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生态下的人性体察

2014-09-11阿探

延河 2014年9期
关键词:副处长惩戒颗粒

阿探

作为一个非专业作家,宁可挺进文学圈五年,发表了近50个中短篇。如此高产,却罕有重复。求变是其作品的至高追求,《天病》便体现了宁可作为非专业作家对文学事业的专业求索。

以笔者的了解,这个短篇的创作大约半个晚上或更短。透过文字,笔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宁可飘逸的神思,作品构建了诙谐幽默的意趣,将批判性隐得了无痕迹。

学院派评论家将宁可创作归结为“工业文学”,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读完了其几乎全部的作品,一个很清晰的结论涌上心头:经济生态下的人性关注。这一文学高地,早已被宁可占领并牢牢占据着。

小说《天病》开篇抓人,一句话钓起来读者阅读的胃口。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作家,宁可不经意间,继续撩拨着读者的阅读欲望。有此为证:后来老皮挺后悔,如果那天遵从了肚子的反应,继续蹲进厕所,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事了。

下来进入更为真切的描绘中,对雾霾的认识,一贯惜字如金的宁可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照。以“奇观”凸显雾霾之美,从太白云雾之美无声无息地延伸到瘆人之状中:“无数相同的小颗粒组成的蘑菇云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弥漫了天空,居高临下地给天空蒙上一层纱,又好似撒下了团团雾。”凸显雾霾之强大;以“粉尘颗粒”引发“咳嗽”,完成视觉到生理感觉的转换、强化;以周围人的咳嗽又转换到听觉,开始一种有点可怕的氛围营造。

接下来这种惩戒还在继续,在升级,在灵魂深处和生理上渗透、深入、回环、转换着。

回家的路已经被无数的小颗粒挤满,一片模糊。老皮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恐惧感一点一点像无处不在的小颗粒一样,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全身。

老皮后来是被梅媚牵回家的。

雾霾随着老皮进入家里,恐惧感进一步加深,成为惊恐的灵魂状态。宁可以无数小黑点的蠕动吞噬环保处长,让他在镜子里找不到自己。让环保处长自己与自己做着惨烈的撕扯,直至乱了副处长的神魂,视觉更进一步模糊:“家里的一切摆设,包括梅媚,在老皮眼里,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黑点,模糊而又惊悚。”

文到此处,环保副处长本已魂飞胆裂,然而惩戒远远没有结束。

以梅媚的惊叫,惊叫的虚惊更进一步提升了惩戒的力度。

然而,虚惊之后并没有复归平静,以环保处长眼睛莫名看不见,达到惩戒的制高点。

天亮后,以梅媚的嬉笑映衬着环保副处长心中无助的苦痛,在梅媚的笑声里环保副处长的灵魂开始了人性本真的回归。

在要去医院时,妥帖地插入了高度经济背景的烘托,接着看似找车的电话的无果,实际上是对雾霾成因的展露。

在医院中,无奈的环保副处长的煎熬纠结,诙谐意趣的张力再次得以伸展:老皮从钱夹里拿出厚厚的一沓钞票,有意在眼前看了一眼,虽然明明知道手里拿的是一叠百元大钞,但上面毛主席的笑脸依然看不清楚。老皮的心愈发沉重了:眼睛真看不见了,要再多的钱有个屁用!

这亦是对高度经济的反思,令人忍俊不禁。

纠结中,环保副处长摸索着来到窗前,只真切地感到了:世界末日来临。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心灵深处的伤口被生生撕裂正在滴血,铁哥们毫无知觉没心没肺地往伤口上撒盐——老皮的朋友不但买了更多的车,还将尾气推给了环保副处长。

环保副处长梦魇中无助的神志迷乱又使作品进入更深层次的补叙中。这段补叙隐藏着更深刻的批判——尽管这种批判由老皮的前女友承担似乎并不公平——雾霾的制造者又是既得利益者,她的火焚似乎一种“天谴”,将雾霾成因的复杂性巧妙地予以隐性表达。作品不仅仅以环保副处长承载着对社会管理部门的反讽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对经济猛进中利益驱动下种种恶果复杂成因的昭示、批判。

对环保副处长的惩戒终于结束,不治自愈的老皮站在明快的阳光里对生命、生活充满感激。 人把天弄脏了,天折腾了一个晚上,又自己把自己打扫干净了。梅媚将此归结为“天病”。天人合一到此处归结:即便是上苍有着主导世间万物自我调节强大而神奇的力量,恐怕也难以抵挡最具物欲性的动物——人类的没完没了的折腾!天病乎?人病也!

果然,眼睛自愈如初的环保副处长老皮好了眼睛忘了痛,又蠢蠢欲动地要买车了。苍天有眼,又对环保副处长老皮予以神示性的警示,在这神示性警示之下,老皮被按在马桶上,待在充满环保意象的厕所里再也不敢出来。完美呼应开篇。

将雾霾的责任让一个小小的环保副处长承担,有失公平,作品在结尾部分完成了升华和深化:由小说人物拓展至人类的自觉意识的警示性唤醒。这篇有着即兴创作意味的短篇小说,虽然属于高效制造,却区别于宁可一贯的创作目标——不是令人一口气读完,而是需要读者细细品味。

小说取材的随意,结构的高妙,补叙的恰切,对世相的涵盖力,意趣横生的文风,思想性大象无形的潜藏等等,是作家走向成熟的体现。作品的构建采用了荒诞失真又真切表达的手法,以荒诞表达了来自社会、自然的不确定性存在的真实性,暗含着人类的肆意张狂所制造的生存环境的不安全感,并把这种不安全感切入人性肌理,在小说人物灵魂的深层弥漫,触及了读者的神经。

作品行文自然流畅,内在气韵上充实饱满、密不透风的紧致感,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审美的高度。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力求内涵的承载量,这种量应该丰富到读者可理解,进而有所延伸思考的度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宁可的这种专业追求是成功的。

从作品的成熟角度考量,《天病》仍有着玩巧的成分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分量感,仍需宁可警惕。

猜你喜欢

副处长惩戒颗粒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扯皮处的解散
一份批示的上呈下达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