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知识在潜思默想中化为力量

2014-09-09曾宝俊

江苏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潜心水槽思索

曾宝俊

就科学探究而言,动手固然重要,但理性思考亦不可缺。“动手”与“深思”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关注。然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往往只注意“做”,而不关注“思”,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探究缺乏周密性和计划性。而作为学生探究的指导者,教师需要在探究过程的关键之处,收住孩子漫天飞舞的思绪,组织孩子周密讨论,潜心思索,引导孩子理清实验的步骤,关注材料的功能,明确研究的目的,引领学生在潜思默想中酝化知识。请看笔者《使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一课的教学尝试:

先前,学生用了很多方法也没能让土豆浮起来,觉得十分遗憾,我说:让我来试一试!我从学生的水槽里捞起一个土豆,放在我的水槽中,因为我的水槽事先溶解了大量的盐,所以土豆在我的水槽中是浮在水面上的。

我:哎?你们是不是搞错啦?土豆本来就是浮在水面上的!

生(众):啊?

一生大叫:这,这,不公平!

师(轻描淡写):这有什么不公平呢?事实就是如此!

生(急):你那水肯定有问题?

师(慢条斯理):这水会有什么问题呢?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吗?

学生一时语塞,接着开始窃窃私语!学生急,教师不能急,这时候要守住,要慢,要让学生思索这不同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

不一会儿,学生急切地说:“你的水里有盐!”我面带微笑,依旧慢条斯理地反问:你没看到我往水里放盐,凭什么说我这盆水里是有盐呢?

众生思索,而这正是我需要的结果,只有经过潜心思索,学生才能充分调用他曾经接触过的知识背景,才能将各种已有的前概念打通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生:我知道,死海是淹不死人的,因为死海的盐含量高!

生:我还看过一个实验,往水里加食盐会使鸡蛋浮起来!

师:这是别人的研究,你怎么做就可以知道我这水里是不是有盐了呢?

一个学生抢着说:我来尝尝,如果是咸的,就说明有盐!

说话间,这个学生就想上来尝水的味道。

师:小心,这水有毒!

科学的行为是理性的,因为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所以科学课上不鼓励学生去品尝陌生的药品,即使本课的食盐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也不能让学生随意品尝。

学生们一下子懵住了,教室里静悄悄的!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说:想一想,你们怎么做,就可以证明我的水里是放了盐的?

课堂里继续静静的,所有人都沉浸在思索的“场”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

不一会,有学生举手:老师,你给我们盐!窗户纸终于被学生自己捅破了,一个学生的灵感立刻得到了全体的响应,这就是思索的“场”的效能——其他学生应声道:对!对!

我问:你们需要盐做什么?(追问是为了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

生:我把盐放到我们的水里,如果能够让土豆浮起来,就说明你的水里也放了盐。

师:这个想法不错,那我们找些盐来试试!

食盐领来后,不一会,教室里发出了欢呼声:土豆真的浮起来喽!土豆真的浮起来喽!

探究活动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场”:一个飞舞着科学奥秘的“场”,一个充满孩童灵性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在这个“场”里,学生理性地思考,咀嚼品味着科学的味道。在这个案例中,往水里加盐是一个关键环节,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抓住这个关节点,让学生潜心思索,静思默想,含英咀华,知识就像酿酒一般在学生的脑海里慢慢交融、发酵、整合、酝化升腾,如此演绎推理,终成正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华士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潜心水槽思索
陈佑昌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水槽过滤片
以画当窗,潜心再学
基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学探究
翻译
大画微博
疑问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