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襄陵方言的亲属称谓语

2014-09-14段慧玉

关键词:父系直系母系

段慧玉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山西襄陵方言的亲属称谓语

段慧玉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襄陵话俗称红卫话,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其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农村家庭中祖孙三代人由于价值观等原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和亲属称谓的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襄陵话的亲属称谓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了襄陵音系。采用矩阵的形式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概括和语义描述。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襄陵方言的设想。

襄陵; 方言; 亲属称谓; 襄陵音系; 变异

“襄陵”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汉初建县,因有晋襄公陵墓而得名,历史上一直为县级行政单位。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自此襄陵成为隶属于襄汾县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襄陵镇位于襄汾县城西北25公里处,西依姑射山,东邻汾河水,北与尧都区金殿镇相接,南为本县南辛店乡。襄陵镇的核心街道有五条,分别是:中兴,北街,南街,西街,东街。[1]襄陵镇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的襄陵方言,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方言的日常口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亲属称谓语词汇的变化在祖孙三代人的身上表现得极为显著。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沿中兴,北街,南街,西街,东街这几条核心街道所形成的村落在日常亲属称谓的表达方面大体一致,所以本文以作者所在的襄陵镇北街村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在祖孙三代人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描述。

一、襄陵方言亲属称谓的概括

当代农村家庭的主要结构是三代直系家庭,即祖辈,父辈,子辈。家庭中亲属称谓的表达方式也因三代人之间不同的家庭伦理观和生活观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体上说,祖辈对于亲属称谓的表达比较严谨,基本是沿袭了我国旧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现代人在亲属称谓的表达上则显得较为灵活,更多地体现了当代男女平等的和谐价值观。

(一)襄陵亲属称谓及其语义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社会学意义上的亲属概念和血亲关系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语义描述,主要按照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夫系亲属、妻系亲属和其他亲属称谓五种类型[2]记录襄陵亲属称谓语词汇。用[]表示基数词,【】内是语义成分。

1.父系亲属词

老老爷:【直系 父系 上四辈 男性】

老老奶:【直系 父系 上四辈 女性】

老爷爷:【直系 父系 上三辈 男性】

老奶奶:【直系 父系 上三辈 女性】

爷爷:【直系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奶奶:【直系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伯爷爷:【旁系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长(于祖父)】

小爷爷:【旁系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幼(于祖父)】

伯奶奶:【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长(于祖父)】

小奶奶:【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幼(于祖父)】

老姑奶:【旁系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老姑爷:【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老舅爷:【姻亲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老舅娘:【姻亲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老姨娘:【姻亲 父系 上两辈 女性】

老姨父:【姻亲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大爸:【旁系 父系 上一辈 男性 长(于父亲)】

小爸:【旁系 父系 上一辈 男性 幼(于父亲)】

大妈:【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一辈 女性 长 (于父亲)】

婶娘:【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一辈 女性 幼(于父亲)】

姑姑:【旁系 父系 上一辈 女性】

姨儿:【姻亲 父系 上一辈 女性】

姨父:【姻亲 父系 上一辈 男性】

姑父:【旁系姻亲 父系 上一辈 男性】

亲家:【姻亲 父系 平辈 男性】

哥哥:【旁系 父系 平辈 男性 长(于自己)】

嫂嫂:【旁系姻亲 父系 平辈 女性 长(于自己)】

老[]:【旁系姻亲 父系 平辈 男性 幼(于自己)背称】

弟媳妇:【旁系姻亲 父系 平辈 女性 幼(于自己)背称】

娃:【直系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背称】

女子:【直系 父系 下一辈 女性 背称】

媳妇儿:【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女性】

女婿:【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媳妇子:【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女性 背称】

女婿子:【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背称】

侄儿:【旁系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侄女:【旁系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侄媳妇:【旁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女性】

侄女婿:【旁系姻亲 父系 下一辈 男性】

孙子:【直系 父系 下两辈 男性】

孙女:【直系 父系 下两辈 女性】

孙媳妇:【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两辈 女性】

孙女婿:【直系姻亲 父系 下两辈 男性】

重孙:【直系 父系 下三辈 男性或女性】

父系亲属称谓中习惯以“爷爷”称呼男性长辈,“爷爷”是父系亲属词中的称呼男性长辈的核心亲属称谓词。严格意义上来讲,“爷”是对本家族直系两辈以上男性长辈的称呼,面称和背称是一致的。而对于直系以外的“爷”字辈的男性长辈,面称的时候与直系“爷”字辈的称谓一致,背称的时候则会在“爷”字之前冠上排行或称“××家的爷爷”加以区分。以“奶奶”称呼女性长辈,称呼的原则大致与对于男性长辈的称呼一致。用“老”称呼姻亲类的长辈,如姑祖父称之为“老姑父”或“老姑爷”,姻亲类的亲属称其为“老”以示礼貌和亲切,“妈妈”[m21.m]是对平辈以上或50岁以后的女性的背称,“爸爸”[p21.p]是对平辈以上或上了年纪的男性的背称。对于父亲和母亲的称谓,较为复杂,祖孙三代各有特色,这一问题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讨论。与自己平辈或比自己辈分小的父系亲属称谓只有特殊的背称,一般直呼其名或根据其兄妹排名称其[]娃或[]女儿。

2.母系亲属词

老爷:【直系 母系 上三辈 男性】

老奶奶:【直系 母系 上三辈 女性】

伯老爷:【旁系 母系 上三辈 男性 长(于高祖父)】

伯老奶:【旁系 母系 上三辈 女性 长(于高祖母)】

姥爷:【直系 父系 上两辈 男性】

姥娘:【直系 母系 上两辈 女性】

[]姥爷:【旁系 母系 上两辈 男性】

[]姥姥:【旁系 母系 上两辈 女性】

姥舅爷:【旁系 母系 上两辈 男性】

姥舅娘:【旁系 母系 上两辈 女性】

老姑父:【姻亲 母系 上两辈 男性】

老姑娘:【姻亲 母系 上两辈 女性】

老姨父:【姻亲 母系 上两辈 男性】

老姨:【旁系 母系 上两辈 女性】

大舅:【旁系 母系 上一辈 男性 长(母亲)】

大妗子:【旁系姻亲 母系 上一辈 女性 长(母亲)】

舅舅:【旁系 母系 上一辈 男性 背称】

妗妗:【旁系姻亲 母系 上一辈 女性 背称】

大姨:【旁系 母系 上一辈 女性 长(于母亲)】

小姨:【旁系 母系 上一辈 女性 幼(于母亲)】

大姨父:【旁系姻亲 母系 上一辈 男性 长(于母亲)】

小姨父:【旁系姻亲 母系 上一辈 男性 幼(于母亲)】

哥哥:【旁系 母系 平辈 长(于自己)】

嫂嫂:【旁系姻亲 母系 平辈 长(于自己)】

老[]:【旁系 母系 平辈 幼(于自己) 背称】

弟媳妇:【旁系姻亲 母系 平辈 幼(于自己) 背称】

娃: 【直系 母系 下一辈 男性 背称】

女儿: 【直系 母系 下一辈 女性 背称】

儿媳妇:【直系姻亲 母系 下一辈 女性】

女婿:【直系姻亲 母系 下一辈 男性】

外甥子:【姻亲 母系 下一辈 男性 背称】

外甥女:【姻亲 母系 下一辈 女性 背称】

侄儿:【旁系 母系 下一辈 男性】

侄女儿:【旁系 母系 下一辈 女性】

侄媳妇:【旁系姻亲 母系 下一辈 女性】

侄女婿:【旁系姻亲 母系 下一辈 男性】

孙子:【直系 母系 下两辈 男性】

孙女:【直系 母系 下两辈 女性】

孙媳妇:【直系姻亲 母系 下两辈 女性】

孙女婿:【直系姻亲 母系 下两辈 男性】

重孙:【直系 母系 下三辈 男性或女性】

母系亲属词中习惯用“姥爷”称呼同族的男性长辈,用“姥姥”称呼同族男性长辈的配偶。“姥”字既带有较为深厚的亲情,又显现了对长辈的尊重。通常称平辈以上的上了40岁的女性为“姨”[i33]或“姑姑”[ku21.ku],对于年龄较为年轻但平辈以上的女性则称呼“姨儿”[ir213],语气较为轻松活泼,同时带有亲切的感情色彩。称呼与自己平辈但长于自己的姻亲女性为“嫂”,背称时经常带上名字,称其为“某某嫂”,“某某姐”则是对长于自己的平辈旁系女性的背称。通过比较会发现,母系亲属词和父系亲属词在称呼习惯上大体一致,有趋同倾向。

3.夫系亲属词

爸爸:【夫系 上一辈 男性】

妈妈:【夫系 上一辈 女性】

公公:【夫系 上一辈 男性 背称】

婆婆:【夫系 上一辈 女性 背称】

[]爸:【夫系 上一辈 男性 背称】

[]妈:【夫系 上一辈 女性 背称】

大伯子:【夫系 平辈 男性 长(于丈夫) 背称】

小叔子:【夫系 平辈 男性 幼(于丈夫) 背称】

大姑子:【夫系 平辈 女性 长(于丈夫) 背称】

小姑子:【夫系 平辈 女性 幼(于丈夫) 背称】

夫系亲属中,通常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以表尊重和亲和,对于旁系的长辈称呼为“[]爸”和“[]妈”,是随从丈夫称呼,表示了对丈夫及其家人的尊重,对平辈的称呼较多用背称,如称呼小叔子经常直呼其名或称其为[]儿,显现了平辈人之间关系融洽。

4.妻系亲属词

岳父:【妻系 上一辈 男性】

岳母:【妻系 上一辈 女性】

老丈人:【妻系 上一辈 男性 背称】

丈母娘:【妻系 上一辈 女性 背称】

大舅子:【妻系 平辈 男性 长(于妻子) 背称】

小舅子:【妻系 平辈 男性 幼(于妻子) 背称】

小姨子:【妻系 平辈 女性 幼(于妻子) 背称】

大姨子:【妻系 平辈 女性 长(于妻子) 背称】

妻系亲属的称呼习惯于夫系亲属的称呼习惯基本一致,妻系亲属中多用“舅”称呼平辈以上的男性,用“姨”称呼平辈以上的女性,较之夫系亲属称谓而言,妻系亲属称谓直接显现出非直系亲属的特性。

5.其他亲属称谓

男人:【平辈 男性 配偶 背称】

外些的:【平辈 男性 配偶 背称】

家里的:【平辈 女性 配偶 背称】

媳妇子:【平辈 女性 配偶 背称】

室哥:【平辈 男性 内兄 背称】

室弟:【平辈 男性 内弟 背称】

担子:【平辈 男性 连襟 背称】

相后:【平辈 女性 妯娌 背称】

姊妹子:【平辈 女性 姐妹 背称】

招下的:【下一辈 男性 直系姻亲 背称】

姊妹俩:【平辈 男性或女性 兄妹或姐妹 背称】

(二)襄陵亲属称谓的语音描述

《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3]显示,襄汾音系中包含26个声母(包含零声母),37个基本韵母和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五种单字调。*见附录襄汾话26个声母比北京话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多了[][][v]三个声母,如襄汾话的[v]在北京话里是以[u-]开头的零声母合口呼字,襄汾话里的[]是舌根鼻音声母,在普通话里都是零声母字。襄汾话中有37个基本韵母,比北京话多了[iyiai y]四个韵母。襄汾话的[iyiai y]四个韵母都属于白读系统。[4]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襄陵是隶属于襄汾县的乡镇一级的单位,基本上具备了襄汾音系的全部特征,与县内其他地方人民在语言交往方面并无明显的阻碍。尽管如此,襄汾境内河西(汾河以西)和河东(汾河以东)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襄陵位于襄汾境内汾河以西,与临汾毗邻,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襄陵方言在融合了襄汾音系和临汾音系的相关特征后,最终形成一套具有襄陵特色的语音体系。下文中将以表格的形式对部分亲属称谓从面称和背称两方面进行语音描述,亲属称谓的语义内容以上文中对亲属称谓的语义分析为准,音标则以襄陵音系[5]为准。

表1 襄陵亲属称谓语[6,7]

续表1

二、襄陵亲属称谓在祖孙三代间的对比变化

对于亲属称谓在祖孙三代人之间的对比变化这一论题上,文章不以上文所列的所有亲属词为研究对象,而是着重以变化比较明显的部分亲属称谓词进行对比描述,如对“父母”、“家嫂”、“姨父”、“姑父”等的称呼的变化就较为明显。在描述对比变化的过程中,以语音的变化为主要依据。下文中以“Ⅰ”代表家庭中的第一代人,以“Ⅱ”代表家庭中的第二代人,以“Ⅲ”代表家庭中的第三代人。

(一)亲属面称

1.长辈与晚辈之间

Ⅰ代人对男性长辈通常称呼其为“叔叔”[fu21·fu],称呼女性长辈为“婶婶”[n33·n],称呼晚辈为“狗儿”[kur51]以示长辈对晚辈的疼爱;Ⅱ代人通常情况下称呼男性长辈为“爸爸”[8][p21·p],也有少数情况称呼其为“叔叔”[fu21·fu],称呼女性长辈为“妈妈”[m21·m]或“家家”[i33·i],称呼晚辈时,则通常直呼其名或称其为“娃”[u213]或“女儿”[nyr51];而家庭中的第三代人则称呼同族旁系的男性长辈为“爹”[tiε213]或“伯伯”[pai21·pai],称呼女性长辈为“妈妈”[m21·m]。

2.同辈之间

Ⅰ、Ⅱ代人通常以同辈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对其进行称呼,如:老[]、[]娃儿、[]女儿,或者是直呼其乳名,而Ⅲ代人则称呼同辈的学名。

3.夫妻之间

(二)用亲属称谓去称呼非亲属的其他人

襄陵人有一个日常交往习惯,就是相互打招呼之前晚辈首先会对长辈进行礼貌性的称呼,即便是非亲属类的人,通常也会依据其辈分、年龄等客观环境因素和与其亲疏远近的主观因素,而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对方。[10]日常交往中的这种泛亲属称谓现象实际上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从心理认知层面上也接受以亲属称谓词来称呼非亲属的关系较为密切的人。

1.对非亲属男性长辈的称呼

对于上了年纪的男性长辈,Ⅰ代人称其为“大爸”,Ⅱ代人称其为“小爷爷”,而Ⅲ代人则称其为“老爷”。

2.对非亲属女性长辈的称呼

对于年纪较轻的女性长辈,Ⅰ代人一般称其为“××嫂”, Ⅱ代人通常称其为“姨”,Ⅲ代人称“小姨”或“姑姑”。

在襄陵日常亲属称谓词中,“姨儿”、“姑姑”一般比“妈妈”听起来年轻,发音时让人感觉比较活泼亲切。

(三)在日常交往使用襄陵亲属称谓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1.应注意称呼的对象

交往时要留意对方的辈分、年龄、职业等。如长辈可以亲切地称呼晚辈为“狗儿”,晚辈如果仿效着这样称呼晚辈就会被视为不礼貌,没教养的行为。

2.应注意交往场合

如在一些正式场合,如会议厅,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称呼对方的姓名或“姓氏+职位”,而不能随意地称呼其绰号或乳名。

3.应注意区分性别

襄陵人民在日常交往中对男性和女性的称呼习惯不太一致,如可以称呼上了年纪的男性平辈为“老×”,但称呼女性时,通常情况下称其为“×姐”,而不宜以“老”字相称,这也符合了普通女性对年纪保密的心理特征。

三、结语

襄陵话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用词和读音方面都越来越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11]一方面与襄陵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襄陵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与外界的接触比较频繁,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襄陵距离中心文化城市临汾比较近,受文化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大,因此襄陵语言与临汾语言的诸多特征具有同一性。[12]此外,建国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普通话的普及工作,普通话对于地方方言的渗透势力也越来越强,从襄陵亲属称谓语在家庭祖孙三代人身上所生的变化便可看出,年轻人较之老年人对于外部语言的敏感度更强,学习和吸收的限度也更广。

襄陵方言词汇量丰富,对于人事物的称谓形象生动。本文通过记录部分襄陵亲属称谓词的相关特征来反映襄陵方言的丰富多样性。要想进一步了解襄陵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还得对其丰富的语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襄陵方言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使外来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也意义非凡。

附录:

据调查搜集,襄陵话有25个声母[13]:[p](布)、[ph](爬)、[m](米)、[f](飞)、[v](闻)、[l](来)、[t](到)、[th](疼)、[n](能)、[](鸟)、[](我)、[](祖)、[h](瓷)、[s](生)、[](知)、[h](吃)、[](石)、[](精)、[h](秋)、[](小)、[k](哥)、[kh](渴)、[x](鞋)、[](人)、[](儿)。

襄陵话的单子调与襄汾音系中的单子调基本相同,分属阴平(21)、阳平(213)、上声(33)、阴去(412)、阳去(51)五种调值。

[1]姜福林.襄汾县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9:9-12.

[2]陈钰文.博白地佬话的特殊称谓[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138-140.

[3]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676-678.

[4]潘家懿.临汾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53-56.

[5]支建刚.山西襄陵方言见组声母的腭化历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3):65-66.

[6]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堂兄弟”、“姑表兄弟”和“姨表兄弟”称谓类型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119-120.

[7]孙玉卿.语音的发展变化与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40-41.

[8]孙玉卿.山西方言“父亲”、“伯父”、“叔父”称谓类型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153-155.

[9]王雪樵.山西方言中的特殊称谓[J].文史知识,2008(4):150-152.

[10]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80.

[11]李锐峰.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N].山西日报,2013-01-03( C01).

[12]温端政.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J].语文研究,1997(2):10-11.

[13]候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26-328.

KinshipTermsinShanxiXianglingDialect

DUAN Hui-yu

(CollegeofLiberalArts,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China)

Xiangling dialect, so called "Hongwei"dialect, belongs to Pingyang dialect district, which is in the range of the category of Zhongyuan official words.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ling kinship terms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voice system of Xiangling words and the pronunciation of Xiangling kinship terms are descri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objectively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in kinship terms and pronunciation between the three generations in rural areas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t valu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examples.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Xiangling dialect.

Xiangli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Xiangling's voice system; Variation

2014-02-23

段慧玉(1989-),女(汉),山西襄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H178

A

1671-816X(2014)06-0629-06

(编辑:佘小宁)

猜你喜欢

父系直系母系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1920年河南易督风潮中赵倜转向与直皖易势
李端棻家世考
青海省同德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探析
姓与氏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继承权的保障制度改革
直系姻亲结婚之我见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義凈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經》中的唐代北方方言聲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