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价

2014-09-07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山西 孝义 032300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价

李守建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山西 孝义 032300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用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治疗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以往临床上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和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均无法显著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而有研究显示应用手术来清除血肿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为探讨应用血肿清除手术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本院收治的2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分组不同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6例;年龄为49岁-76岁,平均年龄为65岁;出血量为30ml-110ml,平均出血(52.71±11.99)ml;出血部位为:皮质下、外囊、壳核及尾状核者57例,内囊及丘脑者33例,混合者13例。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8例;年龄为51岁-75岁,平均年龄为66岁;出血量为30ml-120ml,平均出血(53.24±12.06)ml;出血部位为:皮质下、外囊、壳核及尾状核者56例,内囊及丘脑者35例,混合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经头颅CT确诊,且患者无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卒中脑外伤等引起的脑出血。

1.2 治疗方法 根据分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叮嘱患者卧床,保持安静,对于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迅速处理;(2)积极控制高血压: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以控制过高的血压,但降压过程不可过速、血压水平不可过低,以舒张压降至约100mmHg即可。(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是脑出血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而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重要环节。(4)止血药和凝血药:可于早期给予抗纤溶药物,且脑出血后一定要进行凝血功能评估来监测止血治疗。(5)保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而实验组患者给予血肿清除术,包括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步骤如下:(1)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后由CT影像结果定位,选取接近血肿所在部位处头皮取5~6 cm切口,达到骨膜后,用钻孔咬开直径约3cm的骨窗,"十"字形剪开硬脑膜,选择相对无血管区,穿刺针穿刺血肿定位后,切开脑皮层,进入血肿腔,清除绝大部分血肿,残余血肿可通过置管尿激酶溶解引出,留置明胶海绵于血肿处并用硅胶管引流,缝合硬脑膜及头皮。(2)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后由CT定位选取血肿位置后取(10-15)cm马蹄形皮肤切口,之后开约8cm×6cm大小骨瓣,将患者硬脑膜呈放射状剪开,选取合适入路后穿刺针穿刺血肿,充分止血后留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复位骨瓣。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通过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来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 根据如下标准进行判定[3]: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0级病残度;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1-3级病残度;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18%。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痊愈者52例,显效者29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15%;而对照组患者中痊愈者42例,显效者29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选用X2检验,X2值为7.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起病急,病变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都使得其成为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 "健康杀手"。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其脑内小动脉壁已经发生了玻璃样或纤维样改变,造成了小血管壁功能障碍,诱发脑小动脉瘤的形成,此时如果出现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即可发生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可引起颅高压或是压迫神经元,导致患者出现头痛 、恶性呕吐、嗜睡昏迷、对侧偏瘫、瞳孔的变化,当颅高压未得到及时治疗时可能出现脑疝危象而危及患者生命。既往临床选用保守治疗,而近年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颅压,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病理改变。基于此原则目前的治疗多选用血肿清除手术疗法。

本文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本院收治的2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用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治疗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朱扬清,张卫,金浩等.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4-2746.

R544.1

B

1009-6019(2014)12-0075-02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