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2014-09-0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血压用药高血压

仁寿县龙正中心卫生院 四川 眉山 612562

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苏世蓉

仁寿县龙正中心卫生院 四川 眉山 612562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方案治疗高血压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用药及治疗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方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42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降压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高血压实践。结果联用中医方案治疗患者在临床症状、血压值、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方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高血压;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高血压是当前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中老年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而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及饮食水平的紊乱,发病人数进一步增加。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并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长期损害[1]。因此及早的进行用药诊治干预,将病情和血压值控制在正常范围至关重要。高血压的防治方案很多,用药种类也不甚繁多,近年来我院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用药方案,对部分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依据患者个体差异、临床分型的不同而采取中医诊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措施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联用中医方案治疗)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入院分级评定时Ⅰ级22例,Ⅱ级12例,Ⅲ级8例,合并冠心病13例,高血脂症10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入院分级评定时Ⅰ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8例,合并冠心病12例,高血脂症10例,糖尿病6例。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合并疾病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临床上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按病因分类,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和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hy-pertensio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18.9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措施,主要为加强临床监测,指导服用西医临床用药,制定出适宜患者的用药个体化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和减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具体略)。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方案治疗,具体措施为:

1.3.2.1 基础治疗 进行疾病宣教,保持安静、避免精神刺激,进行血压监测,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率,进行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阐述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及危害,了解中医治疗的意义及方案,告知患者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3.2.2 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有怔忡,失眠,健忘者为阴虚阳亢型,用知柏地黄丸;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为肝阳上亢型,治宜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为肝肾阴虚型,治用大补元煎,辨证治疗时还需临证用药,阳亢严重者加用天麻、钩藤、杜仲,阴虚者加山药、山茱萸,阳虚者加锁阳、仙茅,腰酸痛者加牛膝、杜仲,头晕者加决明子、野菊花,便秘者加用桃仁、苁蓉,失眠者加夜交藤。

1.3.2.3 中成药配合治疗 不能服用汤剂的患者可以结合中成药治疗,如杞菊降压片、罗布麻片、丹参片等。

1.3.2.4 辅助中医治疗 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取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进行针刺,并进行足部按摩,也可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反复推发。

1.3.2.5 中医茶疗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可将茶饮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如罗布麻茶杜仲降压茶、菊花茶等,长期饮用。

1.3.2.6中医情志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不断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采用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头痛、眩晕、心悸、耳鸣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主观感觉症状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头痛、眩晕、心悸、耳鸣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目的: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n(%)]

3.讨论

高血压是基础病变,长期持续性的高血压使得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成为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更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情是诊治目的所在。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中风"、"心悸"、"水肿"等范畴。肝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单纯的西药降压仅能控制高血压,很难整体上进行调节,随着药物的长期应用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对患者联用中医治疗方案,使患者情绪、血压、症状上得到控制。从防止血管硬化、降压和保护靶器官角度看,中药无论从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降低幅度,还是从总有效降压率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体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一些研究也表明,中药三七、丹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功能维持起保护作用,并能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和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在分证论治上,除上述证型外,若患者四肢不温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则为阴阳两虚型,治宜阴阳并补,偏于阳虚选用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减。中老年妇女患者若头面烘热,烦躁不宁为冲任失调型,属于高血压的特殊类型,治宜补肾泻火,调理冲任。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不是由某一个单一的因素所引起的,而是由机体,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2],因此中医治疗方案包括很多,如中医茶饮治疗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罗布麻茶就能提高血压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综上,中医方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1]薛陇生;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6(11):126-128

[2]冷雪琴;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9:457

R544.1

B

1009-6019(2014)12-0087-02

猜你喜欢

血压用药高血压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