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地区杨树造林技术

2014-09-19李凤王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杨树

李凤王

摘要:介绍了杨树在皖北地区的造林技术,以期为广大杨树栽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杨树;皖北地区;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26-02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的落叶高大乔木,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优点,兼具生态防护功能,成为平原地区造林绿化重要的速生用材林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上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杨树小枝具顶芽,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卵形或近圆形,柔荑花序,雌雄异株,一般6~10a达到成熟年龄。近年来,皖北地区大力栽植杨树,所辖造林区域均有杨树身影,目前,在皖北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杨树品种为2025品种,此品种乃单性不育系品种,能够有效解决杨絮满天飞的问题。其栽植技术要点如下:

1 造林前期准备

1.1 造林地选择 杨树是喜光树种,深根性,因此宜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平原地区和河滩地上造林。具体立地条件为:(1)光照条件。生长期间太阳平均日照不低于1 400h。(2)地理位置。地势平坦,或坡度在15°以下,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0.7m,具备良好的溉灌和排涝条件。(3)土壤肥力和盐碱。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0.4%。(4)地下水位充足。杨树适宜生长在生长期内地下水位供应在1m以下,且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0%的环境。(5)土壤酸碱度适中。土壤最适宜pH值在6.5~7.5,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在0.1%以下。

1.2 造林整地 为了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提高后期杨树栽植成活率,必须在造林前进行整地。根据皖北地区造林地形,造林整地一般分为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整地打穴宜地冬季进行,打穴规格为80cm×80cm×80cm,挖穴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经过一个冬季的冻融、风化,翌年春季植树造林。整地打穴目的,是打破原有土层结构,疏松土壤,冻死藏匿于土壤之中的病虫害;互换表土和底土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杨树苗木根系生长。安徽宿州外环路环城东段西侧2013年度栽植杨树2025品种苗木,严格按照冬季打穴,春季深栽的标准,造林成活率几乎达100%。

2 适期造林

2.1 造林季节 根据皖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栽植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春季皖北地区气温开始回升,土壤墒情相对较好,杨树在此时间段开始发芽生长,最适宜苗木栽植。最佳栽植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栽后发芽快,土壤疏松,较容易成活。栽植过早,苗木长时间受到风吹日晒,较易失水,不利于成活;过晚,苗木已经发芽展叶,杨树根系吸收水分尚不能满足苗木生长需求,极易导致苗木失水死亡。秋季杨树由生长期逐步过度到休眠期,但杨树根系生长尚未停止,此时降雨量普遍偏少,但土壤仍较湿润,地下土温高,在此期间进行造林,杨树生活力较强,苗木根系可以恢复部分功能,抗旱能力强,翌春发芽早,栽植最佳时间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2.2 造林密度 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是杨树集约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林分后期的生长、培育及最终林木蓄积量都产生重大影响。根据造林经营目的和林地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宜采用6m×7m、7m×7m、8m×8m的株行距,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若是单行造林,株距应在4m以上;杨药间种,株行距可以采用4m×8m,每667m2栽21株;公路防护林株行距可设置3m×4m,每667m2栽56株。造林密度及其配置方式可根据造林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造林株数,一般来说单行、双行造林,受边缘效应影响,每株苗木都能吸收充足的阳光,可以适当密植;3行及3行以上造林,林木之间竞争激烈,如果密度过大,势必影响苗木对光照、养分的吸收,因此要适当稀植。

2.3 造林方法 皖北地区造林主要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推广“四大一深”栽培技术。所谓“四大一深”,即——“大苗”就是苗木高度达4m以上,地径3.5cm以上,且根系完整,苗木粗壮,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大穴”就是造林打穴规格:长×宽为80cm×80cm以上,最好为1m×1m;“大水”就是要用大量的清水把栽植的苗木浇足、浇透,让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大肥”就是在苗木栽植后及时供应苗木生长所需要的有机或无机肥料,重点以氮、磷、钾营养元素为主;“一深”就是苗木栽植深度要达到80~100cm,确保苗木根系能够顺利伸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

造林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造林,把握好苗木在起苗、运苗和栽植的各个环节,防止苗木失水,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在栽植前用清水浸泡1~2d,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栽植后要立即浇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踩实根部土壤以减少水分蒸发,确保造林成效。

3 苗木抚育管护

3.1 浇水灌溉 除苗木刚栽植后要立即浇水外,根据土壤水分情况适时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苗木抗旱能力,促进苗木快速生长。浇水次数和浇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在4~6月干旱季节进行浇水,浇水后要及时培土蓄水保墒。

3.2 苗木施肥 造林时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土杂肥1 250kg,过磷酸钙50kg左右,混合后集中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主要分布范围,以促进林木快速生长。追肥可以在杨树的生长旺期进行,一般在每年5~6月进行,施肥量为尿素3~7kg或碳酸氢铵12~15kg。施肥要根据树木的林龄合理选择施肥量,一般造林当年晚施、少施,随林龄的增加可适当加大施肥量,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

3.3 松土除草 在林分郁闭前,每年至少要进行松土、除草2次,及时疏松土壤,清除杂草,提高土壤通气性,可以有效抑制杂草与幼林争夺养分和水分,改善杨树苗木根部呼吸作用。一般松土和除草可同步进行,松土宜采用浅耕;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林地通常使用“草甘膦”、“百草枯”等除草剂喷雾除草,每667m2用量在1~2kg,兑水稀释浓度50倍。

3.4 苗木修枝 苗木修枝一般在晚秋或冬季进行,据安徽宿州近几年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来看,修枝时间宜在4月中、下旬进行修枝,此时苗木生长不产生萌条,修枝后不流液,伤口愈合较快。修枝时应注意切口要平滑,不要伤及侧枝周围树皮,以防感染,影响苗木生长材质。对于较粗的侧枝,可以先在侧枝下方锯一浅口,然后再由上方下锯,避免侧枝断裂时撕破其下侧的树皮。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修枝工具是EXP-5.5伸缩式高枝锯。植苗时剪去苗木的全部侧枝,造林1~3a后的苗木,要及时去除竞争枝、“卡脖枝”,剪去树干基部的萌条,培养通直强壮的主干。修枝强度保持在林木冠幅与树高的比值在3/4以上,但随着林龄的增加,要适当减低冠高比,一般10m树高的冠高比在2/3;20m以上的树高冠高比1/2;25m以上的冠高比在1/3。苗木修枝是为了提高树干质量,利于培育干形通直圆满的优质良材。

3.5 病虫害防治 杨树主要病虫害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草履蚧、美国白蛾等,这些害虫主要是以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杨树叶片大面积被吃光现象,甚至整个路段、整片林在春季出现光秃秃的“春变秋”之景。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3.5.1 营林措施 大力营造混交林,逐步扭转单一杨树造林模式,丰富林种多样性,增强林木抗逆性。混交林的模式可采用:营造乔木混交林,混交树种有泡桐、女贞、苦楝、臭椿、银杏、法梧、合欢、楸树等;林经结合,以林间套种苹果、大枣、黄梨、石榴等经济林;林粮间作,间种矮小、耐阴的农作物,如蚕豆、花生、西瓜等作物或瓜菜、药材等进行块状混交或带状隔离,并在适宜季节修枝抚育,增强树势,提高林分自身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3.5.2 人工物理防治 在害虫越冬(越夏)期间,人工收集产卵的树叶,摘除卵块,进行焚烧消灭;或沿树干根部在半径1m范围内,疏松厚度约10cm的土层,在雄虫下树化蛹及雌虫下树产卵后,收拾虫苞或虫茧,集中杀灭,减少越冬(越夏)害虫基数、减少害虫数量;也可在成虫羽化盛期通过在林间悬挂杀虫灯(悬挂时间宜在晚上7∶00至凌晨3∶00,灯光为黑色),或在林缘点燃火堆诱杀成虫(注意不要烧坏树木,引起火灾)。

3.5.3 化学防治

3.5.3.1 高射程喷药防治 高射程喷药防治技术是近年来控制杨树食叶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在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6HW-50型高射程喷雾机和配套交通工具,适宜对在3龄幼虫前喷施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可迅速扑灭灾情。

3.5.3.2 烟雾载药防治 对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大,郁闭度在0.5以上集中连片的路林、林网、片林,在掌握适宜的气象条件和烟雾施放技术的基础上,可采用6HY、OR系列烟雾机喷施80%敌敌畏乳油(与柴油的混合比例1∶10)或采用林丹烟剂、敌马烟剂进行放烟防治,烟剂用量1kg/667m2。

3.5.3.3 树干注射防治 适应于局部发生,且树木高大,常规喷洒技术难以奏效时,可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内吸传导性强的10%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等,利用树木蒸腾拉力将药液传输到树木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杨树
跟踪导练(五)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雾霾来袭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