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2014-09-0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高龄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 五寨 036200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陈英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 五寨 036200

目的:探讨与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平均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实施连续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在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的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其中快速有效的对髋关节的功能进行重建、促进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目的[1]。但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各脏器系统功能逐渐降低,因此在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本研究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人。观察组37例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65~88岁,平均年龄为(70.5±3.6)岁;37例中新鲜骨折32例,陈旧性骨折5例;37例中为交通事故伤22例,绊倒跌伤7例,高空坠落伤5例,无明显诱因骨折3例;37例中1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支气管炎;骨折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髋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下肢呈现外旋、内旋畸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6例,高中及以下者21例;骨折移位程度(依Garden分类)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13例。对照组37例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67~87岁,平均年龄为(71.2±3.5)岁;37例中新鲜骨折34例,陈旧性骨折3例;37例中为交通事故伤24例,绊倒跌伤8例,高空坠落伤3例,无明显诱因骨折2例;37例中1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支气管炎;骨折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髋部肿痛,功能障碍及下肢外旋、内旋畸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9例,高中及以下者18例;骨折移位程度(依Garden分类)Ⅱ型8例,Ⅲ型17例,Ⅳ型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疾病、骨折移位情况、文化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解除家属及患者的思想顾虑。②术前指导,术前评估患者具体情况,排除加重及诱发其他合并症的诱因。鼓励患者术前戒烟、练习床上大小便;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核血、备皮、肠道准备、做好抗生素相关试验;术前夜依据患者机体情况使用镇静药物,指导患者术中积极配合,确保手术安全正常进行。③饮食指导。鼓励患者使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选择含铁、钙丰富食物以确保补给充足。④皮牵引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皮牵引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皮牵引的重要性。牵引时患者应使用牵引专用床,依据情况适当抬高床尾15~30°,同时使用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置患者患肢于外展30~40°、足中立位,防止肢体外旋;在牵引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确保牵引有效,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1.2.2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关注患者心电监护各项指标变化,若患者出现心率失常、血压骤升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防止出现心衰及肺水肿现象。术后患者患肢垫软枕抬高15°,持外展中立位;若患者需行皮牵引则使用专用床,两腿中间置一枕,防止内收内旋及髋关节脱位。②并发症护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主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假肢松动脱位、伤口感染等。需保证患者术后患肢处于功能位,有条件的患者可穿防旋鞋,在搬运病人的过程中托起患者整个髋关节,讲解相关事项。为防止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保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瓶。为防止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做好患者翻身拍背工作,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同时减少压疮的出现。③功能锻炼,术后1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运动,术后2~3天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主动运动,2周拆线半坐,术后3周拄杖行走,4周步行。功能锻炼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增加。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长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告知随访时间,若出现不适立即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分为优、良、差三个梯度。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负重无明显疼痛感,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基本恢复,屈髋>90°;良:患者生活自理,休息无疼痛,行走时出现疼痛甚至跛行,屈髋70~90°;差:拄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疼痛伴跛行,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 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6±7.9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5.6±8.9天。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4.09,P<0.01)。37例中2例轻度肺炎,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37例中5例轻度肺炎,6例伤口感染,1例发生压疮。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X2=6.77,P<0.01)。

3.讨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患者由于机体老化、脏器功能衰退,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发现,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在患者手术前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可使患者更安全的度过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防护,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有效、连续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郭春,杨建义,李玉庄,等.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置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8): 31-32.

R473.6

B

1009-6019(2014)12-0177-02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高龄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