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立康唑在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例因伏立康曲霉菌

山东省高青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高青 256300

伏立康唑在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王红卫杨淑峰

山东省高青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高青 256300

目的对肺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根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给予呼吸科肺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治疗,首先采用伏立康唑针经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稳定后,改为伏立康唑片口服治疗,对患者用药后反应进行跟踪随访。结果2例死亡,4例因经济条件停药,3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7例因病情好转停药;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6.11%;11例患者停止用药后,不良反应逐渐好转,无后遗症,另2例死亡。结论伏立康唑极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高,故临床用药应当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谨慎选择药物联合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伏立康唑;肺真菌感染;不良反应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种非常多见的临床感染性疾病,隐球菌、曲霉菌和念珠菌是我国主要病原体,肺是人体靶器官之一,肺真菌感染(IPFI)是导致恶性血液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等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肺真菌感染治疗中,伏立康唑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具有非常好的抗真菌效果,故在临床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喜爱,尤其在肺曲霉菌感染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本文根据伏立康唑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呼吸科接诊的肺真菌感染患者中选取3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1]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其中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51~85岁;根据IFD诊断分类,其中拟诊13例,临床诊断23例;其中7例为肺炎,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例支气管哮喘;对36例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其中19例曲霉菌感染,3例克柔念珠菌感染,1例曲霉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另13例痰液培养未发现真菌,故行经验性治疗。

1.2 方法 对36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药学监护,重点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用药情况、用药后反应、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临床转归等。给药方法:第一天经静脉滴注,伏立康唑针(珠海亿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64,50mg)6mg·kg-1,每12h一次;从第二天起经静脉滴注伏立康唑针4mg·kg-1,两次静滴时间间隔12h;当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其伏立康唑片(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5840,50mg)口服治疗。维持剂量:体重≥40kg者,每12小时1次,每次200mg,体重<40kg的成年患者,每12小时1次,每次100mg。本组资料研究患者,平均静脉滴注时间10(2~24)d,口服平均治疗时间43(4~160)d,平均治疗时间为61(4~167)d,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跟踪随访,直至患者停止用药。

2 结果

2.1 停药原因 36例患者中,2例死亡,4例因经济条件停药,3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7例因病情好转停药。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6.11%,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3 不良反应的处理及转归 其中11例患者停止用药后,不良反应逐渐好转,未出现任何后遗症;另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急性肾损伤,经治疗无效死亡,另1例因用药后腹壁水肿,出院后5d死亡,死因不明。

3 讨论

美国感染病协会于2008年将伏立康唑推荐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这使得伏立康唑成为临床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与其推广速度相伴的是各种不良反应造成的严重后果随之发生,本次研究中,通过对36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发现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36.11%。其中高龄患者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这与高龄患者肝脏代谢酶功能衰减有一定联系。伏立康唑通过肝脏代谢,可导致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应用伏立康唑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肝肾功能状态,老年患者及既往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应用伏立康唑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以防发生肝损害,加重病情。

当转氨酶升高>5倍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停药,为此,在为高龄患者提供伏立康唑治疗时,应将其作为重点监护对象。本组病例观察到的肝功能损害较少,可能是由于应用伏立康唑时给予了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神经系统症状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患者主要表现为手抖、胡言乱语、颈项强直等。目前临床研究对伏立康唑用药后患者表现为手抖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在临床用药时,可通过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等方式预防精神障碍,若发现患者有精神障碍症状,必须立刻停止给药[2]。1例因腹部水肿死亡,故应对伏立康唑用药后水肿现象引起重视,一旦出现水肿,必须立刻对水肿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导致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上对伏立康唑致患者出现水肿的原因尚无统一定论,还需对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据报道应用伏立康唑导致视力障碍的发生率为30%。本组1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15d后出院,出院继续服药2周,因无法耐受视觉模糊而停药,停药后视觉模糊消失。住院期间未出现视觉模糊的症状,视觉模糊为随访时患者描述,其具体出现时间描述不清。由于质子泵抑制药(PPI)与伏立康唑相互作用,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加重或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必须慎重选择联合用药,并对患者用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伏立康唑的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非常多见,但多在停止用药后恢复,无后遗症,严重不良反应多与药物互相作用、患者年龄等有关。

[1]蔡然,张杰根,刘晓蒙.伏立康唑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3(10):43-47.

[2]李方方,徐燕丽,张秀群,等.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2):107-110.

R978.5

A

1007-8517(2014)07-0085-02

2014.02.23)

猜你喜欢

例因伏立康曲霉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优质护理干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Δ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