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似水年华

2014-09-10王冰冰

山花 2014年6期
关键词:断片普鲁斯特记忆

王冰冰

“能听到吗?能听到的话请回答,我的90年代呀!”大背投电脑屏幕上打出这一行字,意味着电视剧《请回答1997》的终结,但观众的心却依然在等待回答。这部2012年连续九周蝉联韩国有线电视台同时段收视冠军的复古电视剧,不是采用俗套的穿越,而是用最直接的“回忆”将观众带回过去的青春年代。这部演绎“回忆”的电视剧,与经典名著《追忆似水年华》一样,围绕“回忆”与“时间”,通过主人公的主观感觉来表达客观存在,在跳跃的时空之上拼接记忆之网,以回忆和意识寻找到那逝去的时光。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文字形式再现“内心时间”的“时间”小说,《请回答1997》是一部以蒙太奇手法对话“过去时间”的“时间”电视剧;《追忆似水年华》可看作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请回答1997》主要通过主人公讲述而再现自身的成长故事;《追忆似水年华》“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地受溺爱的孩子缓慢成长的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存在”, 《请回答1997》围绕“初恋”记录了六个青年男女的成长经历,他们在回忆中发现生活的意义;《追忆似水年华》建立在“回忆是人生的菁华”这一概念之上,《请回答1997》中父辈的训话是“要多创造回忆才行,只拿着钱是不会高兴的”;《追忆似水年华》进发出极其浓厚而强烈的生活气息,《请回答1997》展现了激情而严肃的青春岁月;《追忆似水年华》“像一支箭,能穿透你的思想和秘密愿望”,《请回答1997》像一勺糖,把青涩的记忆变得甜蜜;《追忆似水年华》将“今”与“昔”融合延续了时间,《请回答1997》围绕若干个时空原点跳跃,将时间编制成网,无限延绵。两部艺术作品存在诸多的共通性,本文将以《追忆似水年华》为范本,试着探寻《请回答1997》的叙事脉络。

“此情可待成追忆”的主题

《追忆似水年华》和《请回答1997》都是“回忆”往事,“回忆”不可能完全还原。往事被附上现代的视角,观察的角度改变,感情色彩也不同。正如普鲁斯特所说:“人们逐渐将愿望掺入回忆使回忆,变得十分甜蜜。”人们在回忆往事时,会出现“彼时惆怅和迷惘、此时留恋向往”的差异。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普鲁斯特在15年的封闭生活中非常熟悉这种主观感受,于是他得出了“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方形成真实生活”的结论,发现了“真正的生命是重新活过的生命”的真谛,并用自觉的写作记录下非自觉的记忆之旅。作品主人公马塞尔时不时忆起过去的快乐时光,就是普鲁斯特的真实写照。他用“回忆”超越现实生活,并打破“时间”的禁锢。在回忆里,生命体验快乐,获得永生。《请回答1997》同样以主人公的主观感受来揭开记忆。与小说不同,剧中人物无法明确地演绎内心的情感活动,所以电视剧特意设置了大量“独白”——主人公的自述——直接述说主观的感受。主人公程诗源与尹云宰经历了友情、亲情与爱情的痛苦纠葛,但在回忆时却感到快乐,“我们经过了同一个时期,有着同一个回忆,一起变老。熟悉的心动,真好。”电视剧最后更是以“再也不能回到那个年轻纯洁的时光”的“初恋”来凸显“此情可待成追忆”的主题,尹云宰终于明白“初恋是天真的,没有准确的计算,用纯真和热情把一切都抛弃掉,结果会失败。可这才是最好的,是一个再也不会拥有的体验和感情交杂的故事。所以,初恋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电视剧,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比起喜剧,悲剧留下的结果是更长的。所以把一部失败的悲剧电视剧留在我心中的一个角落里是一件美丽的事”。人们在回忆中寻找到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拼图游戏式的叙事结构

《追忆似水年华》中马塞尔品尝一小块饼干而回忆起一段快乐的时光,闻到一阵芳香就忆起一个地方。16集的《请回答1997》中有15集前一集的结尾与下一集的开头情节不一致。第四集结尾毛友珍因程诗源与别人打架急呼呼地跑到操场去找尹云宰等人,尹云宰又担心、又着急地往教室跑去。但接下来的第五集的剧情跟这个故事无关,一直到第六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才冒出来。两部作品都是展现非自觉的“回忆”,这种“回忆”作为一种意识具有自由、无序、非定型和不完整等特点。因此作品便出现一个个断片式的往事的情节,就像拼图游戏中的小断片。 《请回答1997》的编辑是位拼图游戏的高手,记忆断片的拼接自然顺畅。第一集结尾尹云宰做男科手术,第二集开始是程诗源爸妈和尹太勇打牌,虽然与第一集结尾没有直接联系,但他们打牌聊到尹云宰的手术恢复情况,尹太勇就“回忆”起尹云宰早上洗内裤的事情,至此前后的事件断片相衔接。这样的叙事结构不仅真实地显示出“回忆”意识流的特点,还能够制造悬念。只有随着断片的一块一块拼接,脉络才逐渐清晰,故事才真正显现。该剧人物关系的设置就具有很强的悬念色彩。与其他电视剧一开场首先显示人物关系不同,《请回答1997》在回忆过程中才逐渐将人物关系显现。第一集后半集显示出尹太勇与尹云宰的兄弟关系、程诗源与尹云宰的发小关系,第四集显示出尹太勇与程诗源姐姐的恋人关系,而到了第九集才显示出程诗源父母与尹云宰父母的根源关系,至此主要人物关系才全部展开。这种叙述结构对观众提出了更高要求,观众要自己主动拼接、主动思考发现。具有逻辑思维的人类具有一种秩序的本能,总想要保持有序和完整。观众在观看《请回答1997》时会不自觉地参与拼图游戏,将一个一个断片主动拼接形成轮廓,并呈现意义。然而在电视剧接近尾声,当观众认为拼图游戏结束、一切回忆完整而有意义时,电视剧却给出致命一击:2012年的同学聚会结束后却突然出现一段1999年六个主人公照合影的独立断片。第一次观看时并不明白电视剧这多此一举的用意,后来又完整地细看了几遍,终于明白原来还有一个小断片没有拼接上——拼图还不完整——第五集尹云宰住院右手胳膊打着绷带,这个事件的缘由一直没有出现。随着其他断片的拼接,在观众忘记这个断片以为拼图完成、记忆完整的时候,电视剧却又故意将这个断片重新找出来:合影时程诗源恶作剧地用青蛙吓唬尹云宰,尹云宰向后倒摔断了胳膊。观众再也无法确定拼图的完整性,又开始新一遍地观看和拼图,就在这个过程中,过去被无限回忆,意义无限生成,时间无限绵延。而这恰恰与《追忆似水年华》的意图相一致,这也正体现了现代文学艺术消解定式的精髓内涵。endprint

意识流式的叙事方式

影视艺术是通过蒙太奇剪辑手法将一个个时空断片连缀。《追忆似水年华》将由断片化的细节和场景组成的“不由自主的回忆”成功连缀整一,因此,“《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上的非线性特点和在空间上的跳跃性转换等意识流式的时空结构方式就是它不同于传统小说‘而又可拍成电影且只有电影艺术能够承担的重要特点之一”。那么,这部几乎全部演绎“回忆”的《请回答1997》就可以看作一部意识流的叙事史诗。电视剧并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但是正像剧中叙述者所说: 18岁,大人们都说,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看到落叶也会哭泣。但当时的我们,比任何的大人都严肃、激烈、痛苦过”。18岁的青春岁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史诗般的纪念意义。《请回答1997》遵循了意识流式的叙事方式,回忆围绕“2012年7月釜山广安高中第38次同学会”这个总的时空原点跳跃性地交错展开。同时回忆中还存在若干个小的时空原点。第二集就以“1997年4月程诗源爸妈和尹太勇在家打牌”为时空原点进行了非常典型的意识流叙事。他们边打牌边聊天,程诗源和尹云宰的事件就在他们的聊天中被“回忆”再现。短短23分钟的电视叙事中,意识跳跃竟达11次之多。他们聊到尹云宰男科手术的恢复情况,尹太勇就回忆“再现”当天早上尹云宰一早洗内裤的事情;尹太勇问道程诗源不在家,妈妈就回忆“再现”了两小时前程诗源和爸爸吵架的事情;太勇说诗源性格好,云宰虽然考试好,但是性格一点都不圆滑、不变通,然后“再现”了9小时前云宰与胜才打赌的事情。接着插入打赌事件的后续——“一个月后”云宰打赌输了脱光衣服在釜山女高操场翻跟头。意识再次以打牌的时空为原点跳回9个小时前程诗源的教室,她没有完成作业被罚。接着意识又跳跃到7小时前的操场、4小时前的荒草地、“现在”的家中,甚至还穿插“回顾”了程诗源和尹云宰儿时的画面。即使在同一时间“现在”,空间也在程诗源家里、尹云宰家里、电话亭、毛友珍家里等多个场景转换。《请回答1997》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在流淌的记忆之溪中蹦蹦跳跳,踩出了五彩缤纷的水花。记忆被浸染,人物被湿润,那逝去的青春像折射光芒的水珠一样向我们扑面而来,显示出更为清晰的人物关系、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更为曲折的故事脉络,还有更富哲理的成长规则。

“自我”与“他者”的多视角叙述声音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自我”具有多重性,“书中的‘我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作为行为主体的‘我,即故事情节的主人公马塞尔,另一个是作为叙述主体的‘我,即故事的叙述者,他是无形的叙述声音”。而在叙述主体“我”的声音中,既有主人公马塞尔的视角,也有叙述者和作者的“他者”视角。这种多视角的叙述将外部社会风情和心灵深处世界融会展现。“自我”和“他者”的多声部交叉叙述在《请回答1997》中的旁白独白中使用得淋漓尽致,因此,本文的叙事声音探究的是电视剧中的旁白独白。人们在回忆时往往会对过去的事件做自省评价,但电视剧中这种心理的自省评价和角色的心理活动都无法由演员直接表现。因此旁白独白在这部电视剧中被大量运用,出现频率多达近40次。旁白独白中还有更多不确定的“他者”的叙述声音,这类声音属于“异源故事叙事”,因为都是“非个人化”的叙事。“不确定”是因为有些声音既像是程诗源或者尹云宰的,又像是一个了解一切来龙去脉的“第三者”的,还有的声音像是导演的。从第一集到第七集,同学聚会上总会出现一个声音“今天的同学会上,有一对情侣要宣布他们的喜讯”。这个不确定来源的“他者”声音,一次次设置悬念,不断引发观众的猜测和兴趣。多视角交错的叙述声音不仅推进了剧情的发展,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电视剧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鲜明的“他者”叙述声音——大背投电脑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一个声音响起:“你听到了吗?我的1997,听到请回答。”——即使出现了“我”,但这个“我”是主人公,是叙事者,是导演,也是观众,这是个包容一切声音来源的叙述声音。这开放式的结构让观众也参与其中,观众不只面对电视剧,也面向自己,叩问自己,叩问的不是1997,而是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这正是电视剧的主旨所在。

激发回忆功能的“印象”

普鲁斯特在哲学上深受伯格森直觉意识理论的影响,他在《追忆似水年华》最后部分《再现的时光》中说: “由于任何印象都是双重的,一半包裹在客体之中,另一半延伸到我们身上……”并充分肯定了“印象”的真实性:“唯有印象,尽管构成它的材料显得那么单薄,它的踪迹又那么不可捕捉,它才是真实性的选择结果,因此也只有它激发心灵的感知。心灵倘若能从中释出真实,真实便能使心灵臻于更大的完善。”“印象”是现在通往过去的桥梁,不由自主的回忆就是通过“印象”引发熟悉的感觉来实现与过去的偶合。普鲁斯特通过一些具体而微的“印象”来追忆逝去的年华,作品中最经典的“印象”就是用茶泡的小玛德莱娜饼干带来的强烈的味觉刺激,开启了马塞尔的记忆狂潮。他“终于通过几乎无法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 《请回答1997》的编剧肯定也有过多次这种拼命追寻熟悉感的根源的经历,在剧中设置了太多激发回忆的“印象”:大背投电脑屏幕、录像带、磁盘、电子宠物、CD随身听,还有BB机等。设置这些那个时代特有的电子媒介绝不单纯是为了还原20世纪90年代的场景,它更真实地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高中生的存在感,因为这些是那个时代高中生生活的主旋律。CD随声听第一次出现时表现出尹太勇对程诗源姐姐的深爱,第二次出现时改变了尹太勇对程诗源的感情,第三次出现时展示了尹太勇对弟弟尹云宰的疼爱。每一次的“印象”都激发出不同的记忆和感情。同学会上由毛友珍的订婚戒指引出程诗源的戒指,已婚的她戴的不是结婚戒指,而是情侣戒。这枚情侣戒的“印象”引起了过去尹太勇和尹云宰两兄弟与程诗源的感情纠葛,并揭示了最终的人物关系——尹云宰和程诗源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请回答1997》追寻着《追忆似水年华》的“印象”,以“回忆”超越“时间”,采用意识流的叙事方式,将一个个断片的时空拼接贯穿。它同《追忆似水年华》一样,不注重人物,不注重情节,只注重叙述过程,就是“讲故事”。

参考文献:

[1][2]罗大冈试论《追忆似水年华》[J]M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M]李恒基徐继曾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89

[3]聂时佳《追忆似水年华》:形式创新及其两面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7,(03)

[4]张锋莉,黄德志梦境中的记忆——析《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策略[J]语文学刊,2011(01).

[5][6](法)M.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VII重现的时光[H]徐和瑾周国强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1

[7]曾艳兵一张精心编制的时间巨网[J]当代外国文学,1994(04)

[8](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H]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郑克鲁普鲁斯特的小说理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断片普鲁斯特记忆
最后的断片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和服务机器
记忆中的他们
自媒体时代的“实证主义”诗学——论《阿库乌雾微博断片选:生命格言(2011—2014)》
肖邦
记忆翻新
5-连通图的可收缩边的分布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