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源植物激素对迷人杜鹃花期的影响研究

2014-09-19李金月陈志怡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赤霉素花期

李金月+陈志怡

摘要: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喷施外源激素对贵州百里杜鹃花区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而高浓度的乙烯利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迷人杜鹃开花数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迷人杜鹃;花期;赤霉素;乙烯利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34-02

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海拔1 900~2 500m的山坡灌木丛中,其枝条粗壮,总状伞形花序,有花4~10朵,花冠钟状漏斗形,粉红色,花期3~5月,是极好的观赏花木[1]。迷人杜鹃是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普底、金坡及百纳等地,常与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等混生[2]。由于迷人杜鹃春季开花,单花序盛花期只有25d左右[3],比较短暂,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市场对花期观赏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亟需开展杜鹃花花期调控研究。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4]。而野生花卉花期的调控,一般使用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等植物激素来调节植物休眠和花芽分化,从而人为控制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等。张习敏[5]、宋庆发[6]等分别研究了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和野生马缨杜鹃花期的影响。笔者以迷人杜鹃为材料,探索外源激素对其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杜鹃花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贵州百里杜鹃景区野生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赤霉素(Gibberellin-A3,GA)和乙烯利(Ethephon,ET)均购于卡迈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分别将赤霉素和乙烯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清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ck),于2013年9月16日(花芽发育初期)开对始迷人杜鹃进行叶面喷洒。喷洒时,药液均匀喷洒于叶片上下表面。试验处理3次,每7d处理1次,处理材料为10个花枝,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处理时间为下午1∶00~3∶00。记录各个处理植株的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以及开花数量。始花期以植株10%花朵开放时间为准,盛花期以25%花开开始至75%花开结束,末花期以75%花凋谢,只剩25%花朵残留为准。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 SPSS 17.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低浓度的赤霉素对迷人杜鹃的花期和开花数量没有显著地影响,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花期得到延长,且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期延长的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另外,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且赤霉素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65朵和86朵(表1)。

表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GA50&24&72&GA100&27&96&GA200&28&135&GA400&30&156&]

2.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与ck相比,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乙烯利的处理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随之增加,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乙烯利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39朵和75朵。

表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ET100&24&86&ET200&25&109&ET300&24&123&ET400&24&145&]

3 讨论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对于野生的木本花卉,药剂处理是最合理的花期调控方法,而且最常用的药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比较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和乙烯利,并在李树、牡丹等许多植物的花期调控中得到了应用[7]。

本文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不仅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还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这一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效果也更加明显。高浓度的乙烯利虽然对迷人杜鹃花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陈训,巫华美.中国贵州杜鹃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2]陈翔,黄家勇.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4):26-34.

[3]王孜昌,陈训.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最主要杜鹃花种的开花习性与花期规律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 2010,38(2):20-23,57.

[4]潘文,龙定建,唐玉贵.几种常见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J].广西林业科技,2003(32):204-206.

[5]张习敏,乙引,杨骅,等.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花期调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12):170-173.

[6]宋庆发,张习敏.喷施植物激素对野生马樱杜鹃花期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0(5):52-53.

[7]任小林,李海峰,弓德强,等.秋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牡丹萌芽及开花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5):30-34.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摘要: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喷施外源激素对贵州百里杜鹃花区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而高浓度的乙烯利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迷人杜鹃开花数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迷人杜鹃;花期;赤霉素;乙烯利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34-02

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海拔1 900~2 500m的山坡灌木丛中,其枝条粗壮,总状伞形花序,有花4~10朵,花冠钟状漏斗形,粉红色,花期3~5月,是极好的观赏花木[1]。迷人杜鹃是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普底、金坡及百纳等地,常与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等混生[2]。由于迷人杜鹃春季开花,单花序盛花期只有25d左右[3],比较短暂,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市场对花期观赏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亟需开展杜鹃花花期调控研究。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4]。而野生花卉花期的调控,一般使用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等植物激素来调节植物休眠和花芽分化,从而人为控制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等。张习敏[5]、宋庆发[6]等分别研究了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和野生马缨杜鹃花期的影响。笔者以迷人杜鹃为材料,探索外源激素对其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杜鹃花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贵州百里杜鹃景区野生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赤霉素(Gibberellin-A3,GA)和乙烯利(Ethephon,ET)均购于卡迈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分别将赤霉素和乙烯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清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ck),于2013年9月16日(花芽发育初期)开对始迷人杜鹃进行叶面喷洒。喷洒时,药液均匀喷洒于叶片上下表面。试验处理3次,每7d处理1次,处理材料为10个花枝,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处理时间为下午1∶00~3∶00。记录各个处理植株的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以及开花数量。始花期以植株10%花朵开放时间为准,盛花期以25%花开开始至75%花开结束,末花期以75%花凋谢,只剩25%花朵残留为准。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 SPSS 17.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低浓度的赤霉素对迷人杜鹃的花期和开花数量没有显著地影响,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花期得到延长,且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期延长的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另外,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且赤霉素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65朵和86朵(表1)。

表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GA50&24&72&GA100&27&96&GA200&28&135&GA400&30&156&]

2.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与ck相比,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乙烯利的处理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随之增加,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乙烯利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39朵和75朵。

表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ET100&24&86&ET200&25&109&ET300&24&123&ET400&24&145&]

3 讨论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对于野生的木本花卉,药剂处理是最合理的花期调控方法,而且最常用的药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比较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和乙烯利,并在李树、牡丹等许多植物的花期调控中得到了应用[7]。

本文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不仅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还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这一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效果也更加明显。高浓度的乙烯利虽然对迷人杜鹃花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陈训,巫华美.中国贵州杜鹃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2]陈翔,黄家勇.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4):26-34.

[3]王孜昌,陈训.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最主要杜鹃花种的开花习性与花期规律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 2010,38(2):20-23,57.

[4]潘文,龙定建,唐玉贵.几种常见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J].广西林业科技,2003(32):204-206.

[5]张习敏,乙引,杨骅,等.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花期调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12):170-173.

[6]宋庆发,张习敏.喷施植物激素对野生马樱杜鹃花期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0(5):52-53.

[7]任小林,李海峰,弓德强,等.秋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牡丹萌芽及开花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5):30-34.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摘要: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喷施外源激素对贵州百里杜鹃花区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而高浓度的乙烯利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迷人杜鹃开花数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迷人杜鹃;花期;赤霉素;乙烯利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34-02

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海拔1 900~2 500m的山坡灌木丛中,其枝条粗壮,总状伞形花序,有花4~10朵,花冠钟状漏斗形,粉红色,花期3~5月,是极好的观赏花木[1]。迷人杜鹃是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普底、金坡及百纳等地,常与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等混生[2]。由于迷人杜鹃春季开花,单花序盛花期只有25d左右[3],比较短暂,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市场对花期观赏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亟需开展杜鹃花花期调控研究。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4]。而野生花卉花期的调控,一般使用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等植物激素来调节植物休眠和花芽分化,从而人为控制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等。张习敏[5]、宋庆发[6]等分别研究了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和野生马缨杜鹃花期的影响。笔者以迷人杜鹃为材料,探索外源激素对其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杜鹃花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贵州百里杜鹃景区野生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赤霉素(Gibberellin-A3,GA)和乙烯利(Ethephon,ET)均购于卡迈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分别将赤霉素和乙烯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清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ck),于2013年9月16日(花芽发育初期)开对始迷人杜鹃进行叶面喷洒。喷洒时,药液均匀喷洒于叶片上下表面。试验处理3次,每7d处理1次,处理材料为10个花枝,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处理时间为下午1∶00~3∶00。记录各个处理植株的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以及开花数量。始花期以植株10%花朵开放时间为准,盛花期以25%花开开始至75%花开结束,末花期以75%花凋谢,只剩25%花朵残留为准。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 SPSS 17.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低浓度的赤霉素对迷人杜鹃的花期和开花数量没有显著地影响,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花期得到延长,且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期延长的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另外,当赤霉素的浓度大于100mg·L-1时,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且赤霉素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赤霉素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65朵和86朵(表1)。

表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GA50&24&72&GA100&27&96&GA200&28&135&GA400&30&156&]

2.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的调控比较 与ck相比,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迷人杜鹃的花期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乙烯利的处理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也随之增加,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如乙烯利浓度200mg·L-1和400mg·L-1时,较ck迷人杜鹃的开花数量分别增加了39朵和75朵。

表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处理(mg·L-1)&花期(d)&开花数量(朵)&ck&24&70&ET100&24&86&ET200&25&109&ET300&24&123&ET400&24&145&]

3 讨论

目前观赏花卉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药剂处理以及栽培措施处理4种途径。对于野生的木本花卉,药剂处理是最合理的花期调控方法,而且最常用的药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比较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和乙烯利,并在李树、牡丹等许多植物的花期调控中得到了应用[7]。

本文研究了在花芽发育初期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迷人杜鹃花期和开花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素不仅可以延长迷人杜鹃的花期,还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这一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效果也更加明显。高浓度的乙烯利虽然对迷人杜鹃花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可以增加其开花数量,而且乙烯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陈训,巫华美.中国贵州杜鹃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2]陈翔,黄家勇.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4):26-34.

[3]王孜昌,陈训.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最主要杜鹃花种的开花习性与花期规律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 2010,38(2):20-23,57.

[4]潘文,龙定建,唐玉贵.几种常见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J].广西林业科技,2003(32):204-206.

[5]张习敏,乙引,杨骅,等.外源激素对露珠杜鹃花期调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12):170-173.

[6]宋庆发,张习敏.喷施植物激素对野生马樱杜鹃花期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0(5):52-53.

[7]任小林,李海峰,弓德强,等.秋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牡丹萌芽及开花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5):30-34.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霉素花期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分蘖洋葱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木本花卉花期调控技术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in 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小麦dms突变体株高与赤霉素代谢的关系
赤霉素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
汉服有礼——陌上又花期,相思又一年
噻苯隆与赤霉素在骏枣上配合使用效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