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平原林业建设优势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4-09-19周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优势现状对策

周杰

摘要:文章介绍了淮北平原有利于多种森林植物生产、繁衍的过渡性气候和土壤类型多样的天然条件,阐述了淮北平原林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淮北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现状;对策;淮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22-03

长期以来,淮北平原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和不合理的选择性经营管理,致使原生植被类型已几乎荡然无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由过去相对稳定、齐备型骤变为相对脆弱、单一型。近20a来,随着国家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速生丰产林等一系列造林工程项目的先后实施,特别是2012年来,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强力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工林植被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的显著改善。但从全区林业整体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与现代林业发展实际需求极不协调的地方,如树种类型单一、病虫害发生严重、林业综合效益不高等等。为了使当地林业能健康、快速步入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该区域林业未来的发展作一些工作探讨,以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淮北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1.1 过渡性气候为多种森林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天然的环境 淮北平原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种过渡性气候使这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以落叶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至今在东北部萧县、宿县一带的低山丘陵仍可见到典型的地带性落叶林。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如最能代表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栎属树种的栓皮栎、麻栎、槲树等在此就有分布;还有石灰岩山地上指示植物榆科树种、侧柏、南京椴等。黄连木、元宝槭、毛黄栌、毛梾、栾树、毛白杨、白蜡树等在华北可见的树种在本植被区均有分布。村庄、河渠周边有泡桐、杨树、楝树、刺槐、楸树、银杏、法梧、水杉、酸枣、胡枝子、猫乳等及一些常见果树。某些北亚热带种类如黄檀、化香、枫杨、乌桕、木防已等也时有所见;常绿、半常绿木本植物如冬青、小叶女贞,以及引种栽培的桂花、石楠、黄杨、荚竹桃等到处可见。还可见到东北、华北或东蒙古的区系成分如软毛虫实、柽柳等。如此可见,这里的植物成分复杂,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基础,只要人类合理经营而不过度干扰,植被生态系统类型会很丰富的。

1.2 土壤类型多样为各种地带性森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保障 淮北平原土壤类型有7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褐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砂姜黑土、潮土、碱土、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棕壤中的普通棕壤位于怀远、肖县的低山残丘,面积仅占0.09%;潮棕壤分布在沿淮岗地和主要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岗地,呈带状分布,占8.64%;淋溶褐土、普通褐土分别分布于石灰岩山丘外围的剥蚀缓坡及石灰岩山麓,两者仅占0.60%。砂姜黑土系由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所发育,广泛分布于临泉、涡阳、宿县和泗县一线以南,沿淮岗地以北的河间平原区,占52.34%;潮土系由近代黄泛沉积物所发育,分布在平原北部、淮河及各主要河流的沿岸,占总土地面积35.36%,褐潮土分布在石灰岩低山地区的谷地和山前冲积平原,地形坡度较缓,成土母质系山地坡积、洪积物[1]。碱化潮土与盐化潮土呈插花分布;棕潮土分布在淮河河谷的洲滩上,见于颖上县垂岗集以上地段,面积很小;此外,在沿淮地区有少量水稻土。在石灰岩低山残丘有零星的黑色石灰土。树种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淮北平原众多土壤类型为多树种的生长、分布提供了宽泛的立地条件,如在涡阳不同土种区域,至今尚可见到反映出土壤地带性特色的古老乔木,如生长在义门镇赵屯社区黄潮土上的银杏树、曹市镇顺河村砂姜黑土上的皂角树,胸径均在1m以上,仍生机勃勃。在树种分布上,西北的泡桐连片,西南部椿树较多,东北部楝树广布,因西北部受当年黄泛影响较大,主要是黄潮土类型,非常适宜泡桐生长。

2 淮北平原林业生产现状与现代林业发展的不协调性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树种组成单一,生态安全系数低下 淮北平原现有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杨树、泡桐、软阔等大面积的落叶阔叶林和零星的针阔混交林,涉及栽培树种仅几十个,森林面积约650 000hm2,森林覆盖率不到20%,大大低于全省27.53%的平均水平,而据历史记载本区域适生乔灌木树种多达210个,表现出现有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树种组成单一,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较少,沟通南北物种交融的基础薄弱,过渡性气候资源潜力和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主要森林类型是人工纯林及少量遭受严重干扰的残存次生林,生态系统安全阈值较低,极易引发森林多种不稳定现象。从树种组成上讲,多年来,始终以杨树、泡桐等少数树种为主栽树种,可用于造林的后备选择树种不多,替代苗木不足。大面积单层同龄人工杨树纯林集中连片,在整个植被区域处于绝对优势,由此也挤占了生态系统中其他应有植物的生存空间。以涡阳县为例,截止2013年,在全县40 943hm2森林面积中,杨树达38 077hm2,占总森林面积的93%,仅中涡1号杨在涡阳造林就占整个林木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泡桐,约1 638hm2,占4%,而剩下包括软阔、硬阔、经济林等总共才1 228hm2,所占比例仅3%,森林树种发展呈现出严重不均衡性。树种单一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发挥林业的多功能、高效益,而且成了病虫害的暴发成灾的温床,正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杨树发展过热,林产品深加工缺乏,综合效益不高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在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杨树产业在淮北大地超速发展。仅涡阳县杨树活立木蓄积量超过2 084 200m3,占全县森林总蓄积97%,而泡桐、椿、楝、槐、桑、榆、果等乡土树种仅占7%。由于片面追求栽杨树的眼前利益,导致其他当地乡土树种在发展上的受冷。从经济效益上讲,杨树人工纯林生长快,蓄积量大,短期经济效益确实较高,但随着市场供过于求,经销商相互压价收购,杨树最低时价才600元/m3。而同期刺槐、楸树因其木材奇缺,成为紧俏商品,二者时价分别达1 800元/m3、3 800元/m3以上,分别相当于杨树的3倍和6.3倍。此外,当地杨树深加工产品很少或几乎没有,林农卖出去的只是原材料,更多的利润流向外地深加工企业。直接导致林农实际收入下降,造林积极性降低,一时表现为毁掉现有的杨树林、抵触再造杨树现象,淮北各地均有类似情况。由于许多地方营造的杨树林造林密度为2m×3m、4m×3m,80%林分以间作农作物为主,2~3a就郁闭成林,林下间作时间短,林农种植树的主要收入还是靠传统的木材,只有少数林分能在林下间作药材、牧草或林下饲养。如果能将涡阳3.81万hm2的杨树立体空间能充分开发,其产生的综合效益将无疑会是现在的数倍或数十倍。

2.3 杨树品种混杂,营林措施不到位,森林健康问题凸显 从整个淮北地区杨树发展现状看,与现代林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杨树品种混杂,良种生产、购销随意性大,有违“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20世纪80~90年代引进的黑杨系品种推广至今,因杨树无性系苗均是扦插苗,无主根,历经多年,受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一些品种退化严重,表现出易倒伏、抗性差、木质疏松。目前,在涡阳生长量大、抗病虫强的杨树品种,最好的为中涡1号、NL95、NL895杨,I-72杨、NL95、I-69表现一般,而I-214、中林46生长表现较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生长缓慢。(2)杨树纯林面积盲目扩大,中幼林抚育大大滞后于造林绿化进度,无论是环村林、行道树、堤坝林、片林成活率虽高,但多年从未按标准进行灌溉、中耕、施肥和抚育间伐,没有进行必要或科学的修枝,枝干比例达不到规定标准,导致单位面积蓄积量低,胸径材质符合工业利用目的林分少,成为当地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生态效益上,杨树纯林抗逆性能和后期生长速度下降,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度提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严重弱化。据2013年统计,淮北平原以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达60 000hm2,杨树草履蚧发生20多年来尚未得到根治,区域生态安全不断受到威胁。(3)因造林目的不同,从杨树品种,立地条件,到造林方式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生产中,造林户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少数地方将杨树种植在丘岗地,水肥得不到保证。有的造林密度过大,低效林问题突出,如涡阳境内的涡河、西淝河、北淝河、包河及20多条输水河道堤坝上的行道树、农田林网,大部分造林株行距为3m×3m、2m×3m,甚而1m×2m,远看一片林,近观不成形,造林20~30a却变成了“小老”树,低效林。

endprint

3 淮北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讲究科学引种,实行分类经营,推进杨树产业体系强健发展 根据杨树生长与分布特点,大力推进分类经营,可以将淮北地区林地类型划分为:一类为适合杨树生长,有水源保证的地块,作为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经营;二类为无水源条件,基本适应杨树生长的地块,作为旱作杨树用材林基地进行经营;三类为不适合营造杨树生长的地块,需更换造林树种。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要定期开展区域化试验,经中试成功后方可推广。淮北地区宜选用美洲黑杨南方型无性系I-69杨、I-72杨、南林95杨、895杨、中涡1号等作为主栽树种。根据造林目的确定造林方式,同时丰富栽培品种,尤其要多引进一些抗杨尺蠖、光肩星天牛品种,做到实行良种良法造林。在杨树加工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订单式模式,或者一体化模式,以市场需求来带动杨树种植。大力招商引资,要将国内外有实力的家具、板材企业引入到淮北最适宜杨树产业发展的区域办厂。同时采用先进科技,实现以板材加工为主向多品种、深层次加工转变,生产大量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质量,深层次,上档次的产品,如生产中高密度板、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再进一步加工成地板,家具等,努力增强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动杨树产业的强劲发展。

3.2 强化营林措施,调整树种组成,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严重从根本上说还是生态问题。在森林培育中,营林措施应贯穿于林业有害生物预防的始终,建立起监测预警,检疫控灾,应急救灾等为主体的预防体系。要结合低效林改造和林业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地调整现有杨树结构与比例,适当营造非杨树种,逐步形成自然隔离带和混交林分,提高森林的控灾能力[2]。在杨树病虫害发生重灾区进行低产林改造:(1)确保合理的造林密度。在林分郁闭后,及时合理修枝和间伐,保持林分通风透光和营养面积,保存林下杂灌,营造有利于鸟类和天敌栖息的条件;(2)参照天然林的复杂树种、林分密度、森林生物多样性,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自然技术指标指导改造现有低效林。(3)针对杨树人工林单一无性系极为普遍的现象,在造林时,用生长性状基本相似的几个无性系品种以块状、带状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4)以品种更新为重点,储备乡土树种资源,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特别是多栽种如楸树、刺槐、核桃、枫杨、榉树、朴树、皂角、银杏、白榆、栾树、楝树等乡土树种或归化树种,合理搭配,逐步淘汰生长慢,适应性差,易感病虫害的杨树品种,使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

3.3 推行多种经营,发挥林地资源优势,着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根据市场需求,以森林市场成熟理论为指导,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下产业,逐步减少对木材生产的依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森林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淮北平原区杨树林地面积大及林木不同高度空间差和光、温、水、肥等资源优势,加大林地立体开发力度,延长林业产业链,形成一个具有多种群、多层次、高效能的农林复合型生态经济系统。目前,可进行林下养殖模式:(1)林禽(畜)型模式。林下发展养殖业(如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养羊、养猪等),一者家禽(畜)通过食林下杂草、野菜、昆虫,畜禽粪便肥土,家禽肉香味美,市场价格高;二者远离居民点,能增强家禽(畜)抗病防病能力,节约养殖户因规模养殖治病防病费用,实现以林养畜,以畜促林,一举多得。(2)林菌型模式。利用杨树林下气温、湿度比无林裸地的温度低、湿度大,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引导、鼓励广大林农发展食用菌栽培。张志玲等[3]对“杨树+双孢菇”复合经营模式研究认为,6龄生杨树林年材积生长量增加了47.8%,667m2净收益2.29万元,是纯杨树林的13.7倍。(3)林药型模式。为了使农民开展好上述农林复合栽培养殖模式,建议由县科技、农业、林业、医药等部门组织经营户进行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地方财政对新建药材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补贴。组建“公司+协会+农户”中药材种植经营模式,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此外,还有林果型、林菜型、林粮型等模式可以应用,均可提高林业综合经济效益。

森林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在确保森林健康的前提下,以产业思想来经营人工林资源,通过合理谋划,实现最大的产出目标,争取市场占有最大化,达到利润最大化[4];二要把林木当成农作物来经营管理,从资金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把经营的起点放在高度集约的基础上,并从种苗和立地两方面综合运用新成果,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对林地生产力和林木资源的消耗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遵照生态规律和市场规律,通过提高林地的立地质量,来提高林木的生长量,从而提高林木的采伐量。根据淮北平原对森林综合效益的需求,应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可持续经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确定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对策,以实现森林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顾也萍.安徽省淮北平原土壤资源评价[J].安徽师大学报,1985,2:45-52.

[2]张广明,闫吉海,林国新.论分类经营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72-74.

[3]张志玲,王迎,李宁,等.杨树速生丰产林林菌复合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3,2:41-45。

[4]张建华.小陇山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6,5:35-36.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势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矮的优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