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2014-09-0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四川省三台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三台 621100

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刘才勇

四川省三台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三台 621100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将收治的84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蓝光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9例,占69.05%,有效11例,占26.19%,总有效率达95.2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占40.48%,有效14例,占33.33%,总有效率达73.81%;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5)。结论与单纯蓝光治疗相比较,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退黄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茵栀黄;蓝光;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将收治的84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蓝光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84例,入选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24d,平均年龄(15.62±8.54)d;体重1.6~4.5kg,平均体重(2.91±1.25)kg;入选的患儿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目的: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础治疗,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12 h/d,可连续治疗2-4个疗程,选用双面光疗箱,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为55%~65%[2]。当经皮胆红素测定≤9 mg/dl停止蓝光照射。研究组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5ml,3次/d。当经皮胆红素≤5 mg/dl停止治疗[3]。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黄疸完全消退,伴随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有效:黄染部分消退,伴随症状好转,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无效:黄染消退不明显,伴随症状存在,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甚至上升[4]。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积极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9例,占69.05%,有效11例,占26.19%,总有效率达95.2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占40.48%,有效14例,占33.33%,总有效率达73.81%;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两组退黄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平均退黄时间[(4.8±1.2)d]较对照组[(7.8±2.1)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患儿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是由于新生儿期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5]。病因复杂,部分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极高,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蓝光照射治疗为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蓝光波长450mm,能够被胆红素分子吸收,可分解未结合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其分解产物为水溶性异构体,可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祖国医学将黄疸归属于"胎黄"范畴,认为胎毒熏蒸胎体、肝气郁结、胎毒湿热之邪等不能疏泄,进而导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排泄疏松受到阻碍,日侵入血,外溢肌肤而导致[6]。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同时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甙、金银花提取物,茵栀具有解毒退黄、清热利湿功效,黄芩具有解毒功效,栀子中的红黄素、栀子素、黄酮类等均能够有效减少血中胆红素,促进胆囊收缩及胆汁排泄[7],药物联合使用实现肝气畅通,湿热疫毒排出较快,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有效减轻黄疸,为治疗黄疸的传统中成药,且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蓝光治疗相比较,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更佳,退黄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8,305-307.

[2]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3]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121-122.

[4]蓝建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76-77.

[5]刘阳.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配合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23):3476-3478.

[6]雷鸿华,冷冬明,陈丽艳.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7):76-77.

[7]王海艳,刘玉芳,刘享亨,等.新型眼盾保护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4,(03):385-385.

R985

B

1009-6019(2014)12-0133-01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