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小学音乐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

2014-09-09黄美华

江苏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主题性儿童教材

黄美华

在儿童的生活中寻找音乐教学的“文化主题”,就是在儿童的生命中寻找成长的关键点,然后有系统、有准备、有层次地用音乐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和音乐文化素养。

小学音乐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不是简单的音乐加文化,而是“文化主题中音乐情境课程的开发”,是教师在课程实践层面上的创新。它是在一个“文化主题”的引领下,整合“合适”的音乐素材,让学生欣赏或演唱,将音乐“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而让音乐获得“最佳的理解”。通过积极参与音乐情境活动,使儿童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音乐”这个独特的视角引导儿童去认识世界,开阔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真正实现“人生享受音乐,音乐美化人生”的教育理念。

一、围绕教材进行课程开发,让儿童从“同主题”作品中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

现行的音乐教材给了教师“根据人文主题自由选择单元内容进行教学”的自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整合教材,在实施中采用什么方式,如何做到音乐文化熏陶与音乐知识技能提高的相互统一,如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教学内容等,都会直接影响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开发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就是针对目前音乐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第一步要明确文化主题。紧紧依托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化主题,根据该文化主题选择相关的音乐作品。第二步要确定音乐主线。关注音乐课程标准对本年段学生的要求,确定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主线。如根据教材歌曲《阿西里西》开发课程资源,以感受彝族风情为文化主题,以彝族“跳月舞”特殊的5/4拍作为其中一条音乐主线,选择蕴含该要素的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童声合唱《撒尼少年跳月来》等一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演唱。最后,将《阿西里西》进行改编,选取主要的旋律元素,采用5/4节拍,在MIDI上制作了一段《火把节之夜》的音乐,欢快的节奏、跳跃的音符、激荡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音乐中寻找熟悉的元素——“阿西里西”来演唱,在五拍子的音乐中跳舞、跺脚、呼喊,尽情体验着彝族人在火把节中的激越与奔放。

二、围绕儿童生活进行课程开发,用音乐弥补生活经验的缺失

儿童是通过活动认识世界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在儿童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的“慧眼”,为儿童的生活插上“音乐的翅膀”,让他们通过音乐的视角感受生活的多彩。

记得在“我爱长江,我爱濠河”主题性单元活动中,音乐教师用河南民歌《编花篮》的音调填词创作了《夸家乡》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夸,夸,夸家乡,我的家乡在南通,生我养我是南通城,我是地道的南通人……”还从乡土文化中寻找资源,把“南通号子”这一“下里巴人”的民歌引入音乐的殿堂,并进行改编创作,将其改编成清新活泼的民乐版、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版和动感十足的摇滚版……《南通号子》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的开发,促使儿童主动投入音乐之中,在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在儿童的生活中寻找音乐教学的“文化主题”,就是在儿童的生命中寻找成长的关键点,然后有系统、有准备、有层次地用音乐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和音乐文化素养。

三、在其他学科中寻找课程资源,让教育形成合力

有人说,语文是一种看的艺术,通过看,然后用心感受;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通过听,然后用心感受。两种艺术都需要人用心去体验、用情去表达,两者是相通的。通过研读,我们发现在小语课本上,有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经典课文,可以作为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开发的资源。结合长征题材的课文,我们开发以《过雪山草地》为主题的音乐文化情境课程;开发以“古诗新唱”为主题的课程,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怀;开发以“唱听语文书”为主题的课程,将《长江之歌》《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二泉映月》等文学和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一方面,借助语文学科的力量,缩短学生的现实生活与音乐世界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相同题材的内容,这样带来的体验会更深刻,带来的震撼会更强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主题性儿童教材
教材精读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