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海岩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双液风化锚索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1 工程概况

大连绿地中心项目位于东港新区CBD 核心区中心位置,主体建筑高度达到518 m,为东北亚第一高楼,定位为甲级写字楼、顶级商区、白金五星级酒店和高端海景公寓。北侧为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西侧为住宅项目万达公馆,向北300 m左右为大海。本工程基坑面积17 500 m2,基坑总延长米为542 m,基坑底板面标高-24.10 m,基坑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22.85 m,主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6.65 m(图1)。

2 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场地地貌为海漫滩,现经人工回填,地形平坦。各岩层岩性由上到下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碎石、全风化板岩、强风化板岩、中风化板岩、全风化辉绿岩、强风化辉绿岩、中风化辉绿岩。

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

根据野外观测及抽水试验结果,拟建建筑场地地下水量较大,主要受海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并受到潮汐的一定影响。因此,做好基坑止水工作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地下水有2 种形式:一是赋存于场地上第四纪土层中的孔隙水,属于潜水,主要由海水补给,主要含水层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碎石;二是赋存于基岩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

3 基坑支护方案[1-4]

本基坑濒海,地下水丰富。综合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基坑周边环境、止水效果及变形控制等因素,选择地下连续墙加预应力锚索作为支护形式。地下连续墙接缝处上部土层采用的高压旋喷桩止水,下部岩层采用双液注浆,每个接缝设3 根桩。

基坑坑内无支撑体系,开挖过程中采用锚拉系统受力,普遍区域采用5 道锚索(图2)、局部6 道,主楼区采用7 道锚索。支护平面如图3所示。

图2 普通区锚索剖面

图3 锚索支护总平面布置

4 地下连续墙设计与施工

4.1 地下连续墙设计概况

本基坑地下连续墙厚度为800 mm,墙顶标高-4.60 m,嵌入压顶圈梁100 mm,墙顶插入坑底以下4 m。地下连续墙有效长度为24.85 m(普遍区)、26.65 m(临近主楼区)、29.65 m(主楼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等级C35(水下提高一级为C40),混凝土抗渗设计等级为P12。地下连续墙纵向主筋和水平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在迎坑面为50 mm、在迎土面为70 mm。地下连续墙采用圆形锁口管柔性接头。

由于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锚索须穿越地下连续墙,因此通过在地下连续墙上预埋钢套管以便锚索顺利穿越地下连续墙。

4.2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抓铣结合”施工工艺,上部浅层采用液压抓斗式成槽机施工,深层采用铣槽机施工[5-7]。

4.2.1 地下连续墙槽底注浆

地下连续墙每幅槽段内设置2 根注浆管,注浆器采用单向阀式注浆器,注浆管均匀布置,管底位于钢筋笼底以下200~500 mm。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注浆,注浆压力必须大于注浆深度处土层压力,且最高不宜超过4 MPa。每根注浆管的水泥用量为1.5 t,注浆管采用Φ33.5 mm×3.25 mm钢管。

墙底注浆终止标准实行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的原则,以注浆量(水泥用量)控制为主,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终止注浆;当注浆压力>4 MPa并持续3 min,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时,可终止注浆。

4.2.2 地下连续墙接缝止水

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内侧设置围护壁柱,外侧设置高压旋喷桩联合双液灌浆工艺进行幅间止水,待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施工(图4)。

图4 止水旋喷桩平面示意

在各幅地下连续墙之间上部土层采用Φ1 000 mm@700 mm高压旋喷桩,下部岩层设双液灌浆进行幅间止水。高压旋喷桩施工至全风化岩层底部(即强风化岩层顶),全风化岩层以下土体至地下连续墙底采用双液灌浆工艺进行止水,挤压充填双液水泥和水玻璃混合浆液,浆液固结后可以提高墙缝的止水性能。接缝外侧先施工底部灌浆,再施工上部高压旋喷桩,搭接不小于500 mm。

高压旋喷桩施工参数:

(a)高压旋喷桩采用P.O 42.5水泥,Φ1 000 mm,搭接长度300 mm。水泥∶粉煤灰(钠基土)=1∶0.05,水泥用量360~550 kg/m3。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8。

(b)高压旋喷桩施工采用二重管法,气压不小于0.7 MPa,水泥浆液流压力大于25 MPa,旋喷提升速度15~25 cm/min,水泥浆液流量大于30 L/min。当注浆管置入钻孔,喷嘴达到设计标高即可喷射注浆。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按旋喷桩的工艺要求,提升注浆管,由下而上喷射注浆。钻孔提升钻速10~15 r/min。

双液灌浆施工指标:

(a)双液灌浆中水泥和水玻璃混合浆液采用体积比为1∶(0.5~0.6)的方式混合;水泥浆配成水灰比为0.6~0.7的浆液。

(b)注浆速度按20~30 L/min控制,注浆压力控制范围在0.5~2.0 MPa之间。

5 预应力锚索设计

锚索应采用干法成孔,成孔孔径不小于150 mm。各道预应力锚索位置竖向对齐。

锚索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强度等级为M30。注浆水泥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为0.45~0.55。

锚固体采用二次注浆成锚工艺,第1次采用常压注浆,第2次注浆压力为2.0~3.0 MPa。二次注浆时间间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并且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 MPa后进行。

预应力锚索通过在地下连续墙内的预埋套管进行钻孔施工,预埋套管与锚板焊接成型后预埋在地下连续墙内。预应力锚索张拉通过锚头盖板、斜铁组成的承压垫座作用在预埋锚板上。

注浆体28 d无侧向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30 MPa,预应力锚索采用Φ15.2 mm的钢绞线,强度标准值应为1 860 N/mm2。

6 整体设计工况

(a)待导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待地下连续墙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帷幕灌浆、高压旋喷、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止水施工。

(b)基坑内土方开挖至第1道压顶圈梁面标高,开槽浇筑第1道压顶梁。

(c)待混凝土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沿基坑周边分段开挖沟槽至第1道锚索标高,施工第1道外拉锚索。

(d)待第1道锚索锚固体达到设计要求并对锚索进行张拉锁定后,基坑内土方向下分区、分块、分层开挖至第2道锚索标高,再施工第2道外拉锚索。

(e)第3~7道施工方法同上。

7 土方开挖

(a)基坑挖土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以岛式、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b)基坑最底部锚索以下的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的方式,基坑边坡留土范围不小于10 m,中部开挖至基底时应及时浇筑垫层,待中部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分块、抽条开挖基坑周边的边坡,最后浇筑贯通整个垫层。

(c)土方开挖过程中,土体无支撑暴露时间不超过48 h,开挖面地下连续墙无支撑暴露长度不大于30 m。

(d)基坑内明排水沟及集水坑不得设置于基坑周边,距离围护体至少保证大于5 m。

(e)本工程下部岩层土方开挖采用机械破碎,以减少对围护墙体的影响。

8 结语

本工程应做如下监测:

(a)围护桩垂直和水平位移以及墙身测斜;

(b)锚索内力监测;

(c)坑外土体测斜;

(d)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计沉降;

(e)邻近建(构)筑物(管沟、暗渠)的沉降;

(f)周边道路路面沉降;

(g)地下水位监测。

本工程基坑属于大连地区特有的海岩地质深基坑,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体,锚索作为支护,这不但是地下连续墙在大连的首次应用,也是在此类海岩地质基坑的首次使用。

根据施工现场的观察及监测数据(表1),除少量锚索孔洞出现轻微渗水外,地下连续墙在隔断地下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另外,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轻微,周边及基坑的沉降安全。在场地有限、工作面不足的施工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围护方案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在基坑整体的安全性、工期缩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表1 监测报警值

猜你喜欢

双液风化锚索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双液注浆
化学实验探究中双液原电池装置的应用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WSS工法双液注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