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妈妈一念之差,换子英伦爱变形

2014-09-10艺依

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1期
关键词:昆仑建军英国

艺依

割爱:留下儿子出国寻夫

蒋敏捷1967年出生在江苏省泗阳县,读高中时,她与同班男生曾昆仑互生情愫。谁知,此时却发生了一件关系两个家庭的事,令两人远远分离了。

高二那年,曾父曾建军患上了口腔基底细胞癌。蒋母赵霞作为放射科的医生,主动帮曾建军做放疗。可有一次,赵霞误将强射线照射了曾建军正常的部位,不仅延误了病情,还导致他支气管功能永久性损伤。曾建军要求赵霞作出经济赔偿。赵霞早年丧夫,她一人既当爹又当娘,拉扯女儿长大,无力赔付曾建军的经济损失。于是曾建军一纸诉状将赵霞及她所在的医院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后,认定这是一起医疗事故。最终,赵霞所在的医院赔付曾建军8万元,赵霞也由此被医院辞退。此后,赵霞带着女儿蒋敏捷投奔在南通的姐姐。

蒋敏捷偷偷地与曾昆仑约定考进同一所大学。但直到1989年年底,在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院,两人才再度重逢。

赵霞和曾建军得知,两个孩子读研究生是为了“在一起”,纷纷赶到上海,制止这场恋情。面对痛心疾首的父母,蒋敏捷和曾昆仑以分手的谎言,送走了赵霞和曾建军。这对有情人痛定思痛后,决定考托福出国,远离这片伤痛的土地。

1992年7月,曾昆仑考进了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曾昆仑与蒋敏捷相约,等他在英国站稳脚后,蒋敏捷再考过去。

就在曾昆仑走后的第二个月,已经硕士毕业参加工作的蒋敏捷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她竟然联系不上曾昆仑。直到蒋敏捷临产时,仍没有联系上曾昆仑。

1993年4月9日,蒋敏捷背着家人,在上海产下一名男婴,取名曾敏强,取她和曾昆仑之名,又寄予他坚强生活之意。由于没有乳汁,曾敏强出生后就交由邻床一位产妇喂养。

这位产妇名叫郑裕英,比蒋敏捷大4岁,她的孩子名叫王铭强,比曾敏强大三天。郑裕英见蒋敏捷是单亲妈妈,工作压力又大,便提议孩子交给她带。一门心思谋划出国、正为孩子养育问题犯愁的蒋敏捷欣然同意了。

这年冬天,蒋敏捷考进了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出国前,她拿出1万元钱交给了郑裕英。郑裕英让她安心在国外读书,说自己定会照顾好曾敏强。就这样,蒋敏捷泪眼婆娑地离别了不满1岁的儿子。

1994年春节,蒋敏捷经过一番苦寻,终于见到了曾昆仑。

原来,曾昆仑来到英国后不久,遭遇车祸,头部受伤,记忆受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恢复记忆,学业也因此顺延了一年。他恢复记忆后第一时间联系蒋敏捷,无奈她毕业离校联系不上。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年代,寻人犹如大海捞针。曾昆仑只好回到南通,找到赵霞,打听蒋敏捷的下落。鉴于两家之间的误解与怨恨,赵霞告诉曾昆仑,蒋敏捷已嫁作他人妇……

听完曾昆仑的诉说后,两人抱头痛哭,他们打算在英国安顿下来后,就将儿子接过来团聚。

1996年8月,蒋敏捷和曾昆仑博士毕业后来到伦敦,分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并办理了结婚手续。1997年春节,两人回国,为儿子曾敏强办理出国手续,准备春节后将他接到英国。

愤懑:养育14年竟是他人子

在蒋敏捷回国之前,写信把这事告诉了郑裕英。在信中,蒋敏捷告诉郑裕英,曾敏强的父亲是伦敦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济师,他们要把曾敏强接到英国去接受最好的教育。

蒋敏捷不知道,这封信在郑裕英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郑裕英的丈夫在上海工地做包工头时,有了外遇。两人离婚后,郑裕英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上海生活得异常艰难,只得于1994年7月回到江西星子县老家。看着两个亲如兄弟的孩子,想到很快曾敏强就要出国去接受最好的教育、过上最殷实的生活,而自己的儿子却要留在农村,郑裕英动了“狸猫换太子”的念头。

由于两个孩子的名字里都有“强”字,此前,郑裕英称自己的儿子王铭强为大强,曾敏强为小强;现在,郑裕英告诉自己的儿子,他的真实姓名叫曾敏强,她不是他真正的妈妈,他真正的妈妈爸爸都在英国,英国有许多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他的爸妈会很快把他接到英国。3岁多的王铭强听说有零食和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信以为真。

1997年2月1日上午,蒋敏捷夫妇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对郑裕英千恩万谢后接走了“儿子”。

为了不让左邻右舍发现破绽,郑裕英此后带着曾敏强来到赣州,靠卖水果租房生活。

郑裕英心中有愧,于是,她努力补偿和培养曾敏强。她起早贪黑地摆摊赚钱,给曾敏强添置衣物和学习用品,而自己却省吃俭用。郑裕英掏心掏肺的付出,换来了曾敏强学习成绩的优秀。2009年9月,曾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赣州第一高级中学。

再说王铭强。虽然曾昆仑夫妇接受过国外教育,但教育孩子却保留着“中国式传统”——曾昆仑把王铭强接到身边后,采取了物质弥补的方式。渐渐地,王铭强养成了嚣张跋扈、骄纵不驯的性格。王铭强读中学时,被一帮差生捧为“大哥”,在校内校外寻衅滋事,成绩一落千丈。

2010年11月,王铭强因在酒吧参与群殴,被警察局刑拘并被学校开除。两年后,王铭强出狱。而这年的9月,曾敏强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2012年年底,蒋敏捷将王铭强送进慈善机构工作。在入职前做例行体检时,王铭强被查出是罕见的类孟买B型血。蒋敏捷差点跌坐在地:她和丈夫都是A型血,怎么可能生出B型血的孩子?谜团令蒋敏捷一刻都待不住,第二天,她就到公司办理了请假手续,对丈夫慌称母亲病重,火速回国。

几近辗转,12月21日下午,蒋敏捷终于在一套简陋的民居内见到了郑裕英。

“郑姐,这些年你还好吧?”蒋敏捷的话音刚落,郑裕英的眼泪就滚落下来,“你风尘仆仆地来找我,想必是已经知道了真相吧?”说完,郑裕英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对不起,是我的一念私心,让你我饱受15年的相思之苦。”

听到这里,蒋敏捷再也控制不去,扑上去,抓住郑裕英的肩膀,追问道:“我的儿子在哪里?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得知曾敏强在北京读大学后,蒋敏捷才逐渐冷静下来。

宽恕:养育的恩情也会血脉相连

一周后,蒋敏捷来到北京,约见曾敏强。令她激动的是,曾敏强一见到她,就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原来,郑裕英事先已通过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曾敏强。蒋敏捷一把抱住儿子,百感交集,泪流满脸……

“儿子,妈妈这些年没有管你,让你受苦了……”坐下后,蒋敏捷哽咽道。曾敏强却说:“妈妈,这些年,我不苦,苦的是郑妈妈。她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她待我一点儿也不比亲妈差。”“儿子啊,她让我们骨肉分离了15年,她的儿子在英国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她吃的苦是她应得的。这笔账我和你爸一定会和她算清楚!”“妈妈,如果你要怪郑妈妈,我是绝对不会认你们的。”说完,曾敏强扭头而去,留下蒋敏捷呆若木鸡。

蒋敏捷打电话把这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丈夫。第三天,曾昆仑带着王铭强回国。蒋敏捷夫妇在商量此事后,决定放弃追究郑裕英的法律责任,但要求两个孩子“各归其主”。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曾敏强拒绝了,“我绝对不会离开郑妈妈,不管她做错了什么,她一手把我养育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她就是我的亲妈妈。”

与此同时,王铭强像是做了一场噩梦。衣食无忧的他,面对一个陌生的乡下妇人,却要喊她“妈”,他一百万个不答应。他冲着郑裕英,用不流利的中文,撕心裂肺地喊道:“我不会叫你妈妈,你害了我,我不会和你一起生活。”

阔别15年,日思夜想的儿子,见到自己的竟是“不相认”,这对郑裕英的打击和伤害何其沉重!

在曾敏强的安慰下,郑裕英逐渐平复了心情。她对曾敏强说:“你认我这个妈,你不怪我,我就很知足了。你跟着你的亲爸妈,才能实现梦想和远大的抱负,你别管我。”

随后,郑裕英“扑通”一声跪在蒋敏捷夫妇面前,哭着恳求道:“曾敏强是你们的儿子,而王铭强跟着你们生活15年了,即便现在得知不是你们的亲生子,可你们已有感情了吧?希望你们看在15年的感情上,能继续认他这个儿子。是我对不起你们,我的过错我承担……”

说着,郑裕英竟来到窗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上窗台,一跃而下……经过医生三个多小时的抢救,郑裕英捡回了一条命,但由于头部受损严重,无法确定苏醒时间。

郑裕英的这一跳,令蒋敏捷夫妇陷入了自责与反思:郑裕英虽有“调包”之错,但也有养育曾敏强之恩。反思过后,蒋敏捷夫妇决定出资帮助郑裕英治疗。

2013年6月初,已有些意识的郑裕英被蒋敏捷夫妇接到了英国巴兹伦敦医院进行治疗。每天陪伴在郑裕英病床旁的是王铭强。7月,曾敏强放暑假,也赶到了英国,陪伴在郑裕英身旁。

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波折,但愿今后,等待这两个家庭的会是幸福的生活。(曾敏强系化名。作者声明:严禁转载、上网,侵权必究。)

(编辑 李婉莉 njlwl@163.com)

猜你喜欢

昆仑建军英国
跨越昆仑
古建军
无论等多久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茄子花
吴建军、吴雨桐作品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