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青海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4-09-23白茹

西部金融 2014年8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青海省因子分析

白茹

摘 要:本文以青海省8个市(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2个指标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11年的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将8个市(地区)划分为强竞争力型、一般竞争力型和弱竞争力型,在分析各类城市发展存在的优劣势后,提出了6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8)-0063-06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本,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集散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人民素质等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快,产品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城市的中心作用、枢纽作用和媒介作用日显突出。竞争力区位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随后,竞争力研究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并从空间、领域和深度等方面衍生出了各种类型。

一般意义上讲,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4个层次)与其他行为主体相比较,获取某种稀缺性市场资源的能力。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是我国区域宏观调控的对象,本文所指的区域特指“市(地区)”。区域城市竞争力是指具有某种显著标识性特征(经济的或非经济的)的经济地理区域内的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区域内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从而直接关系到其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地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看到,在青海省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分析青海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异,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城市排名,而是为了能较清楚、客观地认识各城市的优势、劣势以及现状、发展潜力,找到缩小城市间差距、协调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升青海省整体经济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11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经济竞争力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综合得分对8个地区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别进行具体分析。

二、青海省区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进行区域城市竞争力评价,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指标的代表性非常重要。本着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的原则并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资料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方面考虑,结合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以及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国民素质指标、城市环境指标、政府管理指标共6大类22个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二)因子分析原理

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于1931年由Thurstone首次提出,其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描述的变量一般都是能实际观测的随机变量。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归为同一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在同一个类别内的变量,可以想象是受到了某个共同因素的影响才彼此高度相关的,这个共同因素也称之为公共因子,它是潜在的并且不可观测的。因子分析反映了一种降维的思想,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不仅便于提取容易解释的特征,而且降低了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以相关性为基础,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入手把大部分变异归结为少数几个公因子所为,把剩余的变异称为特殊因子。至此,每一类的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公共因子(基本特征),因子分析就是用来寻找和确定这些基本特征的模型。

2、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X1=α11F1+α12F2+…α1nFn

X2=α21F1+α22F2+…α2nFn

………………………

Xm=αm1F1+αm2F2+…+αmnFn

其中:X1,X2,L,Xm是实测变量;aij是第i个变量在第j个主因子上的载荷。载荷越大,则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密切;载荷越小,则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疏远。

3、因子分析步骤

(1)指标的同趋化处理。在参与综合评价的指标中,有些是正指标,有些是逆指标,有些是适度指标,需要将它们统一转换成正指标,方向具有可比性。

(2)无量纲化。使处理后的样本指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这样既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又消除了指标间的差异,使得各指标间具有可比性。

(三)实证分析

数据选自2012年《青海省统计年鉴》,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描述性统计输出。如表2所示是关于22个初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均值、标准差和分析用到的取值个数(N)。

2、初始变量相关性检验。如表3所示,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且KMO值为0.739,即可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进而说明了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

3、方差解释表及特征值碎石图。如表4所示,“解释的总方差”表格给出了每个公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及其累积和。观察“初始特征值”一栏下的“累积%”列,前四个公因子解释的累积方差已经达到85%以上,故而提取这四个公因子就能够比较好地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如图1所示,第四个公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趋缓,故而选取四个公因子是比较恰当的。

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已知因子载荷矩阵是变量与公因子的相关系数,对一个变量来说,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代表这个变量。如表5所示,第一公因子更能代表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部财政收入、教育事业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几个变量因素;第二公因子更能代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工业烟尘排放量、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用电总量这几个变量;第三个公因子更能代表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这一变量;第四个公因子则较好地代表了人均GDP这个变量。

进一步分析,根据各个变量的特点,结合各个因子的具体含义可以把第一个公因子解释为经济发展动力因子;第二个公因子解释为经济基础实力因子;第三个公因子解释为政府影响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因子解释为生活水平因子。

5、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如表6所示是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得最终的因子得分公式为:

F1=-0.123*人均GDP+0.076*GDP总量+…+0.010*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F2=0.056*人均GDP+0.056*GDP总量+…-0.006*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F3=0.007*人均GDP+0.005*GDP总量+…+0.23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F4=0.549*人均GDP-0.075*GDP总量+…-0.071*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6、综合得分排名。参考表4中“旋转平方和载入”栏里的“合计”(方差值)和“方差的%”(方差贡献率),四个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43.004%、24.768%、16.305%、9.165%,采用其作为权重,运用计算公式得到的综合排名如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竞争力水平类型划分

根据计算的结果,可以将青海省8个地市和自治州、自治区进行划分:强竞争力的城市——西宁(F>1);竞争力一般的城市——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东地区(0

(二)城市竞争力状况分析

1、竞争力强的城市:西宁前三个因子得分均在0分以上,且前两个因子得分处于领先地位。表明作为省会的西宁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发展较全面,城市竞争力较强。西宁经过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步入了崭新阶段。目前,西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社会零售总额各占50%以上。全省90%的调入商品和80%的调出商品经西宁中转,对全省其他州、地、市、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西宁工业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技术力量雄厚;纺织品工业发展完善;化学工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建材工业制品多样、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冶金工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青海铝厂和列入全国500强的西钢厂及生产硅铁出名的青海山川铁合金厂;食品工业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乳制品系列、虫草系列等保健食品,蜚声国内外;西宁能源、电力充裕;农村经济有一定基础;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西宁是全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西宁的教育事业发展良好,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

但需要指出的是,西宁在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和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的得分排名均在第五位,与其他因子的排名是不相称的,同时也表明西宁的财政收支能力较弱,政府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能力较低。

2、竞争力一般的城市: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东地区。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综合排名第二,在第二因子经济基础实力因子排名第一,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排名第二,表明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经济基础实力过硬、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对竞争力影响力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结构由过去的以农牧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以青海石油管理局、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青海盐业有限公司、滩涧山金矿和内蒙古西联化工公司德令哈纯碱厂为主的工业企业成为海西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两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工业形成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化工和有色金属、特色生物、新能源为主导的六大产业体系。农村牧区水利、“四配套”建设步伐加快,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格尔木和德令哈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西部工矿区和东部绿洲农业区的城镇建设也有了一定规模。城镇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人口和经济的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已基本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工农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但其在第一因子经济发展动力因子、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排名最末,表明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还有待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文化、教育、医疗、环境等事业建设还有待提高。

海东地区综合排名第三,第一因子经济发展动力因子、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均排名第二,表明海东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良好,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均衡,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海东是青海省最主要的农业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是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互助、乐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平安富硒农业示范园区及民和、化隆、循化农业示范园区。近年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海东全辖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提效、农民不断增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海东工业也在痛苦的蜕变中化蛹成蝶。海东按照“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节能减排、提量增效”的要求,加快现有产业升级与集中,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工业集中区和特色产业成为海东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考量。虽然海东地区在第二因子经济基础实力因子排名第四,但不能否定其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发展方面做出的尝试与探索。在此基础上,鉴于海东在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排名居中,还应加强政府财政收支,提升政府对竞争力的影响。

3、竞争力较弱的城市: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这些城市的各项指标都有待提高,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结构单一,各项社会事业都有待完善,但是还应该看到这几个城市发展还是较快的。其中,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排名第一,表明其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人均收入高;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排名第一,说明其政府收支能力强,对竞争力影响大。同时,海北、黄南、果洛、玉树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挖掘内外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三)提升青海省城市竞争力建议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统一。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对西宁所辖县和海东城镇建设的投入,支持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经济圈;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发展惠民生、促民生事业,重视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努力解决好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制度,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并提高与城市科技竞争力有关的城市软、硬环境建设;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结构,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一批生态农牧业种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海南生态畜牧业、黄南有机畜牧业“四大示范区”建设。

4、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构建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以三江源生态旅游线、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为主的“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加快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海南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三大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5、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体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秩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西藏、新疆等西部口岸,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向西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外宣传,精心组织好青洽会、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等大型经贸会展活动;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各类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志博,徐晓明,金浩,薛明华.河北省11个省辖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8),53-57。

[2]倪鹏飞.城市竞争力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青海省统计局.2012年青海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苏志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3,(8):105-107。

The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BAI Ru

(Haido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Haidong Qinghai 810600)

Abstract: Taking 8 cities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ing 22 indicator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Qinghai province in 2011. Eight cities (are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verage competitiveness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model. Afte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bove cities (area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urban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Qinghai province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3、竞争力较弱的城市: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这些城市的各项指标都有待提高,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结构单一,各项社会事业都有待完善,但是还应该看到这几个城市发展还是较快的。其中,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排名第一,表明其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人均收入高;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排名第一,说明其政府收支能力强,对竞争力影响大。同时,海北、黄南、果洛、玉树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挖掘内外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三)提升青海省城市竞争力建议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统一。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对西宁所辖县和海东城镇建设的投入,支持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经济圈;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发展惠民生、促民生事业,重视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努力解决好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制度,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并提高与城市科技竞争力有关的城市软、硬环境建设;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结构,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一批生态农牧业种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海南生态畜牧业、黄南有机畜牧业“四大示范区”建设。

4、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构建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以三江源生态旅游线、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为主的“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加快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海南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三大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5、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体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秩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西藏、新疆等西部口岸,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向西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外宣传,精心组织好青洽会、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等大型经贸会展活动;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各类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志博,徐晓明,金浩,薛明华.河北省11个省辖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8),53-57。

[2]倪鹏飞.城市竞争力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青海省统计局.2012年青海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苏志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3,(8):105-107。

The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BAI Ru

(Haido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Haidong Qinghai 810600)

Abstract: Taking 8 cities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ing 22 indicator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Qinghai province in 2011. Eight cities (are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verage competitiveness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model. Afte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bove cities (area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urban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Qinghai province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3、竞争力较弱的城市: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这些城市的各项指标都有待提高,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结构单一,各项社会事业都有待完善,但是还应该看到这几个城市发展还是较快的。其中,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四因子生活水平因子排名第一,表明其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人均收入高;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三因子政府影响能力因子排名第一,说明其政府收支能力强,对竞争力影响大。同时,海北、黄南、果洛、玉树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挖掘内外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三)提升青海省城市竞争力建议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统一。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对西宁所辖县和海东城镇建设的投入,支持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经济圈;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发展惠民生、促民生事业,重视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努力解决好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制度,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并提高与城市科技竞争力有关的城市软、硬环境建设;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结构,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一批生态农牧业种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海南生态畜牧业、黄南有机畜牧业“四大示范区”建设。

4、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构建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以三江源生态旅游线、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为主的“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加快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海南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三大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5、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体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秩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西藏、新疆等西部口岸,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向西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外宣传,精心组织好青洽会、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等大型经贸会展活动;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各类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志博,徐晓明,金浩,薛明华.河北省11个省辖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8),53-57。

[2]倪鹏飞.城市竞争力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青海省统计局.2012年青海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苏志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3,(8):105-107。

The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BAI Ru

(Haido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Haidong Qinghai 810600)

Abstract: Taking 8 cities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ing 22 indicator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Qinghai province in 2011. Eight cities (are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verage competitiveness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model. Afte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bove cities (area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urban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Qinghai province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青海省因子分析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