大。自然界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较多,但其危害不大。但核爆炸或者核电站事故等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2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1 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外照射,另一种是内照射。外照射的主要影响是泄漏到环境中的放射线,通过人体外部对人体照射,从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外照射的危害来源是体外放射源,放射源不和皮肤接触就可对人体进行危害。另外,内照射的危害是放射线物质对空气﹑食品﹑水源以及其他物品进行污染,并通过饮食﹑皮肤毛孔﹑呼吸﹑皮肤伤口等方式进入到人体内部,释放出放射线对人体进行照射。尽管微量放射线物质所产生的外照射和表面污染的危害不大,但进入到人体内部,将会对人体进行连续照射,直到放射线物质减弱或者排除体外为止,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2.2 生物效应

当人体组织吸收核辐射之后,会产生生物和化学变化,从而造成生物组织的损伤,因此称之为生物效应。当人体组织受到放射线的照射时,就会对人体细胞中的原子吸收能量产生电力和激发反应,从而会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变,最终造成人体细胞的死亡或者失去正常活性和功能,甚至会发生异变,对人体的损害和遗传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细胞死亡指的是细胞失去了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功能,细胞突变指的是癌变﹑先天畸变或者是基因突变等。核辐射对人体损伤的本质在于对人体细胞活性的影响,当核辐射对细胞活性进行消除,并且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意味着人体细胞的损伤会造成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最终使得人体机能发生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人体死亡。人体中的细胞如果死亡,损伤细胞也会随之消失,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核辐射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引发遗传基因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影响之后,后代就会继承母体对基因进行改变,使得后代出现缺陷或者其他损害。

3 核辐射的防护措施

3.1 对外照射的安全防护措施

外照射安全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将照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当辐射源确定之后,辐射源的距离﹑屏蔽情况和照射时间等决定着照射剂量的多少。因此,对外照射进行安全防护就需要从实践和屏蔽以及距离三个方面考虑。

其一,照射时间安全防护措施。照射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核辐射剂量就会越大。针对核辐射的安全防护而言,一切接触到核辐射的环境中,都需要尽量缩短照射的时间。所有人员尽量减少在核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熟练操作手法,从而有效的缩短工期,在没有操作任务的时候,必须远离辐射源[3]。

其二,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人体和辐射源的距离越大,所受到的核辐射剂量就会越小。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尽量远离辐射源,公众人员不宜接近其辐射源,需要和辐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核辐射。

其三,屏蔽安全防护措施。核辐射穿过物质的时候,会由于电力碰撞或者其他作用而被吸收,放射的能量就会随之减弱。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放射线,采取不同的屏蔽方法。α射线穿透力较弱,使用纸片就可以将核辐射挡住。外照射危害不大,但进入人体内就会造成较大的危害。β射线的射程在空气中可达数米,在生物体内具有几毫米,使用有机玻璃或者铝物质进行遮挡即可。γ射线的穿透力较强,使用铅和混凝土才能够遮挡。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使用7cm的混凝土就可以屏蔽核辐射。

3.2 对内照射的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口腔下咽﹑皮肤﹑伤口﹑呼吸等途径进入到体内的放射物质,会引起内照射的危害。对内照射的拿权措施主要是有效的减少放射源的数量,包含大气﹑物体和人体表面的辐射量。可以穿戴防护衣,有效的避免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到辐射源。或者戴正压呼吸面具和气衣,有效的防止吸入放射性的灰尘。另外,在辐射区禁止饮食﹑喝水﹑吸烟等,避免食入放射性的物质,避免带暴露在外面的伤口进入辐射区。

结语

通过对核辐射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核辐射主要三种放射线,针对外照射的核辐射可以使用混凝土进行屏蔽。通过研究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人们对核辐射安全防护的意识,尽量减少受到核辐射的危害。通过对核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从外照射和内照射两个方面出发,需要充分考虑到核辐射的危害,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卢炜.辐射无处不在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护[J].家庭医生,2010,12(07):102-103.

[2]朱茂祥,王东根,杨国山,等.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的现场救援及组织指挥原则[J].辐射防护通讯,2011,16(04):157-158.

TL77

A

猜你喜欢

放射线核辐射辐射源
医院放射线对人体的损伤和防护
放射线:小心,危险!
基于博弈论的GRA-TOPSIS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多旋翼无人机微多普勒效应实验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外辐射源雷达直升机旋翼参数估计方法
放射线对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