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厂油田X复杂断块 “四性”关系研究

2014-09-15魏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四性断块含油

魏君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王英华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

展翅飞,陈坤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马厂油田X断块区地处山东省东明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是唐马构造的一部分,东临葛岗集洼陷,西侧以马厂断层为界。区内发育了一条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断层(M11-28断层),该断层北缓南陡,往南断距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将X块切割成东、西2块,形成一堑一垒的构造格局[1]。复杂小断块层状油藏平面上的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2],且同一断块内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岩作用不同,断块内部油气分布也存在不均一性[3]。分析储层 “四性”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为适合该区的油层判别和油气水解释提供依据,也对相邻构造的油气水解释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性关系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即揭示储层研究中所需参数的测井响应的关系,为下一步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下面,笔者通过马厂油田X复杂断块详细的岩心观察与描述、岩电分析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总结了马厂油田X复杂断块岩性与电性、物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X-16井岩石薄片统计表明,碎屑组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最少,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胶结物以泥质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纵向上岩性粗细、矿物组成的差异和砂泥岩互层结构的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综合分析将不同岩性类型在测井曲线上识别出来。

电性特征是岩性、物性、含油性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储层纵横向岩性、物性变化大,电性特征的变化相应也较大[4]。通过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比发现,马厂油田的岩电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砂岩的主要电性特征是:自然电位一般负异常,自然伽马值偏低,自然电位的幅度随砂岩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自然伽马相对幅度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区砂岩粒度中值在0.01~0.36mm,多为粗粉砂岩与细粉砂岩,偶尔含砾砂岩。砂岩的深感应与粒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砂岩粒度的增大,深感应也相应增大 (见图1)。

2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在 “四性”关系中,以岩性与物性的关系最为重要。岩性、物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储集层性能的优劣。对于不同的岩性,物性变化很大,即使同一种岩性由于粒度不同,物性变化也较大,渗透率随粒度增大而逐渐变大;孔隙度变化不明显,但仍具有随粒度增大而变大的趋势 (见图2)。富碳酸盐砂岩一般不含油,是储层中的相对致密层[5]。

3 物性和电性的关系

由于马厂油田储层岩性偏细,粒度变化范围小,分选性好,加之该区灰质和泥质的影响,储层自然伽马相对值对粒度反映不显著。试验中去掉层界面分析数据相差悬殊的岩样,并选取储层岩心取心收获率达90%以上且储层岩心分析样品的密度大于5块/m的岩样对该区3口井 (X-16井、11-7井、12-24井)取心井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后,选用沙三段单样194点,电性层30个层作为基础数据,建立渗透率与孔隙度及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相关关系图 (见图3和图4)。图3和图4表明,渗透率及声波时差值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相关性较好。

图1 X断块沙3下亚段2、3砂层组 “四性”关系

图2 物性与粒度中值、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关系

图3 马厂油田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图4 马厂油田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关系

4 物性和含油性的关系

该区孔喉大小的平均喉道半径最大值是8.91μm,最小值是5.34μm,平均6.75μm,平均孔隙度为20%,平均渗透率为100mD。储层润湿性表现为亲水,其油、水润湿指数分别为0~0.2和0.8~1;储层物性较好。储层的含油性是含油饱和度的定性描述,由肉眼观察岩心和荧光检测确定的含有级别是评价油气层的第一性资料[6]。一般来说,储层物性越好,其含油级别越高,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表征物性好坏的2大主要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增大时,其含油性也相对较好。岩心观察表明,从粗砂岩、砂岩、细砂岩到粉砂岩,其含油级别从油浸、油斑到油迹依次降低。

图5 马厂油田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关系

图6 马厂油田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关系

5 结论

1)岩石类型、粒度、分选、泥质含量,以及胶结物类型等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碳酸盐含量越高,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岩石变得更加致密,粒度变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进一步降低,物性相对较差。岩石中泥质含量越高,物性越差。通过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的综合观察与分析,该区储层主要岩性为粗粉砂岩和细粉砂岩,粗砂岩的物性好于细粉砂岩。

2)岩性与物性和含油性分别有一定关系,岩性起着主导的作用,岩性越粗,分选越好,泥质含量越少,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

[1]梁富康,钱荫,阎耀成,等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6):195-199.

[2]马彬 .四性关系研究在奈曼油田的应用 [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4):39-41.

[3]谭丽娟,刘钧 .复杂断块油田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2):43-53.

[4]李延丽 .柴达木盆地游园沟油田中浅层油藏四性关系研究 [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3):402-406.

[5]陈晓芳,张小莉 .南泥湾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163-166.

[6]陈立官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

猜你喜欢

四性断块含油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