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7-2-斜30井大井斜定向井钻井技术探讨

2014-09-15袁国强王国庆刘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摩阻井眼油层

袁国强,王国庆 刘冰

(中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三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3)

杏北油田经40多年注水开发,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但受构造、储层非均质以及井控程度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断层附近仍然存在局部剩余油富集区,为经济有效开发局部剩余油区,其地质特点如下:①断层数量多。平均1.3条/km2,断层数量多造成了 “垒-堑-阶”相间分布的复杂构造格局。②断层延伸长。断层平面延伸长度大于1km的有86条断层,占断层总数的40%,2km以上的有38条。由于断层延伸长度大,造成遮挡范围大。③断层断距大。在延伸长度大于1km的86条断层中,有45条断层断距大于50m,占52%,断距在90m以上的断层有14条,目前钻井钻遇油层部位最大断距118.4m。④断层面弯曲多变。平面上断层走向弯曲多变,北西向和北西西向居多。剖面上断层面上下倾角大、中间倾角小,在浅部的嫩四、嫩三段倾角大,一般为30~40°,到嫩二段显著变小,一般为10~20°,到深部油层部位又显著增大,一般为40~60°,因而在剖面上形成典型的坐椅型。⑤断层相互削截和切割。断层平面上呈 “X”型,剖面上呈 “Y”字型。井震结合建模后共发现相互切割断层7组、相互削截断层3组。为经济有效开发杏北油田剩余油,部署了大井斜杏7-2-斜30井。下面,笔者对杏7-2-斜30井大井斜定向井钻井技术进行了探讨。

1 施工难点分析

1.1 发育浅气,油层压力高

该井区在嫩二段顶部构造海拔-440m (相当于井深580m)范围内发育浅气层,根据杏7-2-斜30井邻井地质分层数据预测该井嫩二顶深539m,因此该井539m发育浅气层。由于浅气层埋藏浅,一旦打开气层,气体很快窜到井口,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杏7-2-斜30井SⅡ (萨尔图油层Ⅱ油组)油层异常高压,油层密度设计1.65~1.70g/cm3;PⅠ (萄葡花油层Ⅰ油组)油层又欠压,既要防喷又要防漏,施工中又需频繁起下钻,因此具有浅层气井喷、油层油气水侵、井漏等多重危险。

1.2 直井段井斜控制困难

杏7-2-斜30井剖面上断层面上下倾角大、中间倾角小,在浅部的嫩四段、嫩三段倾角大,一般为30~40°,到嫩二段显著变小,一般为10~20°,到深部油层部位又显著增大,一般为40~60°,在剖面上形成典型的坐椅型。造斜点为630m,造斜点前要求井斜不超过1.5°,水平位移不超过10m,因而直井段井斜控制难[1]。

1.3 靶窗小,井眼轨迹难以控制

从设计靶窗看 (见表1),靶点半径上下偏差不超过5m,左右偏差不超过15m,靶窗小,完钻井深1239m,控制段长,漂移规律不清,井眼轨迹控制要求精度高,井眼轨迹控制困难。

1.4 井斜大,摩阻扭矩大

杏7-2-斜30井设计最大井斜45.3°,30°~40°井段长约275m,40°以上井段长约134m,由于斜井段较长,钻压很难传递到钻头上,摩阻大,滑动钻进时可导致严重托压,工具面摆不到位,增加了滑动调整井眼轨迹难度,复合钻进扭矩大,进而出现机械钻速慢、增斜效率低的问题[2]。

表1 靶窗设计数据表

1.5 井眼清洁困难

随着井斜的增大,携岩能力降低,容易在井眼低边形成岩屑床,给钻进和井下安全带来隐患。钻速快时,岩屑不能及时返出井口,造成环空岩屑浓度加大,易导致卡钻等问题。

1.6 SⅡ油层异常高压,PⅠ油层欠压,且钻遇断层易发生井漏

杏7-2-斜30井SⅡ油层异常高压,PⅠ油层欠压,设计井眼轨迹钻遇断层 (断点深度809m),剖面上整个轨迹位于275#与其分支部分断层中间位置,从上到下井眼轨迹与断面距离由37m降到17m,既要压稳又要预防PⅠ油层井漏,并且井眼轨迹与断层面距离较近,极易发生井漏,因此防井漏是该井的重点工作。

2 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设计

2.1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根据杏7-2-斜30井地层压力预测及该区块其它井下复杂情况,遵循断层边部不部署注水井的要求,对大斜度井均设计为采油井。在挖掘剩余油的同时不破坏原井组的注采关系,即设计大斜度井时要利用原井搭建好注采关系,由此保持注采平衡[3]。以安全、优质和高效钻井为目的,利用 “站高点,掏墙角”的特殊挖潜方式,杏7-2-斜30井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如表2所示。

表2 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

表3 井眼轨迹设计表

2.2 井眼轨迹优化设计

良好的井眼轨迹设计利于安全、优质、高效钻井。结合该区块构造岩性特点,参照以往实际钻井资料,优选造斜点,科学制定造斜率,优化设计杏7-2-斜30井井眼轨迹方案,即轨迹入靶点设计在SⅡ1,钻至高台子油层Ⅰ油层组 (GⅠ6+7)油层,剖面上整个轨迹位于275#与其分支部分断层中间位置,井斜角平均38.7°(见表3)。

3 具体钻井技术

3.1 防喷技术

浅层气具有如下特点:体积小,难以预测;压力高,一旦井喷能使所有的钻井液喷出;危险性大,天然气可能在几乎没有报警的情况就达到地面并引起井喷起火。为此对杏7-2-斜30井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①下273.1mm套管,下深100m,井口安装DZ35-07型封井器;②直井段采用∅220mmPDC钻头+∅177.8mm钻铤× (17~18)m+∅210mm稳定器+∅177.8mm钻铤×(8.5~9)m+∅210mm稳定器+∅177.8mm钻铤× (8.5~9)m+∅158.8mm钻铤× (70~72)m+∅127.0mm钻杆钟摆钻具组合钻进,确保环空通畅,减少泥包抽吸;③造斜段、稳斜段采用∅215.9mmPDC钻头+∅165mm单弯螺杆 (1.25°)+浮阀+∅159mm无磁钻铤 (8~9mMWD)+∅159mm螺旋钻铤 (32~36m)+∅127mm斜坡钻杆钻具组合,采取复合与滑动相结合的钻进方式,减少起下钻次数;④钻进中控制钻速,每钻进一个单根不少于15min;⑤进行上提下放作业,每钻进一个单根上提下放3~5次,时间不少于10~30min;⑥坚持短起下钻,每钻进100m,短起下150m;⑦使用钻具浮阀和方钻杆下旋塞;⑧加强钻井液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钻井液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控制低黏度、低失水,并抑制水化以防止出现泥包现象;⑨在起钻前要全面检查井控设备,活动一次封井器,确保井控设备灵活好用;⑩起钻中,每起2柱灌一次钻井液,杜绝连续灌钻井液。

3.2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在直井段施工中,应采取单点测斜的方式测井斜角、方位角,实时控制钻进参数,保证井斜角、水平位移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4]。直井段结束后,起钻换牙轮钻头进行通井作业,投测多点修正剖面。在定向施工过程中,根据直井段井斜、位移情况,优选造斜点、优化剖面,选择摩阻和扭矩相对较小的修正剖面施工,不断优化修正正待钻施工剖面,始终选择全角变化率小、摩阻扭矩小和施工效率高的修正剖面进行施工。根据修正剖面设计造斜率按每10m井段进行钻进方式的优化,采取复合与滑动相结合的钻进方式,确保轨迹平滑,降低摩阻和扭矩,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实钻轨道的目的 (见图1)。

图1 实钻井眼轨迹水平投影和垂直剖面图

3.3 钻井液润滑、防塌和携砂技术

针对杏7-2-斜30井裸眼井段长、井斜大、携岩困难、磨阻扭矩大和钻井液润滑性能要求高的特点,钻井液体系必须具有抑制地层造浆、性能稳定、润滑防塌和携砂良好的性能,并能达到清洁井眼和有效传递钻压的目的。因此,一开转入20~30m3泥浆,稀释后开钻。二开钻水泥塞时充分洗井,避免水泥浆进入泥浆池中。然后转入15~20m3泥浆,并加入150~200kg两性离子聚合物强包被剂 (FA-367),300kg降失水剂水解聚丙烯腈铵盐 (NPAN),200kg褐煤树脂 (SPNH),黏度控制在45s左右,滤失量小于6ml。对300~350m进行预处理。加入200kg NPAN,300kg SPNH,300kg FT342,黏度控制在50~60s,滤失量小于5ml。定向后当井斜角达到15°左右时,一次性加入4m3的原油,摩阻系数不超过0.12;加重前调整加重基浆黏度到40~45s,再补加400kg SPNH、500kg防塌剂FT342。加重后混原油4m3,并加入润滑剂1t、玻璃微珠1t,摩阻系数不超过0.10。每打一个单根,上提下放至少3遍,保证返砂。完钻前混原油4m3,摩阻系数不超过0.1。钻进过程中补充聚合物胶液 (浓度0.5%~1%)并保持含量稳定。视钻井液性能及井下情况补加增黏剂、润滑剂、防塌剂、降滤失剂等处理剂,调整钻井液的流变性,提高钻屑携带能力,保证井眼清洁。钻进过程中用JN-A胶液维护钻井液黏度,加重后用JN-A和复合甲基硅酸钠维护。电测后通井,调整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后,加入1t玻璃微珠循环到井底后方可起钻下套管,然后用甲基硅醇钠调整钻井液性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3.4 双断层、欠压层防漏钻进技术

杏7-2-斜30井井眼轨迹在2个断层间穿过,如果井眼轨迹离断层太近,易发生井漏。同时,SⅡ油层异常高压,油层密度1.65~1.70g/cm3,PⅠ油层欠压,也易发生井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井眼轨迹与断层保持最佳距离。钻进至PⅠ油层前,进行长起通井,把复合钻钻具换成∅215mmPDC钻头+∅212mm稳定器+∅159mm无磁钻铤 (8~9m)+∅212mm稳定器+∅159mm螺旋钻铤 (8.5~9m)+∅212mm稳定器+∅159mm螺旋钻铤 (50~58m)+∅127mm斜坡钻杆稳斜钻具组合转盘钻进。同时,钻井液中加入胶粒3t,随钻堵漏剂1t,复合堵漏剂4t,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关闭固控设备,随钻随堵。调整钻进参数,增大排量,降低泵压,控制机械钻速,钻进一个单根不少于20min,每个单根大幅度上提下放3~5次,时间不少于20min,通过单点测斜进行监控,钻过PⅠ油层后,更换成复合钻钻具。

4 现场施工效果

杏7-2-斜30井完钻井深1239m,水平位移299.94m,最大井斜46.5°,机械钻速13.77m/h,钻进周期349.58h,建井周期18d,6个靶点全部中靶且未发生任何工程事故复杂 (见表4)。

表4 实钻靶窗数据表

[1]李岩,杨光明,史莉莉 .大斜度定向井在张店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特种油气藏,2011,22(5):36-38.

[2]冯江鹏,周山红,张新红,等.K407-2大斜度双靶心定向井钻井技术 [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20(9):27-30.

[3]刘小龙,靳秀兰,张津,等 .冀东3号岛大斜度井钻井技术 [J].石油钻采工艺,2012,34(4):7-11.

[4]党克军,杨英峰,何璟彬,等 .长庆气田定向井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J].钻采工艺,2011,32(7):26-29.

猜你喜欢

摩阻井眼油层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伊拉克H 油田Sadi 油藏鱼骨井井眼布置方案研究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市政桥梁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测试研究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考虑扶正器影响的套管摩阻计算方法研究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低阻油层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