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对仗”的意趣

2014-09-09陈凯

江苏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诗境春景白鹭

陈凯

课改,对于每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来说,是从口号、思潮、观点中厘析出属于自己的“下一步”的过程。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全的推翻,我们总是在反思中修正,在辨别中确认,在探索中发现。无论是十年前的“以生为本”,还是十年后的“以学定教”,研究、发展学习主体(学生)的目标总是不变的。十年来对于学习过程和导学策略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更为“体贴”的领域,“语用意识”“文体意识”“情意关怀”……“教”向“学”的引渡,途径更加多元,方式更加可人。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重在意趣。在岁月里沉淀下来为人传诵的诗句,往往各有独到之处,或炼意独具匠心,或联句风味别裁,或用字精妙绝伦……叫人读得齿颊留香之外,更有一种思接前人的神往。

《绝句》一诗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对仗工整的艺术特色。一般绝句仅两行对仗,而本诗四句两两相对,故也被称为“截律”。词词字字相对的韵律中,动静相谐,远近相应,高低错落,声色交融,自然而然地构成一幅立体生动的明丽春景图,铺开一片明媚春光,千古传唱。

诗文内容浅显易懂,加之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学生不难理解。如何在浅近中读出意趣,在易懂中发现价值,是本课的教学着力之处。探究文本秘妙的捷径,就是从文本本身的独特之处——对仗入手。通过生生互对、师生相对,对字、对词、对句,渐渐对出景物、对出意境、对出诗人的视角、对出读者的心领神会、对出字词句的韵味和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通过对句的诵读,读出诗的韵味与意境。

2.通过阅读资料、相互交流等方法,了解“绝句”这一古诗体裁以及“对仗”这一修辞手法。

3.紧扣诗中的“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含”“泊”等词感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清新活泼的春景图。

4.通过联系上下文、动手演示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美丽春景,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深刻领略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比较发现,认识“绝句”

1.吟诵学过的古诗,初涉诗境。

2.出示四首诗,发现绝句的特点。

(左边的两首,每句5个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右边的两首,每句7个字,叫做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3.有时,诗人干脆不取题目,直接用“绝句”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绝句》。

4.出示古诗:这是一首“七绝”。

5.“绝”是本课生字,跟着老师一起学书写,伴书口诀:“绞丝旁,长得瘦,‘色字个高尾巴收。”

【语文学习,要在原有经验上生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从熟悉的古诗中,发现绝句的文学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对仗”吟诵,感悟诗韵

1.自由读诗。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首诗的惊人之处在哪里呢?告诉大家,就是它的对仗。

(板书:对仗)

3.古诗第一句中有“黄鹂”,第二句就对“白鹭”,再比如“翠柳”对“青天”,“千秋雪”对“万里船”。这样的语句字数相等,词义相对,就叫做“对仗”。

4.古人写绝句,一般只有两句对仗,而这首诗的4行,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都能两两相对,令人称绝。来和老师对一对。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来对一对,看看能对出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画)

【诵读,是进入诗境的第一步。而古诗诵读的音律之美,更是破译诗歌秘境的第一把钥匙。通过反复对读,带领学生初识对仗的节奏美,从而读出诗歌语言的节律,自然切分意象,形成初步的画面片段。】

6.师生、生生对句。

(1)对出有声有色的画面(此环节,师生相对,作出学习示范,自下一环节起,生生互对,自主探究。)

反复对诗,突出颜色——黄、白、翠、青,体验诗歌中的色彩之美。

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侧耳听一听,听到了吗?听到了什么?

这画面中有色彩,有声音,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板书:声 色)

(2)对出有动有静的画面

继续对诗,突出“鸣”“上”的动态之美和“含”“泊”的静态之美。

(板书:动 静)

(3)对出有远有近的画面

突出西岭“千秋雪”和门前“万里船”的远近相应的画面之美。

(板书:远 近)

(4)对出有高有低的画面

突出高处“白鹭上青天”和低处“黄鹂鸣翠柳”的高低错落之美。

(板书:高 低)

7.真神奇啊!对着对着,我们就对出一幅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图画中,(引导学生齐读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远有近,真绝啦!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仗。动静结合,远近相对,声色交融,都蕴藏在一对对意象中。凝聚在字句中的平面的意象,需要反复对诵,才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立体感,才能活化成声响、色彩,才能发现诗人取景的焦点远近,视角的高低交错。在节律整齐、对对相印的诵读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节奏,深入意境,跟随诗歌的节奏抑扬顿挫,古诗的脉动激活了诗意的神经触觉。】

三、移情入境,想象“春景”

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这幅美丽的春景图中到底有哪些景物?快速默读,找出这些景物。

2.这些景物构成怎样的画面呢?先自己说说,再和同桌一起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说得眉飞色舞,一定是看到了诗中的美景,谁来说一说?

通过组词、动手等方式着重理解“含”。

【理解诗句意思这个环节好比是大厦的根基,必须夯实才行。引导学生从关键字词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又是一个再思索再创造的过程。】

4.诗已经读懂了,而且我们还发现,一千多年前杜甫用28个汉字就把春天写美了,写妙了,写绝了。一千多年后的小朋友敢不敢来挑战这位大诗人?

5.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写写这首诗中的春天。要想战胜诗人,还得向诗人学习写作方法。大家看,作者的诗中(师生合作回顾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远有近……让我们学习他的办法,把春天写美写绝。请拿出作业纸。

作业纸:

(1)阳春三月,柳树 ,微风徐徐,柳枝 。两只黄鹂 ,仿佛 。

(2) 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 ,在蓝天的映衬下,越飞越 ,越飞越 。

(3)轻轻推开窗户,就能望见 。在阳光的映照下 。

(4)回首看看门前,那里 ,仿佛是 。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妙词锦囊。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里的好词。

妙词锦囊:

一唱一和 湛蓝透亮 一碧如洗 翩翩起舞 飘飘悠悠 终年不化 晶莹剔透 万里迢迢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6.指名汇报,学生相机补充。

7.心中想着这样的美景,再来读这首诗,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能读出更浓的韵味!(齐读)

【让学生走进诗中,需要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先前对仗中对出诗的写作特点,在这里成了学生自主体验诗境的最好学习范例。】

四、模仿书法,审美文字

1.写得美,读得更美;读得美,还要写得美。课前老师把这首诗写了一遍。(出示老师的书法作品)请学生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书写之法。

2.学生用书法纸写字。

3.挑选优秀作品展示、点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诗学习的一个绝妙的展示途径。在经过思、想、念、诵的学习之后,在民乐声里,全神贯注地书写汉字,回味诗境,静静地沉淀学习的经历,是对课堂最好的回顾。】

五、总结延伸,拓展阅读

同学们,一首绝句,28个字,四行诗,一片春景,千古传唱,带给我们祖先的智慧,也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想。这样的《绝句》,作者同时写了四首,每一首,都有不同的画面,课后大家可以去找其他三首,也这样去学习,愿大家看得见千年前的风景,也看得见自己心里的风景!

【课堂结束了,但学习还要走很远。延伸同类诗文的阅读,也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拓展。从课内共读到课外自学,是必要的学习拓展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猜你喜欢

诗境春景白鹭
佘景峰
诗境
春景
鹿泉岸下石窑小镇
春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春上行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