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铝和铝的化合物》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014-09-23张琳陆真

化学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实践研究高中化学

张琳+陆真

摘要:“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和相应的网络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者在《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讨,发现基于这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网络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式学习;网络课程;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0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2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理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实践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尝试利用网络课程模式进行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模式探索研究。

一、理论支持

1.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文中简称PBL)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上世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有层次、多样性的学习情景中,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线索,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解决、验证的过程,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建构有效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PBL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过程由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反思四个阶段组成,其中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之间存在有序性,也存在各阶段之间的部分重叠和循环。(见图1)

PBL模式下的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综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PBL模式的优势虽多,但耗费教学时间过多,面临高考与课时限制的教学过程。需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广泛接触、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内容进行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则可以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PBL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简单的说网络课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来实现课程的功能。

网络课程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1)交互性强

网络信息载体具备双向传递功能,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E-mail、BBS发帖等多种形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促进教学改善。

(2)开放性强

网络课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接受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3)个性化突出

在充分开放的网络中,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与自己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学习,充分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4)协作性强

网络支持下的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同时也促进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

(5)多媒体化

网络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丰富、逼真、直观的多媒体可以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在软、硬件条件具备和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网络课程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二、网络课程设计

研究选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二节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在PBL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

1. 网络课件结构设计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网络课件主体包含:知识宝库、科学探讨、要点概括、闯关挑战、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六个模块。(见图2)

2. 课件模块功能介绍

(1)“知识宝库”中包含相关的课内、外资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方式呈现,如《铝和生活》、《昂贵的铝餐具》、《铝锅变黑了》等子模块组成。(见图3)

(2)“科学探讨”则是围绕生产、生活中与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使用有关的众多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将依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PBL学习。

(3)“要点概括”是提供给学生课程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的部分,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要点。

(4)“闯关挑战”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的评价测试部分,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三个子模块。其中“基础篇”要求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篇”供学生课堂讨论,深入探讨学习内容;“挑战篇”则留待课后供学生深化理解。

(5)“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两个版面,供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或直接向教师提问。

网络课程课件开发平台为Frontpage,交互功能使用PHP编程,资料图片处理使用了Photoshop软件。

三、网络课程教学流程

教学实践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图表表示:(见图4)

课程开始之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本44页和47页“金属铝”部分以及53页和54页“铝的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前有大致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按照PBL的典型模式进行,将全部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科学探讨”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可以从系统中的“知识宝库”获取知识,也可以登陆Internet网搜索。各人查找资料后可以到“交流社区”中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以小组为单位对“科学探讨”中的问题给予解答。当各小组答案全部发表出来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更广泛的交流讨论,使所有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要点概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巩固复习。复习回顾之后,学生可以到“闯关挑战”中分别通过完成“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的习题,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四、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基于PBL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以下优势:

1.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为学而教。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可及时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分析、讨论和解决。

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PBL强调创造情境,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提出真实、有效的问题,强调双边、多边的参与,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很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要比讲授法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3. 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

由于 PBL是以“小组”为中心,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技能大有帮助。网络课程的模式又在技术层面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这种协作学习。

4. 增强了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PBL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因此,PBL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非常有益。

通过实践应用欣喜地看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广阔前景,如果我们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发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能够使PBL这一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化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8-10

[3]张银.浅谈对PBL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3):3-5

[4]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31-33

[5]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7-19

[6]支卫英.基于网络的竞争式的课题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4,(3):22-27

[7]李爱娟.南京十三中高一学生对网络教学反应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2):57-58

[8]侯冬玲.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9):7-10

[9]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http://www.studa.net/gaodeng/081229/1357428.html

endprint

摘要:“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和相应的网络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者在《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讨,发现基于这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网络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式学习;网络课程;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0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2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理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实践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尝试利用网络课程模式进行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模式探索研究。

一、理论支持

1.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文中简称PBL)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上世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有层次、多样性的学习情景中,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线索,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解决、验证的过程,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建构有效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PBL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过程由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反思四个阶段组成,其中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之间存在有序性,也存在各阶段之间的部分重叠和循环。(见图1)

PBL模式下的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综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PBL模式的优势虽多,但耗费教学时间过多,面临高考与课时限制的教学过程。需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广泛接触、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内容进行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则可以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PBL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简单的说网络课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来实现课程的功能。

网络课程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1)交互性强

网络信息载体具备双向传递功能,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E-mail、BBS发帖等多种形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促进教学改善。

(2)开放性强

网络课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接受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3)个性化突出

在充分开放的网络中,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与自己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学习,充分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4)协作性强

网络支持下的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同时也促进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

(5)多媒体化

网络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丰富、逼真、直观的多媒体可以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在软、硬件条件具备和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网络课程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二、网络课程设计

研究选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二节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在PBL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

1. 网络课件结构设计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网络课件主体包含:知识宝库、科学探讨、要点概括、闯关挑战、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六个模块。(见图2)

2. 课件模块功能介绍

(1)“知识宝库”中包含相关的课内、外资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方式呈现,如《铝和生活》、《昂贵的铝餐具》、《铝锅变黑了》等子模块组成。(见图3)

(2)“科学探讨”则是围绕生产、生活中与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使用有关的众多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将依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PBL学习。

(3)“要点概括”是提供给学生课程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的部分,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要点。

(4)“闯关挑战”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的评价测试部分,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三个子模块。其中“基础篇”要求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篇”供学生课堂讨论,深入探讨学习内容;“挑战篇”则留待课后供学生深化理解。

(5)“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两个版面,供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或直接向教师提问。

网络课程课件开发平台为Frontpage,交互功能使用PHP编程,资料图片处理使用了Photoshop软件。

三、网络课程教学流程

教学实践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图表表示:(见图4)

课程开始之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本44页和47页“金属铝”部分以及53页和54页“铝的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前有大致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按照PBL的典型模式进行,将全部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科学探讨”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可以从系统中的“知识宝库”获取知识,也可以登陆Internet网搜索。各人查找资料后可以到“交流社区”中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以小组为单位对“科学探讨”中的问题给予解答。当各小组答案全部发表出来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更广泛的交流讨论,使所有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要点概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巩固复习。复习回顾之后,学生可以到“闯关挑战”中分别通过完成“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的习题,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四、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基于PBL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以下优势:

1.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为学而教。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可及时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分析、讨论和解决。

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PBL强调创造情境,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提出真实、有效的问题,强调双边、多边的参与,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很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要比讲授法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3. 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

由于 PBL是以“小组”为中心,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技能大有帮助。网络课程的模式又在技术层面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这种协作学习。

4. 增强了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PBL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因此,PBL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非常有益。

通过实践应用欣喜地看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广阔前景,如果我们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发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能够使PBL这一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化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8-10

[3]张银.浅谈对PBL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3):3-5

[4]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31-33

[5]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7-19

[6]支卫英.基于网络的竞争式的课题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4,(3):22-27

[7]李爱娟.南京十三中高一学生对网络教学反应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2):57-58

[8]侯冬玲.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9):7-10

[9]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http://www.studa.net/gaodeng/081229/1357428.html

endprint

摘要:“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和相应的网络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者在《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讨,发现基于这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网络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式学习;网络课程;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0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2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理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实践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尝试利用网络课程模式进行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模式探索研究。

一、理论支持

1.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文中简称PBL)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上世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有层次、多样性的学习情景中,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线索,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解决、验证的过程,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建构有效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PBL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过程由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反思四个阶段组成,其中问题激励、知识建构、综合运用之间存在有序性,也存在各阶段之间的部分重叠和循环。(见图1)

PBL模式下的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综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PBL模式的优势虽多,但耗费教学时间过多,面临高考与课时限制的教学过程。需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广泛接触、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内容进行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则可以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PBL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简单的说网络课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来实现课程的功能。

网络课程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1)交互性强

网络信息载体具备双向传递功能,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E-mail、BBS发帖等多种形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促进教学改善。

(2)开放性强

网络课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接受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3)个性化突出

在充分开放的网络中,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与自己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学习,充分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4)协作性强

网络支持下的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同时也促进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

(5)多媒体化

网络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丰富、逼真、直观的多媒体可以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在软、硬件条件具备和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网络课程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二、网络课程设计

研究选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二节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在PBL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

1. 网络课件结构设计

《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网络课件主体包含:知识宝库、科学探讨、要点概括、闯关挑战、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六个模块。(见图2)

2. 课件模块功能介绍

(1)“知识宝库”中包含相关的课内、外资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方式呈现,如《铝和生活》、《昂贵的铝餐具》、《铝锅变黑了》等子模块组成。(见图3)

(2)“科学探讨”则是围绕生产、生活中与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使用有关的众多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将依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PBL学习。

(3)“要点概括”是提供给学生课程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的部分,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要点。

(4)“闯关挑战”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的评价测试部分,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三个子模块。其中“基础篇”要求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篇”供学生课堂讨论,深入探讨学习内容;“挑战篇”则留待课后供学生深化理解。

(5)“答疑解惑”和“交流社区”两个版面,供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或直接向教师提问。

网络课程课件开发平台为Frontpage,交互功能使用PHP编程,资料图片处理使用了Photoshop软件。

三、网络课程教学流程

教学实践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图表表示:(见图4)

课程开始之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本44页和47页“金属铝”部分以及53页和54页“铝的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前有大致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按照PBL的典型模式进行,将全部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科学探讨”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可以从系统中的“知识宝库”获取知识,也可以登陆Internet网搜索。各人查找资料后可以到“交流社区”中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以小组为单位对“科学探讨”中的问题给予解答。当各小组答案全部发表出来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更广泛的交流讨论,使所有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要点概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巩固复习。复习回顾之后,学生可以到“闯关挑战”中分别通过完成“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的习题,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四、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基于PBL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以下优势:

1.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为学而教。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可及时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分析、讨论和解决。

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PBL强调创造情境,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提出真实、有效的问题,强调双边、多边的参与,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很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要比讲授法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3. 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

由于 PBL是以“小组”为中心,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技能大有帮助。网络课程的模式又在技术层面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这种协作学习。

4. 增强了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PBL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因此,PBL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非常有益。

通过实践应用欣喜地看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广阔前景,如果我们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发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能够使PBL这一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化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8-10

[3]张银.浅谈对PBL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3):3-5

[4]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31-33

[5]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7-19

[6]支卫英.基于网络的竞争式的课题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4,(3):22-27

[7]李爱娟.南京十三中高一学生对网络教学反应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2):57-58

[8]侯冬玲.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9):7-10

[9]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http://www.studa.net/gaodeng/081229/1357428.html

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实践研究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