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支模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2014-09-14周恩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1期
关键词:支模支撑体系危险性

周恩海

(广州市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 概述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建设局,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下称“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等文件的规定:

图1

①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应明确高支模施工监测内容,如监测参数(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等)、参数的预警和报警值、监测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超限响应措施等。对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②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进行预压监测和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

③高支模施工前监测单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高支模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业主、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审核签字确认后实施,并留存在现场备查;

2 工程实例

2.1 高支模概况

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层高超过4.5m,需按高支撑模板系统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搭设高度8m或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线荷载超过15KN/m,集中荷载超过10KN/m2及以上,需按高大支撑模板系统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并进行专家论证。

表1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表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

某总部基地-基础裙楼工程,占地面积34148.90m2,地下室最底层的建筑面积约2.45万m2,裙楼及地下室部分的建筑面积为145030m2。裙楼建筑层数为地下室4层、地上3层(局部4层),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裙楼顶标高为18.200/+22.700m。

本工程的“梁板”模板支撑系统拟定采用落地“盘扣(轮扣)式钢管”支架支撑体系和落地式“扣件钢管”支架支撑体系。按照高支模的有关高度规定,净高度大于4.50m的模板系统属于高支模施工安装范围,净高度小于4.50m的模板系统属于普通常规模板施工范围。

据上所述:地下-4层~地上+3层均属于高支模施工范围。

拟定地下室-3层和-2层楼的梁板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落地“盘扣(轮扣)式钢管”支架支撑体系,其轮扣式钢管立杆为φ48×3mm、长度1.8m,水平杆φ48×3mm、长度0.55m,配套底座顶托;拟定地下室-1层至地上+3层(局部4层)楼梁板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落地式“扣件钢管”支架支撑体系,钢管规格φ48×3mm、配套扣件及配套底座顶托。

本文对A塔办公楼大堂高支模施工为例,其在轴线(14~23)×(A~B)区域的标高为±0.000~+18.200m,其顶部+4层楼的梁板标高为+18.200m,梁板砼为C40,其梁的最大截面尺寸为400×850,板厚度120~150mm,支模基础为首层楼板(标高为±0.000),梁最大跨度为11m,支模层高度为18.20m。A塔办公楼大堂和车道的搭设高度超过8m,-3层楼板和+4层楼板有少部分梁的的截面尺寸有达到或超过700×1000,属于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体系。

2.2 监测目的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压可能发生一定沉降和位移。A塔办公楼大堂高支模主要受压构件为钢立柱,监测对象以钢立柱支顶沉降为主,实时反映高支模支撑系统的变化情况,指导施工,预防事故发生。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以支顶沉降观测为主,本文主要论述高支模的沉降观测。

3 监测方案

3.1 沉降基准点埋设及引测

在施工范围以外,受施工影响较小且稳定的地方,埋设方法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埋设。因高支模监测周期较短,可忽略基准点的自由沉降影响,场外基准点布置一个即可。根据高支模施工现场内实际情况在离施工区域20~50m内布置1~3个高程传递点,可选择牢固的柱体或墙体进行布设,具体位置和个数根据高支模监测的需要而定。布设方法可使用25mm钢筋或爆炸螺丝钻孔植入柱体或墙体。

进行高支模监测前,应从场外基准点按照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引测,确定工作高程传递点稳定后,再进行高支模的沉降观测,引测应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表1、表2。

3.2 沉降监测点选定、布设和观测

沉降监测点一般选定在截面较大的大梁中部,且为汇交梁受力较大支撑顶部。根据本工程A塔办公楼大堂高支模的受力结构和现场情况,主要将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钢立柱支顶处,具体布置如下图1:

为了方便在地面设站观测,可将监测点从支顶垂直引向地面,本文给出二种方法:①在钢立柱支顶上用短钢管或钢筋横向引出,再从其上垂直引下一长钢管(上端固定于横引的钢筋或钢管上,钢管底部要有左右前后限幅20mm内的限位措施),作为沉降观测的母体,并在钢管上贴上观测刻度标签;②从支顶横引的钢筋或钢管上挂钢尺垂直吊重物垂吊,直接对垂吊的钢尺进行观测(利用钢尺需进行尺长改正)。本工程实例采用方法②的引测方法。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前对基准点进行引测校验,确定其高程传递点稳定可靠后,进行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选定观测设站位置并做好标识,固定观测路线及监测点的观测顺序,组成附和或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上表1、表2。

3.3 数据处理

现场沉降观测完成后,立即进行严密平差并计算沉降监测数据,并将当次沉降监测数据与初始监测数据比较,将观测结果报业主和监理,沉降达到10mm,停止施工,采取加固措施处理。监测任务完成后整理监测数据,编制高支模监测报告。

3.4 监测周期和频率

监测周期从模板架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起,至混凝土浇筑后七天时终止。

监测频率:模板架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观测2次作为初始数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隔30min观测一次,并与初始值对比,得出沉降量,浇筑完成后,每隔1h观测一次,在浇筑完成后连续观测12h。然后每天观测一次,至混凝土达到7d强度为止。如果期间发生异常,需加密监测。

3.5 沉降监测预警值及报警值和监测仪器

沉降量预警值:10mm;沉降量报警值:12mm。

监测仪器:LeicaWILDNA2水准仪(0.5mm/km),必须经检定合格。

4 安全保护

为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观测人员在地面上设站观测时,不得靠近和停留在作业层下方,只能在场外观测。为此沉降观测的母体除设置足够的照明外,还需在母体上记出标尺,以方便场外读数。

[1]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国家标准.

[2]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国家行业规程.

[3]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支模支撑体系危险性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