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沼-稻”有机农业高效循环模式

2014-09-19梅新苏王啟苗李佳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宁国市有机农业关键技术

梅新苏+王啟苗+李佳新

摘要:通过参与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各环节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并开展了广泛细致调研和认真总结,阐述了宁国市实施的“猪-沼-稻”有机农业高效循环模式。

关键词:宁国市;有机农业;高效循环;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98-03

宁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生态农业建设领导组。21世纪以来,又借助国家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契机,依托宁国市凤形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以皖南黑猪保种与繁育的基础上,带头带领农民发展有机黑猪饲养和户用沼气建设,广泛开展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创新发展有机稻种植,通过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1 基地基本情况

宁国市凤形农林公司座落于世行贷款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村青龙村,位于市区东南部,距市区约18km。该村无工业集中区,三面环山,植被优良,空气清新,灌溉水和日照情况良好。全村耕地面积33.3hm2,辖18个自然村,农户1 370户,人口4 900余人。2008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 260元,2009年起,在凤形农林公司的带领下,农户积极参与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设——有机黑猪养殖、户用沼气建设、沼肥综合利用、有机水稻生产,至2013年参与农户达411户,涉及人口1 500多人,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 058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3年,凤形农林公司已建有占地10hm2的皖南黑猪养殖场(建筑面积3万m2),拥有种猪场1座,存栏种猪1 828头;养殖场2座,年出栏商品有机黑猪2万头、仔猪3万头;拥有饲料加工厂一座,年加工有机饲料超过1万t;屠宰场1座,年宰商品猪1.5万头;建成100m3沼气池3个和沼肥储存池4个,带动基地农户建6~8m3户用沼气池411个,20m3联户沼气池6个,沼气池总容积2 900m3,年产沼气11万m3,年产沼肥9 100t(其中沼液6 000t、沼渣3 100t);流转土地超过200hm2,拥有有机饲料、水稻种植基地165hm2,并采用“稻鸭共生”示范种植有机水稻,年产有机大米350t;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6 385余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已列于安徽省有机农产品提升工程重点开发项目,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生态循环农业基地。

2 “猪-沼-稻”高效循环模式

2.1 有机黑猪养殖技术 有机黑猪是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不使用生长激素、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同时,生产过程中要符合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和食品卫生标准,经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2.1.1 猪场建设 猪场所在地土壤、空气分别符合GB15618-1995、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饮用水符合GB5749-85的水质要求;猪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分区合理,并建有消毒室、兽医室、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位置设在猪舍的下风口50m以上;饲料库建于场内常年上风口处。猪舍屋顶采用双坡或瓦木结构,顶高2.6~3.0m(前檐高1.8~2.0m,后檐高1.6~1.8m),猪舍每隔3m设一窗户,下框距地面90~100cm;地面要求三面高一面低,有2%~3%的坡度,采用水泥漏缝地板。

2.1.2 品种选育 采取自繁自育方式通过杂交培育地方黑猪品种。引进常规种公猪和有机仔猪时严格按照有机猪生产要求进行,杜绝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污染。有机猪繁殖提倡使用自然交配和自然繁殖,允许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禁止使用胚胎移植技术,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方法育种。

2.1.3 饲料及添加剂 有机猪必须以有机饲料为主进行饲养,饲料生产基地必须符合有机生产条件。有机饲料短缺时,可适当使用常规饲料和配合饲料,但常规饲料消费量不得超过总消费量的15%,日粮中常规饲料的比例不得超过总量的25%;配合饲料的所有配料必须获得有机认证,营养成分要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提倡使用天然添加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类添加剂,严禁添加违禁药物。

2.1.4 饲养管理 (1)仔猪:饲养最好以母猪自然乳养育,出生1h内要吃到吃好初乳,24h内对乳牙进行钝化处理。3d内自选或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以确保仔猪的整齐度。3~4d时要补铁或让仔猪拱土(尤其是红土)。7~10d开始诱食补料,促使仔猪14~20d能主动上槽采食,断乳日龄不早于40d。允许进行物理阉割,禁止进行断尾、断牙等非治疗性手术。(2)育成猪:猪舍适宜温度20~22℃,湿度65%~70%,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饮水充足。刚断奶仔猪由自由采食改为日喂3餐,投料量为原日粮量的70%,3d后再逐步增加喂量。由户内圈养逐步过渡到户外放养。保证按程序驱虫、消毒和免疫注射,预防咬尾、耳等不良习惯。(3)育肥猪:以户外放养为主,占饲养时间的80%。转群时将原圈猪按体重大小、性别、强弱分群,饲料采用高能量、中蛋白日粮,保证饮水充足,并控制猪舍温度18~22℃。180d体重达到85~100kg时要及时出栏上市。

2.1.5 疫病监测、预防及无害化处理 养猪场应根据《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开展疫病监测,有选择地选用适宜疫苗开展疫病预防接种。有机猪饲养不使用常规兽药,必用时,停药期应是所用药物规定停药期的2倍。所用兽药必须来自正规厂家,且符合国家规定。猪场猪粪便及污水采取雨污分离、干清粪方式处理,干粪进行堆积发酵或制造有机肥,尿液进沼气池处理,有机肥和沼液可用于种植青绿饲料等,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病死猪应采取化尸池厌氧发酵或焚烧及时进行处理,减少病原污染。

2.2 沼肥综合使用技术 沼肥是投入沼气池内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经密封发酵后的残留物。沼肥还原性较强,出池施用前必须在储粪池中存放5~7d使其无害化后方可使用,否则会与农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氧气,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导致叶片发黄、凋萎。

2.2.1 沼液浸种 选择正常运行并产气使用2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浸种前1~2d,清除出料间浮渣并搅动沼液或将沼液过滤到容器内。选择透水性好的编织袋或布袋,将翻晒1~2d的质量达标种子装入,每袋装种子15~25kg,扎紧袋口,留出1/3的袋容,以防种子吸水后胀破袋子。将绳子一端系袋口,一端固定在池边,使种子处于沼液中部;容器浸种的需将沼液淹没种子,浸种期间应注意经常搅拌、保持透气。常规稻种应浸足36h,后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杂交稻种应采用间隙浸种、日浸夜露方式,即浸6~8h,露4~6h,再浸6~8h,露4~6h,如此浸足24h后清洗干净,改用清水浸种。沼液浸种时间不可过长,以种子吸足水分为好,否则水解过度,影响发芽率。清水浸好后晾干种子表面水分,才能按常规方法催芽。

2.2.2 沼肥育秧 采取水田苗床育秧或旱育秧,催芽前10~15d,翻耕水田,施沼肥5~10kg/m2,与床土均匀混合,整平拍实,并用薄膜覆盖,封闭发酵10~15d;或催芽前3~5d,翻耕旱地,平整做细,浇沼液5kg/m2,播前2~3d整地成畦,将沼液浸好的稻种催至露白,均匀播于畦面。湿润育秧播后要重塌谷,塌谷后盖灰;旱育秧播前用水浇透畦面,压平苗床后播种盖土,厚度0.5~1cm。旱育秧齐苗前保持苗床湿润不干,促进齐苗,齐苗后床土不干不浇水;湿润育秧立苗前保持沟中有水,秧板湿润,秧苗进入一叶一心期,灌浅水上秧板。秧苗一叶一心后,每7d用1∶1稀释后的沼液浇施或喷施一次,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再追施一次,移栽前3d用净沼液喷施一次。喷施沼液要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每次用量3kg/m2,喷后用清水喷洗1~2次,以防灼伤秧苗叶片。

endprint

2.2.3 沼渣作肥料 水稻移栽前3~5d,清理沼气池,获取池底沼肥,每667m2施入2 500kg作基肥,然后通过犁耙翻入土中耙入泥内,使肥、泥充分融合即可插秧;水稻移栽后返青期,结合田管每667m2施入500kg作追肥,并保持田面3cm左右的浅水层,以防造成养分随水流失。栽后25d左右每667m2再追施1 000kg沼渣,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所需要养分。

2.2.4 沼液叶面追肥 选用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沼液,澄清过滤好,在水稻初穗期、灌浆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浓度为1份沼液加清水1~2份,用量50kg/667m2。喷施时间以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进行,晴天傍晚最好,避免高温灼伤叶片,阴天全天都可喷施;暴雨前不喷,以免冲淡肥效。喷施时以嫩叶、叶背为主,程度喷至叶、穗尖刚滴水珠为宜,以利作物吸收。

2.2.5 沼液防治病虫害 因沼肥能使植株周围土壤中产生甲烷、乙烯等挥发性气体形成的厌氧微点保护圈,同时能在农作物的茎秆、枝叶等处形成一层胶类膜,能有效防病虫危害。因此,通过施用沼肥,并在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初发期,每7~10d喷施一次按1∶1兑水的沼液,连喷3次,有很好的疗效;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等害虫,也可通过沼液喷雾防治。

2.3 有机稻种植技术 凤行农林公司所在地环境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丰富,病虫害发生少,水田集中连片,十分适宜有机稻种植。

2.3.1 选择优质良种,采用沼液浸种、育秧 根据宁国市山区气候特点和以一季中稻为主的水稻生产实际,有机稻种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全生育期140d左右、株型直立、分蘖力强、叶片青绿带香、谷粒细长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虫且质量达标的常规或杂交品种,如:扬两优6号、深两优5814等。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或包衣种子。浸种采用沼液浸种,杜绝种子带菌;育秧在基地内采用沼液育秧,确保培育壮秧。

2.3.2 禁止使用化肥,推行有机肥-沼肥施用 有机水稻种植肥料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育秧前施无害化处理的沼肥5~10kg/m2或沼液5kg/m2做基肥。秧苗后期脱肥的,喷施一次沼液提苗;大田结合整田每667m2一次性施足2 500kg沼肥作基肥,水稻生长期间一般不追肥;若水稻生长后期出现脱肥落黄的现象,在水稻初穗期、灌浆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1份沼液加1~2份清水的沼液。

2.3.3 实施健身栽培,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适时搁田防控徒长苗等健身栽培措施来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发生。选定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小的麻鸭,在秧苗栽插7~15d左右,将10~15日龄的雏鸭(雌雄混合)按15~20只/667m2放入稻田,实施“稻鸭共育”。以200只左右,面积6 667m2区域拦网隔离,控制鸭群;在稻田一角为鸭子修建一个简易栖息场所,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侵袭。借助活动能力较强麻鸭的刺激、松土作用,达到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的目的。“稻鸭共育”田块一般不需追肥,但烤田要分批依次进行,以确保鸭子有生活、劳作的活动场所。

2.3.4 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实施绿色防控 草害以人工除草为主,提倡“稻鸭共育”除草,并采取合理增加基本苗、科学水分管理,达到以苗压草、以水压草的目的。病害在选用抗病品种、健身栽培的基础上,严禁病稻草还田,控制病原;关键时期使用生物农药或沼液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穗期病害。虫害在通过农业防治(适时迟播)、生态治理(引进和保护自然天敌)和实施“稻鸭共育”防控的基础上,根据地形每2~3hm2范围安装一台杀虫灯开展物理诱控;达到防治指标时,用生物农药或沼液喷洒,防治水稻螟虫、卷叶螟、飞虱等害虫。

2.3.5 完善生产管理记录,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及产品必须通过合法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并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做好全面记载,完善农事管理记录。农事管理记录要真实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如:种植的品种的日期、耕作的日期和方式、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生产投入品、气候条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收获日期、产量、干燥方法、贮存地点、销售和其他观察全过程的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记录档案和销售的记录档案,形成完整的跟踪审查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国市有机农业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中国有机农业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