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稻型机插秧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014-09-19毕春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机插双季稻播种量

毕春发

摘要:对引进的双季稻型井关PZ80型插秧机秧盘(58cm×23cm)播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稻型秧盘(58×23cm)芽谷播量以120~140g/盘为宜,秧苗素质好,栽后漏穴率低、缓苗期短,早生快发,秧苗个体与群体生长均衡,产量高。

关键词:双季稻;机插;播种量;秧苗素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30-03

水稻机插秧是我国种植业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实现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机插秧育秧中存在用种量大、秧苗质量差及机插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插秧的质量和产量[1]。研究表明,秧苗素质对于稻作生产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秧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为提高机插水稻秧苗的素质,前人对58cm×28cm秧盘的秧苗,从育秧方式、播种量、种子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较适宜的播种量[2-11],但对双季稻型秧盘(58cm×23cm)播量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播种量对双季稻型(井关PZ80型)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双季稻型机育插秧技术,加快贵池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为早籼823;秧盘为硬盘(58cm×23cm);插秧机为井关双季稻型插秧机PZ80。

1.2 试验设计 (1)苗期试验。播量共设6个处理,处理1为播芽谷80g/盘,处理2为播芽谷100g/盘,处理3为播芽谷120g/盘,处理4为播芽谷140g/盘,处理5为播芽谷160g/盘,处理6为播芽谷180g/盘。每个处理各播12盘,共计72盘。试验用土为稻田土,晒后粉碎,与育苗调理剂混合后装盘,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2)田间试验。4月 25日,秧苗移栽入大田,每穴设计移栽5~6株,种植密度为25.0m×13.2cm。田间试验处理与苗期试验处理相同,各处理小区面积为37.5m2(3.75m×10m),采用完全随机分组,3次重复。

1.3 田间管理 本试验于2013年4月5日在贵池区殷汇镇长青育秧工厂育秧,采用井关播种线播种,大棚旱育,4月25日在贵池区牛头山镇万生村徐光发农户栽插,秧龄20d。栽插密度为25cm×13.2cm,穴取秧量4~5苗。大田施肥量:基肥施45%复合肥300kg/hm2、尿素112.5kg/hm2,5月3日施尿素112.5kg/hm2,5月29日施尿素75kg/hm2、60%氯化钾45kg/hm2。水分管理以浅水层为主,施调节肥和粒肥前晾田2~3d,孕穗期加深水层,其余时间进行浅水间歇灌溉,收割前7d断水。病虫防治主要是于5月21日防治二化螟和6月18日防治纹枯病。7月22日收割。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播后20d(4月25日)每处理取生长均匀的3个秧盘,每个秧盘取100m2(10cm×10cm)面积的秧苗,考察单位成苗数、秧苗整齐度(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将秧苗株高在平均值的±2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低于平均值的20%的苗和高于平均值 20%的苗分别划为大苗和小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每处理取50株秧苗考察秧苗苗高、第一鞘叶高度、茎基宽、叶龄、根数。烘干后测定地上部干质量及根量。秧苗栽插后主要调查漏穴率、穴苗数、败苗率、分蘖动态,水稻成熟后每个处理取20穴稻株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并进行小区测产。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DPS7.05软件及Microsoft Excel 2003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量对秧苗成苗数及整齐度的影响 由于播量试验是在播种流水线上实施的,每个处理播量调节后称5个秧盘的平均播量为实际播量,从表1可知,每处理实际播量加与设计播量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范围不超过5%,表明实际播量符合设计播量。从成苗数调查可知,成苗数随着播量的提高而上升,处理1~6成苗数由1.3苗/cm2增加到3.3苗/cm2,表明播量与成苗数成正比(表1)。这是由于播量的提高,单位落谷量增加,从而秧苗数也随之增加。从秧苗整齐度调查中发现,秧苗整齐度与播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秧苗整齐度随着播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播量增加到一定量时,又随着播量增加而上升(表1)。这是由于播种量小时,各秧苗生长空间充足,秧苗生长整齐,而随着播种量增加,各群体间竞争加剧,秧苗的整齐度下降,但高播种量(180g/盘)时,标准苗的比例反而又上升,达到61.9%。这可能是因为播种密度过高时,群体内各秧苗的生长空间均受限制,生长受影响,群体的整齐度反而上升。表明在低播种量和高播种量下机插秧秧苗的整齐度都较高。

表1 不同播量对秧苗成苗数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处理&实际播量

(g/盘)&成苗数

(株/cm2)&秧苗整齐度

(%)&叶龄&苗高(cm)&第一叶鞘

高度(cm)&根数&苗重

(g/株)&根重

(g/株)&根冠比&1&83.5&1.3&61.2&2.53&10.21&2.12&9.8&17.91&8.11&0.45 &2&102.7&1.5&64.7&2.56&10.55&2.09&10.2&17.57&8.21&0.47 &3&119.7&2.2&57.5&2.37&11.77&2.79&9.2&17.31&7.84&0.45 &4&143.9&2.5&48.9&2.29&12.38&3.01&8.7&16.24&7.19&0.44 &5&161.8&2.9&49.7&2.18&12.98&3.33&8.9&15.57&6.55&0.42 &6&181.9&3.3&61.9&1.89&13.79&3.53&7.3&14.49&6.13&0.42 &]

2.2 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可知:播量对秧苗叶龄及苗高影响较大,处理1的叶龄为2.53,与处理2叶龄2.56相比,相差不大,但与处理6的叶龄1.89相比,相差了0.67叶,说明叶龄在低播量生长较快,而高播量叶龄生长较慢,叶龄生长随着播量的上升而减缓;苗高与叶龄则相反,处理1的苗高为10.21cm,处理2为10.55cm,处理6的苗高为13.79cm,随着播量的增加,苗高也随之增长。表明播种增量大后,秧苗的叶片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叶龄降低,进而影响苗高,这是由于在一定面积内,受到光照等因素的影响,秧苗易徒长,苗高反而增加,但秧苗较弱小,这也可以从秧苗根冠比反映出来。因此,从秧苗株高、叶龄及秧苗生长等指标来看,适合机插的盘播种量范围为120~140g。

2.3 不同播量对机插质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达到了21.7%的漏穴率,处理2为16.0%,处理3则下降到7.3%,而处理6的漏穴率则只有0.9%,几乎没有空穴率;穴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从栽后3d败苗率数据显示,处理1为7.3%、处理2为10.4%,一直到处理6的48.9%,败苗率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加剧。表明播量对机插质量的影响显著,低播量(处理1、2)秧苗素质好,栽后败苗少,而高播量(处理5、6)秧苗受到生长空间的限制,秧苗素质差,茎秆纤细,栽后叶片损伤大,败苗率高;低播量由于单位内秧苗数少,栽插时表现穴苗数少、高漏穴率,而高播量则表现为穴苗数多、漏穴率低。因此,整体分析得知,处理3和处理4的机插质量较好。

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插双季稻播种量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2015年临江镇烟后稻机插与手插简比试验小结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