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霹雳绳舞”

2014-09-09吴勇

江苏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霹雳花样跳绳

吴勇

冬日,大课间活动场面热烈。我走向教室,准备做课前准备。在教室门口,被小施拦住了,“吴老师,我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花样跳绳,请您鉴赏!”她一脸认真的表情实在让我不忍心拒绝。“行,愿意当你忠实的观众!”

小施使出浑身解数,像一个舞动的精灵,绳子在她的上下、左右、前后翻飞,在我的眼前飘忽不定。“真棒!”,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将周边正在跳绳的学生也吸引过来了,他们一起加入到观众的行列。

“吴老师,她跳的不咋的,肯定是我的手下败将!不信,让我们来比一比,您给我们当评委!”一旁的小徐跃跃欲试。其他的同学一看有“戏”瞧,都兴高采烈地当起了拉拉队,我也被裹挟其中。

小徐用挑衅的目光瞄了两眼小施,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圈子中央。绳子仿佛从他身上长出来似的,在头部、背部、臀部、脚底来回穿梭,或是一条线,或是一个圆,或是一个转动的球,人在旋转,绳子在手臂间不断交叉,花样在不断变幻……掌声雷动,一旁的我大开眼界。

小徐以一个顽皮的姿势谢幕,小伙伴们被这火热的场面感染了,按捺不住表演的欲望,“吴老师,我也要跳!”“吴老师,我保证比他们跳得更好!”“吴老师,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我跳的!”……看来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会激起“公愤”,可是如果逐一看下去,的确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我知道大家都跳得很好,可是眼看就要上课了,大家有什么高招让我继续欣赏下去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上午跳不完,下午大课间再来跳!”

“把本周体育课拿出来,我们搞一个花样跳绳比赛!”

“我们回家拍成视频给您看!”

…………

“这些方法好是好,就是拖的时间太长,而且很麻烦,有没有更简便更快捷的办法?”我摆出一副迫不及待的姿态。孩子们一时间抓耳挠腮。看到时机已到,我施出援手:“吴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的办法,想不想听一听?”一时间,孩子们目光如炬。

“请大家把自己的花样跳法用文字写下来,步骤一定要说清楚,所有的动作要领一定要写仔细。如果你发现有的步骤和动作不能用文字写清楚,不妨用图画出来。”

一听到要写,孩子们目光有些暗淡。我又添了一把“火”:“如果大家所描述的跳法,吴老师一读就明白,一学就会,我可以将他(她)的这种跳法用本人的名字命名,譬如,‘施佳花样跳法‘徐阳阳花样跳法,如果是王晴的,那就是——”

“王晴花样跳法!”孩子们异口同声,目光里闪烁着激动。

“下节课,吴老师的语文课就留给大家写作吧!如果遇到一些动作写不清楚也画不明白的,伙伴之间可以相互请教,共同商议。”

孩子们欢呼雀跃,回到教室,立马忙碌起来。傍晚时分,各种花样跳法纷纷出炉,光是名字就让我眼花缭乱——有从动作着眼的,譬如“单臂飞花”“单双脚轮转”;有迁移挪换的,譬如“霹雳绳舞”“心随绳飞”;有偏重写意的,譬如“花团锦簇”“万马奔腾”……再看看正文,多半图文并茂,语句通顺,表意清楚。

经过几轮自改、互改,我将孩子们的文稿编订成一本书,书名为《霹雳绳舞——五(5)班花样跳绳大全》,我还为本书写了序言。后来,这本“自制书”不仅在本班很流行,还被传到其他班级,多次进入班级的“悦读排行榜”。

原本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平常花样跳绳,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写作”,生成一次鲜活的“花样跳绳”习作课程。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课程其实就是师生心灵的一次相遇,就是师生话语的一种交集;课程就蕴藏在教育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构建者、享用者、受益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教培研中心)

猜你喜欢

霹雳花样跳绳
跳绳的起源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花样人生
NO.10 跳绳
JANE Ⅰ、Ⅱ、Ⅲ组 霹雳加强型
花样美式
花样折纸
花样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