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手术中椎管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

2014-09-0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后遗症椎管硬膜外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 忻州 034100

骨科手术中椎管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

刘孟蓓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 忻州 034100

目的:探讨椎管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麻醉,比较其麻醉和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阻滞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Bromage运动分级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麻醉用药剂量小,患者受到的刺激较轻,避免术后发生后遗症,使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完成手术。

骨科手术;椎管麻醉;效果

椎管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从而产生阻滞效应,在近几年骨科手术中应用比较广泛[1]。我院对此骨科手术中椎管麻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17~60岁,平均(50±1.4)岁。本次研究中选择的骨科手术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术与下肢复位及内固定术,且在检查中没有明显的外伤感染和记住变形,患者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无精神类疾病,且没有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3~4mg/kg,咪唑安定0.05mg/kg进行静脉注射,将麻醉机接通通气,设定合适的呼吸参数,协助氨氟醚调整麻醉深度。

观察组患者麻醉前采用(300~500)mL平衡液静脉滴注,患肢保持上侧卧位,使用一点穿刺法进行硬膜外穿刺,将3.5cm硬膜外导管放置于头端,成功置管后将导管固定,使患者翻身保持平卧位,之后以患者的体质为依据将2%的利多卡因与1.192%罗哌卡因(1:1)以其需要进行追加注入。手术之后使用微量止痛泵进行镇痛,将(0.5~0.8)mg/mL的0.12%芬太尼与地佐辛(15~40)mg合剂进行输注,以2mL/h的速度给药,患者以0.5ml/15min进行自控给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维持止痛时间、最大阻滞平面、运动恢复时间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测试、记录患者的Bromage运动分级:无阻滞为0级,不能抬大腿为1级,不能活动膝关节为2级,不能活动踝关节为3级。对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睁眼时间、麻醉后遗症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并测定患者术后与术后24h内的认知功能,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如果评分与手术前相比低2分或以上,则可判断为认知能力降低[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1.0,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对比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椎管麻醉过程中椎管内顺利进行穿刺和置管,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对比 (min)

2.2 两组患者Bromage运动分级情况

对照组患者Bromage运动分级情况差异显著。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romage运动分级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的其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评分差异不大,在手术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始终高于观察组。具体数据见表3。

3.讨论

通过多个途径使麻醉药物进入受术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抑制作用,进而使其消失全身痛感与神志的方式就是全身麻醉,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关系到抑制的程度,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当麻醉药在体内被破坏后或已被排出体外,手术者能逐渐恢复神志,也不会出现后遗症,但可能出现通气量不足[3]。呼吸道梗阻、心律不齐、低血压、呕吐和恶心等多种症状,经休养即可消除。但是该方式因药性缓和,使阻滞效应过慢,需大剂量使用,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椎管麻醉是在椎管的各腔隙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被脊神经支配着的区域出现麻醉阻滞,例如硬脊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的阻滞麻醉[4]。该方式是对脊神经造成阻滞,使运动、感觉与交感神经纤维受到阻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后遗症,且有较快的阻滞效应,受到的药代谢能力较小,所以只有很小的毒副作用,且有完善的镇痛,能保持清醒的神志,很少扰乱其生理,不会限制手术时间[5]。

总之,在骨科手术中,患者采用椎管麻醉的苏醒时间少于全身麻醉,术后容易管理,且不需要大剂量用药,使发生POCD的几率降低。另外,椎管麻醉患者受到的刺激较少,避免术后发生后遗症,尽可能降低麻醉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完成手术。

[1]赵慧琴,肖旺频,周红梅,等.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31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0(1):84-85.

[2]周光赞,孙柜刚.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9(5):705-706.

[3]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XIA Jun,Walso soldiers,HUANG Gangyong.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hip fractur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J].Surgery,2012,(10):591-593.

[5]李玉玲.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jcu重症患者镇痛镇静应用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5):245.

R687

B

1009-6019(2014)12-0079-01

猜你喜欢

后遗症椎管硬膜外
春天的“后遗症”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