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石头上的以色列玫瑰

2014-09-11赵夙岚

看世界 2014年17期
关键词:立国巴勒斯坦纳粹

赵夙岚

那时年少。上世纪90年代,读到类似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句子,我心里会澎湃不已。因此,当时从报章上读到以色列派出类似于“别动队”的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不计代价去追杀已垂垂老矣的纳粹成员——其中不乏已隐名埋姓多年、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于世无多的老人——我会觉得以色列人真是了不起,他们的复仇多么彻底多么令人钦敬。

直到现在,我才隐隐觉得,以色列对昔日纳粹成员的绝不因时光远逝而饶恕、排除万难不计代价清算到底的行为,尤其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行为,其实潜藏着某种不妥。直至看到在最近的这轮加沙冲突中,约有1400位巴勒斯坦平民死于战火、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儿童的消息,在震惊与沉痛之余,我开始明白当年那种“不妥”的确切内容——以色列犹太人至少是其中部分决策者内心深处藏着刻骨的仇恨与忧伤,从未放下也从未稀释。当这种情绪裹挟着复仇的力量面世,摆出的必然是绝决的姿势。

这种姿势,可令与纳粹有关联者胆寒,却也因其中蕴含的危险信号而让其他人心生忧虑。防卫过当、出手太狠,难免会伤及无辜。何况其中还存在一些“有意识的行为”。譬如说那个亲眼目睹四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巴勒斯坦儿童被以色列炮弹击毙的美国记者,因愤怒不已而从一个客观的事态记录者转变为一个对以色列政府的激烈批评者,且借助各种社交网络去传播事实、表达观点。

那个励志的小国以色列正在高调改变形象。在立国之前及之初,以色列遭遇了种种艰辛的挑战和质疑。此后,在种种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博弈之后,以色列一点点扩大了国土,几乎将联合国原来划给从未正式建国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占领了。而由于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遭际,国际舆论对于以色列在其立国之后的许多年,均以同情居多。即便在此过程中,以色列的一些强势举动未必全然“合理”,也得到多方宽容。但这种形势正在急遽改变。近期的中东冲突,因为以色列对于巴勒斯坦平民所表现出的“铁血无情”,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以色列究竟想干什么?

以色列对于生命的双重标准,成为人们质疑的缘起。以色列有不少类似于美国“拯救大兵瑞恩”的事例。譬如说在2003年11月9日,以色列内阁为换回1名被绑架的以色列人和3具以色列士兵的遗体,释放了400名巴勒斯坦人和20多名被关押的囚犯。而在近期的中东冲突里,不少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孩子却成为了以军的炮灰。

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蕴藏着很危险的趋势,以及是深层次的民族记忆与仇恨。巴勒斯坦于犹太人有着特别的涵义。在参孙和大卫王时期,此处的土著是非利士人,可称得上是犹太人的死敌。后来非利士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一些犹太激进人士认为如今的巴勒斯坦人就是当年的非利士人。这也与希伯来语中巴勒斯坦的词根P. L. S. 与非利士的词根F. L. S. 相同有关(在希伯来语中P与F是同一个字母)。

近期,欧洲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抵制以色列的商品,欧美的一些民众也开始表达对以色列伤及平民的不满。但这些都不足以制约以色列,这个曾经利用各方势力以及大国的博弈在夹缝里立国的国家。一个越来越强的以色列,不受制约、无所畏惧,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想将西式民主强加于有部落和宗派性质的中东国家,几乎等于要在石头上种出玫瑰来。”这是阿联酋的一份报纸对目前中东乱局的感触。而以色列,就是那朵刺最强最多的玫瑰。若无真正有效的制约力量与机制,中东乱象还将延续很多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国巴勒斯坦纳粹
我在听你歌唱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中国最美
纳粹举手礼?(历史老照片)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英拍卖罕见纳粹玩具
你的任务是投毒
“纳粹猎手”将赴巴西追捕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