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武帝与丝绸之路

2014-09-11朱鸿

延河 2014年9期
关键词:汉武帝西域匈奴

朱鸿

汉武帝是一个长安人,生长在未央宫。苍天眷顾,命运的一切优势都向他汇集。

其父汉景帝先有薄皇后,遗憾她无子,失宠遭废,不久便薨。汉景帝妃嫔多,子也多,刘彘为第九子。栗姬之子刘荣,在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为太子。兄为太子,弟刘彘遂封胶东王,年四岁。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颇有威望,可惜栗姬得罪了她,于是汉景帝就会难免耳闻长公主对栗姬的谗言。刘彘之母王夫人与长公主很是投缘,刘彘受母影响,也亲近长公主。长公主以其女阿娇许之,王夫人喜悦,刘彘也喜悦,甚至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王夫人又暗中使计,让大臣奏事,母以子贵,当立栗姬为皇后。然而这恰恰招致汉景帝愤慨,遂废太子,改封刘荣为临江王。栗姬难见汉景帝,忧郁而死。汉景帝便立王夫人为皇后,子以母贵,更刘彘为刘彻,改立其为太子。事在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刘彻七岁。

汉景帝崩,遵循惯例,太子即皇帝位。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刘彻十六岁。

汉兴之际,社会凋敝,即使天子乘车也找不到颜色一样的驷马,将相往来竟只能坐牛拉的车,百姓更是家无所藏。经过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四世,70余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已经国富民强。司马迁亲见国富,他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他也亲见民强,他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汉武帝何其有福!

坐拥国富民强以后怎么办?汉武帝当然要征伐匈奴,以复汉家数世之仇。不过恰恰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蕴含着西域的发现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或曰:丝绸之路是征服匈奴的一个结果。

匈奴属于蒙古人,驰骋在北方的草原上,不过也常常南下侵犯。公元前8世纪,周幽王亡与周平王东迁,就有匈奴进逼的原因。周衰,匈奴遂逐泾水与渭水而居。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攘匈奴于黄河以外,筑长城,移民,保卫秦帝国的安全。秦将军蒙恬死,匈奴便返黄河以内。至汉兴,匈奴已经占据阴山,并存灭汉之心。以冒顿为单于,匈奴结成了一个部落联盟,一再寇边。王庭就是战区,匈奴既游牧,又游击,汉帝国深感威胁。

汉武帝一定知道汉家的种种屈辱。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兵,北上击匈奴,反遭匈奴包围。汉高祖困于白登山,七日不得食,遂厚礼送冒顿之妻,请其劝单于网开一面,刘邦才脱身。击之逐之都难,便以和亲求得安全。嫁汉家宗室女给单于,岁奉缯酒之类,约为兄弟,完全是示弱,无可奈何的。

汉高祖崩,冒顿单于便调戏吕皇后,其遣使者送书曰:“陛下独立,孤愤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皇后气得咬牙,不过仍向冒顿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汙。弊邑无罪,宜在见敬。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虽然尊严,不过也透讨好与求饶之息。

汉文帝致匈奴书总是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但匈奴却颇为傲慢,致汉文帝书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还出兵过萧关,至雍,入甘泉,汉军不得不进驻长安,或驻棘门、霸上和细柳,严阵以待。汉景帝沿用和亲政策,然而匈奴无信,时有盗境。

一旦汉武帝登基,遂要灭胡,以展凌云之志。汉帝国也具实力,足以支持对匈奴的进攻。不过组建一个抗胡联盟,也十分必要。有俘虏提供了一个消息,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作饮器,月氏远遁而去,为大月氏,然而有恨于匈奴。资料显示,冒顿单于破月氏,以月氏王头作饮器的是冒顿之子,老上单于。汉武帝刚刚登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便招使者以觅大月氏。张骞是汉武帝的侍从官,以郎应募,昂然胜出。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百余人出未央宫,出长安城,出陇西,往祁连山或焉支山以远寻找大月氏。

尽管发愿征伐匈奴,不过汉武帝执政之初,仍奉行了和亲条约,厚遇关市,所赠丰饶。汉与匈奴往来于长城之下,呈兄弟之好。之所以要维持这种和亲格局,一是打仗还欠充分的准备,包括联盟还不得,二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尚在,其推崇黄帝和老子之言,对希望积极改造社会的汉武帝颇有牵制。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开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他当皇帝八年了。当时窦太后已经薨,张骞一去几个春秋,也毫无音讯,他等不及了。他问大臣;“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如何?”有王恢,官大行,建议攻之。大约半年,几个大臣策划了一个马邑之谋。

马邑在今之山西朔州。有一个老者聂壹出塞,见军臣单于,佯称其有数百人,可以杀马邑令,使满城投降,财物遂尽归匈奴。当然,事成是需要军臣单于接应的。单于贪汉的财物,率兵10万乃从武州入塞。汉军30万早就埋伏于马邑旁,时刻歼之。不料单于走到距马邑百余里处,只见牲畜布野,不见牧者扬鞭,极为狐疑。雁门尉史被捕,怕死,便悉泄汉军计划。单于率兵速退,马邑之谋遂败。

匈奴顿然翻脸,绝和亲政策,并大肆寇边,杀掠吏民,以渲对汉之怨。汉武帝非常清楚这一天终会到来。没有对匈奴的全面战争,就不能使匈奴屈服。既然全面战争已经发生,那么就把它进行到底。

从汉武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仗,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到他逝世之前的最后一仗,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他打匈奴打了44年。他从二十四岁,打到六十七岁。人能如此坚韧,真是伟大。尽管他在六十八岁有诏罪己,反省战争,悔其劳民伤财,不批准轮台屯田之建议,然而讨胡40余年,确实伟大了。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将军: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李息、赵信、霍去病、赵食其、徐自为、赵破奴、李广利、李陵、韩说、路博德、商丘成和马通,他们引兵斩敌,为汉帝国勇取安全,拓展疆土。霍去病军勋尤隆,公孙敖与赵食其平平淡淡,赵信、李陵和李广利降胡。

汉武帝打匈奴所取得的功业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归汉。实际上这是汉帝国恢复了秦帝国曾经在河南的治理状态。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归汉。这是一个关键的胜利,不仅是匈奴退出了河西,而且匈奴与羌也难以勾结对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军深入幕北包围单于,匈奴荡然而去,漠南遂无其王庭。凡此种种,标志着胡强汉弱的转折和胡欺汉忍的改变。

现在好了,水到渠成,我将顺理而论汉武帝是如何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重要之至,我需要请他出场。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艰辛地回到长安城,上应该是在未央宫接见了他。

经过一番努力,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申报的丝绸之路遗产项目做了研究。所报项目多有通过,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甚为光美。

我早就注意到未央宫遗址可以移气,频频往之。初见是在冬天,风拂枯茅,寒鸦鸣木,有几个村子在乌云下沉默着。再见是夏日的黄昏,男女老少多聚未央宫前殿的土堆上乘凉。再见是在一个春天,这里已经拆迁了村子,发掘了前殿、少府和椒房殿,围栏保护了天禄阁和石渠阁,间种绿树和青草,细雨霏霏,宁静空旷,让我遥想当年。

张骞向上禀报了自己出使的经过,尽管欲携手大月氏抗胡终于不得,然而他对西域诸国有所发现,也掌握了基本的情况。脱匈奴拘禁,张骞走了大宛,到了康居,至大月氏会见了大月氏王,又走了大夏,并通过此四国了解了周边之十国,它们是乌孙、扜罙、于窴、楼兰、姑师、奄蔡、安息、条枝、黎轩和身毒。他还建议上通西南夷以从蜀径往大夏去。

实际上张骞是向汉武帝描绘了汉帝国之外的一个新的世界,处于这个世界里的诸国地理、风物、武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彼此的关系。如此情况深触汉武帝之心,并给了他灵感。他把张骞对西域的发现完全变成了自己的发现,而且果断调整了自己的决策。

他原有的部署无非是打匈奴,灭匈奴,然而发现了西域,他就要通西域,以传汉之威德。他把西域诸国分为兵弱与兵强两类,知道它们都以汉的财物为贵。对兵强之国,可以施之利,诱惑其到长安来朝献。他认为:“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思考至这里,汉武帝在未央宫笑了。于是他就在打匈奴的决策中增加了通西域的内容,从而把征伐匈奴与在西域投射汉帝国的影响联系起来。如果通西域,使汉帝国与西域诸国发生贸易往来,尤以汉帝国输出丝绸惊艳天下,西方呼其为丝绸之路,那么开辟丝绸之路的理念便于斯确定。

匈奴有二王,浑邪王率兵驻今之甘肃张掖,休屠王率兵驻今之甘肃武威,专守河西,遂阻隔了汉与西域。通西域而向匈奴借道,显然不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令汉将军连击匈奴,胡损失颇惨。伊稚邪单于气急败坏,欲召二王问罪诛之。二王商量降汉,结果浑邪王杀了休屠王,引众为霍去病所接收。汉军收编了浑邪王的队伍,分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为五属国。颜师古说:“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

匈奴变为五属国,河西至盐泽之地便腾而为空,汉武帝抓住机会,立即在此设武威郡与酒泉郡,并屯田、移民,充实这一带。周向东发展,秦也向东发展,唯汉向西发展,是因为汉武帝欲通西域。汉帝国控制了河西,就为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这一带处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为东西的孔道,谓之河西走廊。水汪草茂,久宜游牧。似乎大月氏和乌孙先于斯放马,以后匈奴插足在此,撵乌孙走了,并把大月氏一分为二,小月氏融合于羌,大月氏也走了。汉驱匈奴藏身于幕北,足见我汉之雄。

河西归汉,固然是一个胜利,不过匈奴仍是汉武帝的腹患。他意识到,匈奴并未放弃西域。匈奴只是暂匿幕北,其一定会窥伺动静,强劲反扑,以挡东西之通。所以当在西域打算,捣其要害。总之,加强对河西的控制是必需的,也是急迫的。

上又数次召见张骞,仔细分析西域诸国情况,终于再遣其到乌孙去。不早于元狩四年,大约公元前119年以后,张骞率300人,每人配两匹马,出了未央宫。他们携有大量的金子和丝绸。数以万计的牛羊,浩浩荡荡,也随之而行。张骞的队伍里还有一些副使,秉持汉节,计划往乌孙之外的诸国去。

到了乌孙,张骞劝其王昆莫率民返浑邪王腾出之地而居,娶汉宗室女为妻,彼此结为兄弟。汉武帝的目的在使乌孙摆脱匈奴的支配,作汉的属国,以断匈奴右臂,并招致西域诸国为汉的外臣。可惜乌孙分裂,王不能做主,事未果。

张骞按照汉武帝的既定方针,派各位副使分别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罙及其他诸国。

张骞由乌孙王安排的向导和翻译护送返汉。他们几十人,以其王昆莫之示,带马几十匹以答谢汉武帝。当然,他们也想在长安一视汉之广。

使者回到乌孙,向其王昆莫禀告了汉之民强与国富,人之众,对汉遂有了敬重。一年之后,张骞所派的副使也带西域诸国使者至汉,并有给汉武帝之朝献。他们归去,也会叹汉之盛。

从这个时候开始,西域诸国就通汉了,或是汉通西域了。我以为,此举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辟。

迹象证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大陆之间的交流。从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或第四个千年起,一种草原文明便在欧洲与亚洲传播,其遗存也颇为普遍。冬小麦,在汉呼之为宿麦,原产地在西亚,大约七千年 之前就有了,然而有考古发现,在今之新疆、甘肃、青海及陕西一带,星散着大约四千年以前的麦种,多已经炭化。冬小麦显然是走丝绸之路过来的。在今之河南安阳的妇好墓中,有一种属于透闪石的玉,测定为今之新疆的青玉。妇好是三千二百年之前商王妻,她墓中之玉也多是走丝绸之路过去的。这种经过丝绸之路的输运显然是自发的、个人的、也是小型的,但汉武帝的丝绸之路却是大型的、集体的,是汉帝国意志的反映,彼此的性质迥异。

有使者执礼朝献,让汉武帝欣然,遂加遣使者分别往安息、奄蔡、黎轩、条枝和身毒去。上喜欢天马,使者便纷纷竞觅。其成群而往,团大者数百人,小者也百余人。一年之中,多者十几批,少者也五六批。一次出使,远者八九岁,近者也几岁。司马迁对此感慨:“使者相望于道。”

诚如汉武帝所料,丝绸之路并不安全,主要是匈奴在作祟。当然,上也无所畏惧,自有得力之措施。羌与匈奴忽然合作,围攻金城。汉军奋起,迅速平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上分武威郡地,置张掖郡,分酒泉郡地,置敦煌郡,再屯田,再移民,以继续充实这一带。随之在敦煌东南方向置阳关,西北方向置玉门关,并设都尉。

楼兰和姑师是西域的小国,然而它们当道,作匈奴的耳目,从命于匈奴。可恶的是,他们经常为难汉使者,甚至掠夺和杀害汉使者。忍无可忍,汉武帝遂在元封中,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108年之间,令将军赵破奴虏楼兰王,破姑师,兴兵以震慑乌孙和大宛。汉军俘获了楼兰王,不过此小国仍在匈奴与汉两端投注,其质一子于匈奴,质一子于汉,足见地缘政治之复杂。姑师化为车师,也仍会兴妖作怪的。

乌孙强于控弦,敢战,素亲于匈奴,受匈奴的牵制。一旦乌孙与汉往来,倾触匈奴之痛。其对乌孙张牙舞爪,乌孙怕之。乌孙已经感受到汉在西域的渐大,便向汉靠拢,提出献善马,聘汉女,以借汉之势。至元封中,或在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帝国得到其善马千匹,遂遣汉宗室女,江都王刘建的细君公主,嫁乌孙王昆莫,为其右夫人。不过乌孙王昆莫要奉行平衡之术,遂以匈奴女为其左夫人。老王昆莫死,以乌孙的习惯,细君公主又作新王岑陬妻。细君公主薨,汉又以解忧公主嫁之。此举尽在剥离乌孙与匈奴的关系,拦乌孙作胡之援手,以期灭胡。

有使者禀告汉武帝,终于探知大宛藏天马在贰师城,秘不示汉。上便遣壮士车令携金子及金马翻越葱岭请天马,然而大宛以汗血马为其宝拒绝给汉。车令实为壮士,怒斥以泄愤,砸金马而去。大宛觉得汉使者是轻蔑自己,乘机杀了他们,抢了财物。

上震怒,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攻大宛,事不顺,退至敦煌。汉武帝知道,攻大宛而不取,不仅天马没有,而且西域诸国包括大夏还会小瞧我汉,乌孙也将为难汉使者,甚至轮台也将怠慢汉使者,通西域便遭止,从而决定倾宇内之力再攻。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李广利率汉军排山倒海赴大宛,沿线诸国皆出门迎接,唯轮台不支持,汉军遂屠之。一鼓作气攻大宛,连续击之。大宛将亡,其贵官便杀了大宛王毋寡的头送汉军,并允诺赠天马,以图存。汉军同意,遂让相马师选善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公马母马三千余匹。有贵官昧蔡,一向优待汉使者,便立他为大宛王。彼此订了条约,汉军凯旋。

沿线诸国获悉汉军破大宛,都派子弟随汉军奔长安以朝献,希望拜见天子,质子在汉。

过了一年,大宛内政发生变化。一些贵官以昧蔡之谀,使大宛遭难,就杀了他,立毋寡之弟蝉封为王。然而大宛对汉帝国的外交无改。其以大宛王蝉封之子质于汉,而且岁奉天马二匹,使者遂带其葡萄、苜蓿至汉。汉武帝也遣使者赠其财物,以示安抚。

大宛之顺,显然使匈奴在西域的霸气锐减,汉在西域的威风和德风劲吹,丝绸之路大畅。汉武帝便遣使者十余批赴大宛以远,求其珍奇。

汉长城是一个军事工程体系,属于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其东起今之辽宁,西到今之新疆。令居,今之甘肃永登,盐泽,今之新疆罗布泊,这一段军事工程体系完全是保护汉与西域的使者往来的,也就是保护丝绸之路的。

汉书有记: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长城从令居修到了酒泉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长城从酒泉郡修到了玉门关,并营造了观察敌情的亭障。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作居延塞以伸展至酒泉郡。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城从敦煌郡修到了盐泽,所作亭障耸于高岗,起伏且错落。李广利屠轮台以后,调吏卒在轮台及渠黎屯田,储蓄粮食,以供汉使者之用。都尉在敦煌郡办公,统筹阳关与玉门关辖区的防务。

英国人奥里尔·斯坦因的考古报告证实了汉书所记。这个人1907年从罗布泊出发,勘探汉长城。他在罗布泊,古之盐泽,发掘有木简,其写:太始元年。又有木简写:太始三年。又有木简写:大煎都。大煎都为地名,应该是匈奴语。一里一里,由西向东,他还发掘有木简为汉宣帝的年号:地节二年,元康二年,神爵三年,五凤二年。所发掘的一些档案,反映了屯田及亭障与长城的建设。档案还有汉军的番号、报告和命令。再向东,发掘有木质的印盒与函盖,又有木简写:玉门显明熢蛮兵铜镞百完。再向东,发掘有青铜镞,一个木匣里装着一支箭,所附公文为:箭一支归库另易新者。其意思是,箭残,请予补充一支,透露了一种管理秩序。斯坦因报告显示,玉门关至敦煌的汉长城,是以红柳和芦苇编成框架,间以黄土和砾石,层层夯实,节节向上。经过两千年盐浸,其建筑多成石状。他还在一个熢燧旁发现了草灰。

2013年8月22日9点45分,我抵玉门关考察。我看到了小方盘城,进其门,出其门,感慨玉门关都尉治所之固。黄土为墙,干干净净。之后我瞻仰了大方盘城,其军需所储,为河仓城。阳光下河仓城墙耸墙坍,兼混败落与悲壮的气息笼罩着废墟,黄土的沧桑盈之于旷野。疏勒河驮运着一片返照,缓缓而流,沉默如死。

我在阳关只看到了一座熢燧,热风中,它的壁面锈迹斑斑,又不失硬性。汉帝国的执勤之士,一旦发现敌情总是白天烧烟,黑夜烧火。孤立的熢燧警惕地眺望着远方连绵的阿尔金山,仿佛它还在上岗。

自汉武帝通西域,屡屡怪贺从诸国而来,毕陈于玉门关和阳关。上喜欢天马,也喜欢异物,西域诸国尽其所有,纷纷贡之。建章宫有奇华殿,藏有明珠、珊瑚、琥珀、文甲、通犀、翠羽、朱丹、鱼目、火浣布和切玉刀之类。上林苑遂养狮子、巨象、猛犬、大雀、善马之类。辗转来了身毒的琉璃鞍,大秦的夜光璧。安息很有趣,让使者朝献的是鸟蛋,甚大。黎轩朝献魔术,由眩者表演。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三百里以内皆观角抵戏,也许就有眩者的魔术。汉武帝尤其好客,巡狩海上尝带外国客以同乐。他还在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聚外国客于甘泉宫而飨之。

汉武帝葬茂陵,风雨吹淋两千余年,到现在仍高46.5米。松之苍,柏之翠,望之肃穆。它的周围有霍去病墓、卫青墓、李夫人墓、平阳公主墓、霍光墓,金日磾墓,以大将重臣与爱妃皇亲之身份,陪伴上于斯长眠。在这一带发掘有鎏金铜马、琉璃璧、绿釉骑俑和希腊文铅币,是珍奇的一点透露。

从楼兰王质子于汉,到大宛王质子于汉,反映了汉帝国在西域之渐强。汉昭帝不失父志,继续经营西域,以使汉使者及西域诸国使者无困于匈奴,尤其不容楼兰抢劫使者。汉宣帝奋祖先之余烈,在巧妙削弱匈奴力量的过程推进丝绸之路更畅。迎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降汉,在乌垒城,今之新疆轮台置都护,汉帝国的号令达于西域矣!至呼韩邪单于赴长安向汉宣帝行礼,为汉帝国守光禄城,郅支单于率众远遁,天下遂定,而西域则由汉掌矣!这一切,源于汉武帝的决策及其实现它的智力、魄力和实力。

丝绸之路在公元一世纪初曾经暂停,刘秀为汉光武帝执政才转畅,尤其在唐一片辉煌。可惜唐以后几百年,它陷入了黑暗。元放,明收,清有盛有衰。不过即使在黑暗的岁月,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也以此存在,只不过中国懒得管它了。法国学者阿里·玛扎海里指出:丝绸之路仅仅依靠中国,依靠中国对它的兴趣,因为中国使它通之于西方。他认为,丝绸之路取决于中国的善意或恶意,即取决于它的任性。

好了,我现在想对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略作分析。对此问题,天下之士言语颇多,难免会染庸常色彩。不过在我看起来,它是历久弥新,甚至随时反顾,随时有感。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匈奴退让五百余年之后义勇反击的产物,这为中国提供了反击强虏,毕竟赢之的原型。戎狄逼近,周退让,秦固然逐胡于黄河以外,然而秦长城卒为消极防御。汉对匈奴也曾经有几十年的和亲政策。唯汉武帝敢打匈奴,并把打匈奴与通西域融为一体,遂有丝绸之路的开辟。原型就是榜样。

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把疆土拓展至西域,这为世世代代大而强之,构建了框架。夏商居于中原,周的西边在渭河上游,秦的西边在临洮,但汉武帝及其子孙却把管理西域的都护府设于天山南麓与塔里木盆地北缘,今之新疆轮台,中国人谁不为之骄傲!

汉武帝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中国领导,也是最早吸纳西方文明并最早把中国的影响投射到西方的中国领导。他的途径是丝绸之路,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

以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最早使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手段。他有志于汉之威德遍于四海,解其威德,知道胡萝卜加大棒就是威德。汉武帝这样认识,也这样行事。

汉武帝最早以武力保护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汉使者与西域诸国的使者,常遭劫掠,甚至生命有忧,汉武帝对此一再应以武力。此举合乎规则,也有效。

基于丝绸之路,除汉武帝得到天马和万千怪货以外,中国还从西域输入了葡萄、苜蓿、石榴、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荽——香荽——香菜、胡蔴——芝麻、葱、蒜、西瓜、棉花、菠菜、椰枣、胡豆、胡椒、胡萝卜等等。当然,中国不仅给世界贡献了丝绸,而且以丝绸之路,经波斯转运,向西方输出了谷子、高粱、水稻、樟脑、桂皮、姜黄、生姜、麝香和大黄,还经波斯、突厥、鞑靼和俄罗斯转运,向西方输出了纸、铜镜、锅、钳子、火镰和瓷器。丝绸之路,显然是一条物流之路。

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祅教、摩尼教、景教和犹太教也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凡几百年的佛经汉译,求法生法,至唐在长安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丝绸之路沿线庙宇林立,高僧辈出。佛教之传,也使中国得到了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及其艺术的元素。这丰富了中国文化,给中国文化灌注了活力。从阿拉伯半岛骤兴的伊斯兰教,也经丝绸之路而传,并在10世纪以后驻留在此。丝绸之路,显然是一条传教之路。

在丝绸之路的考古显示,这一带的民族迁徙,再三易主,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从楼兰发掘的一具干尸的头骨推测,其可能是阿尔卑斯山人,属于印欧语系,也许他们从里海以东过来,逾天山,入楼兰,谓之吐火罗人。他们可能是月氏的祖先。月氏以后游牧至祁连山与敦煌之间,乌孙似乎也居于斯。匈奴强大,赶他们走,月氏一部便移妫水,今之阿姆河流域,为大月氏。乌孙也移这一带。大月氏卒以大夏为臣,统治了犍陀罗,辖区在喀布尔至白沙瓦一带。他们建立了贵霜帝国,所以为贵霜人,不过也是印度——斯基泰人,也是吐火罗人。他们接受了从恒河流域所传的佛教,然而这是一种希腊艺术浸润的佛教,从而形成了希腊——佛教艺术。贵霜帝国一度尝是佛教中心,在犍陀罗的希腊——佛教艺术更是发达。以他们与汉帝国有贸易往来,佛教遂传。公元三世纪,贵霜帝国亡,其民流寓塔里木盆地,在莎车、鄯善和于阗一带生活。他们经商并传佛教,用吐火罗语,也用佉卢文。出入丝绸之路沿线的还有羌人、氐人、安息人、粟特人、印度人、回鹘人,突厥人的一支、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族人。匈奴曾经是丝绸之路沿线的主宰,然而汉武帝及其子孙驱他们而去。风云变幻,河山壮美,它天赋要呼吸中国的空气。

丝绸之路沉积着极尽丰富的文物和文献,在敦煌、楼兰、于阗、吐鲁番,多有考古发掘。凡写本的,汉文、吐火罗文、佉卢文、婆罗迷文、吐蕃文、回鹘文,都从沙漠和石窟得到了。这些写本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应用的文体有契约、信札、护照、报告、命令、传票和账目。凡艺术的,壁画、绢画、雕刻、陶俑,形神兼备,光彩夺目。凡青铜镞、纸、铜镜、汉币及丝绸织品的残片,都有出土。两千余年,这些文物和文献,见证了文化的交光互影,萌发枯萎。

打匈奴,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遂在游牧地区引进了农耕。河西只要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轰然移民,便要营其邑,立其城,割其里,制其宅,尤其要种植得谷。为了军需,汉帝国也在肃然屯田。农耕当然离不开灌溉,史念海先生分析认为,当时敦煌引籍端水和氐置水浇地,酒泉引呼蚕水浇地,张掖引千金渠浇地,武威当以谷水浇地。有灌溉,农耕必有发展。不过种田也没有减少游牧,河西之马更优。何以证明呢?汉地理志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丝绸之路为两千余年以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供了设计窗口和地理空间。中国将返顾丝绸之路,重温它的开辟,激活一种最神秘和最浩然之气,创造一个大时代,并取得一个大升华。

我对汉武帝早就有所研究。他对成仙长生孜孜以求,遂受惑于方士,显示了人性的弱点。好色猎艳,也不过是人欲固存,无非他具制度之保障,可以把意淫变为身淫,卒难指摘。罢黜百家,独以儒术为正确,尽管利在汉家,但它违逆争鸣与交流的天道,却毕遭文明之弃。这一点,亦瑕亦疵。作丝绸之路,既益于中国,又益于世界,而且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遗产。唯此一举,辉煌璀璨,可以不朽!

栏目责编:阎 安 王彦骁

猜你喜欢

汉武帝西域匈奴
张骞探西域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飞将军抗匈奴
树为何名
祖逖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