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数学过程 丰富活动经验

2014-09-09丁建强

江苏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公开课过程方法

丁建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黄丽梅老师执教的《一亿有多大》这节课鲜明地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整节课和谐中藏着智慧、灵动中透着高效、简约中寓意深刻、朴素中闪耀精彩。

一、素材选择联系生活实际,重现实

好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节课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非常关键。本节课,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好的数学学习内容。如,课始,播放的有关节约用纸的广告视频把学生的学习聚焦于纸张的厚度,在自主研究环节,又围绕“一亿颗大米的质量”“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一亿滴水的体积”等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小组研究。正是因为这些素材均来自于生活,所以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方法推陈出新,智慧的火花在课堂里迸放。

二、过程组织凸显自由参与,重主体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自主参与”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一大待征。黄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处处凸显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首先组织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有多厚。设疑、猜测、讨论方法、优化方法、实际测量、推算结果,最后通过比较想象感受高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充分凸显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学生的自由参与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没有“教”的“学”,只能是一种原始本能驱动下的自生自长。“学”需要在“教”的引导下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绝对自由走向相对自由。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是学校教学的核心任务。本节课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是学生“自由在前”,教师“引导在后”,有扶有放,相得益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培养。

三、问题解决回归数学本质,重实践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本节课的问题由“视频”而来,“一亿张纸有多厚”的数学问题既充满生活趣味更具有数学本质,这是对纸张厚度的研究,更是对“一亿有多大”的数学感悟。正是这样的指向于数学本质的数学问题(再如后面研究一亿颗大米的质量、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一行的长度、一亿滴水的体积)在课堂上形成了非常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讨论出了不同的方法:测量1张、10张、100张……,教师尊重并肯定了学生的每一种想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优化,确定方法后,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他们领悟方法的不同,最后总结出了“选择合适的小数量来研究大数量”的一般数学思想。

四、教学手段追求朴实自然,重常态

细细品味黄老师这节课时,我们突然发现,这节课没有高科技支撑的多媒体介入,没有执教者慷慨激昂的语言,更多地呈现于听课者面前的是学生投入的实践、忘我的交流、激情的互动,教师则默默地退到台后,在关键处点拨、困难处引领、适时处介入,这样朴实的教学手段却处处彰显出当下最真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要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给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一节好课,不仅要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多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考量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有人说:“好课的真正境界是‘公开课当成家常课上,家常课能上成公开课。”这节看似有些“家常课”味道的“公开课”恰恰做到了这点,而这样的课是更易于我们学习的、切切实实的好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公开课过程方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用对方法才能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