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冷地区筏板混凝土越冬期间内部温度的监测分析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塑料布筏板棉被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榆林 719000

1 工程概况

西安榆林商会大厦总建筑面积180 391 m2,由A、B这2 幢塔楼及裙楼组成。A、B座塔楼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裙楼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裙楼地下2 层,地上4 层,建筑高度23.25 m;A座26 层,建筑高度99.95 m;B座34 层,建筑高度141.75 m,屋顶设有停机坪(图1)。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 年,建筑工程等级为特级,是一座集办公、科研、金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超高层公共建筑。

图1 正在施工中的西安榆林商会大厦

根据地下室后浇带的位置,将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区域划分为A~J共9 个施工区(图2),根据计划,2011年底必须将地下室基础筏板混凝土约16 293 m3全部浇筑完毕。截至2011年11月15日,除J、H区(约1 844 m3)外,其余筏板混凝土已浇筑结束,而此时室外气温已降至-15 °C以下。

图2 西安榆林商会大厦基础分区施工

2 工况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情况,项目部确定了3 种养护方案并严格限定时间要求:

设计一:比较相同部位混凝土养护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并对其各种养护措施下的费用、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选择最优的养护方案;

设计二:对已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采取1 层塑料双层棉被覆盖,监测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关系,提取实际温度差值;

设计三:在上述结论基础上确定本工程11月15日后浇筑的筏板混凝土的养护方案,并埋设电子测温探头,分别监测大气温度、筏板混凝土中心温度、筏板表面以下250 mm、750 mm及1 500 mm处温度,验证在冬歇期的混凝土是否会受冻。

具体方案设计为:

A区域为自然状态,B区域为塑料布1 层,C区域为棉被1 层,D区域为棉被2 层,E区域为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F区域为塑料布2 层+棉被1 层,G区域为塑料布1 层+棉被2 层,H区域为塑料布1 层+电热毯1 层+棉被1 层,J区域为方木架空+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

测温内容为混凝土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上50 mm)、表面(距混凝土表面以下50 mm)、中心温度和大气温度共4 个温度值[1]。

为防止实体结构混凝土因试验受损,故对A、B、C、D区域进行单独浇筑试验田,对E、F、G、H、J方案进行实体试验。

测温时间控制为:

(a)混凝土浇筑6 h后开始测温,每4 h监测1 次,每次测量4 个温度值[2];

(b)在浇筑E区筏板混凝土时进行试验田方案,实施测温。

3 设计实施及结论

3.1 设计一的情况

绘制测温管形态与布置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图3 测温管示意

图4 现场测温点位置布置

筏板混凝土于2011年11月5日15:00进行施工,按照计划针对不同部位的覆盖养护措施进行覆盖,6 h后开始测温,同时对相应部位用彩条布菜棚式全面覆盖。每次测温数据达60 个,延续时间将近2 h,为保证测温数据的真实性,克服室外气温低、保证测温连续的要求,决定设2 人为1 个测温小组,一天一轮换[3]。

经过连续7 d的测温工作,共得超过4 200 个数据,将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前3 d的温度记录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覆盖养护测温前3 d平均温度(单位:°C)

汇总各种养护方法前7 d的平均温度,以便对测温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见表2所示,可以看出采取塑料布1层+棉被2 层的覆盖养护,无论是上中下温度均比其他养护措施的温度要高,效果最好。

表2 各种覆盖养护测温前7 d平均温度(单位:°C)

在表2中,点①采用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的方法;点②采用塑料布1 层+棉被2 层的方法;点③采用塑料布1 层+电热毯1 层+棉被1 层的方法;点④采用方木架空+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的方法;点⑤采用塑料布2 层+棉被1 层的方法。根据测温所得的实际数据绘制温度曲线,如图5~图7所示。

从表1、2以及图5~7可以看出:

(a)采取塑料布1 层+棉被2 层的覆盖养护,无论是上、中、下温度均比其他养护措施的温度要高,效果最好;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的覆盖养护次之。

(b)混凝土浇筑后第6天,虽然室外气温已接近-20°C,但混凝土3 个部位温度均在10 °C左右。

又由于塑料布1 层+棉被2 层的覆盖费用最大,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的覆盖费用最低,结合测温效果认为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的覆盖效果最经济。

图5 各点混凝土上部温度与大气温度数据对比曲线

图6 混凝土中部温度与大气温度数据对比曲线

图7 混凝土下部温度与大气温度数据对比曲线

3.2 设计二的情况

对已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采取1 层塑料双层棉被覆盖,专人测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关系。测温结果见表3。

表3 7 d内每4 h测温数据对比表

可以看出,采取该种措施覆盖,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气温相比,平均能提高7 K。因此,采取1 层塑料双层棉被覆盖对新浇筑的筏板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混凝土表面温度最有保证,但不经济;反而采取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覆盖混凝土表面温度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不会受冻且较经济。该种覆盖养护方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3.3 设计三的情况

埋设电子测温探头,分别测大气温度、筏板混凝土中心温度、筏板表面以下750 mm处温度及筏板表面以下深度1 500 mm处温度,验证在-15 °C~-24 °C室外气温下的混凝土是否会受冻。

采取塑料布1 层+棉被1 层覆盖养护,在筏板混凝土浇筑前预埋温度传感器,同时要求每4 h测温1 次,测温历时冬歇期2 个月。

经过2 个月的不间断测温,实测数据整理后见图8。

图8 越冬维护测温记录曲线

2012年3月初到现场检查,混凝土表面无裂缝,经现场回弹仪回弹及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数据评定均合格。

根据筏板近两月的测温数据看,室外最低温度已达-20 °C,但预设各测温点为正温,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发展,筏板混凝土在越冬期间不会受冻。

4 结语

通过对养护方案的预先策划并严格具体实施,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养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后期的实施,表明3 种设计是能够保证混凝土实体质量,达到了在极端温度下冬期混凝土不会受冻的目的。该方法为大体量筏板混凝土在冬期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证明。

猜你喜欢

塑料布筏板棉被
半条棉被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高速铁路桩筏结构的筏板合理设计研究
活动名称:遗留的图案
防蚂蚁又添新法
牛奶奶晒棉被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黑塑料布保温提早春繁
棉被里的爱
浅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