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2014-09-04谭普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溶栓

谭普力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谭普力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本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住56例急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梗死血管再通、心血管事件、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肯定, 且优于溶栓治疗, 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判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极高。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溶栓治疗[1]。为研究两者疗效的对比, 作者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住56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均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男38例, 女18例, 年龄43岁~72岁,平均55.8岁, 病程1~10.8 h, 平均3.4 h。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梗死等多种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入院后患者绝对卧床, 禁止活动, 如患者胸痛较严重, 采取静脉注射吗啡治疗, 剂量3~5 mg;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 剂量均为300 mg, 在严密监测下行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对发生梗死的部位做出判断及进行病情评估, 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根据病情需要放置支架。如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需马上进行复律治疗, 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如患者血压低于80/50 mmHg, 给予多巴胺治疗, 使用静脉泵严格控制滴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手术过程中, 将抗凝药物肝素钠注入动脉鞘管内, 剂量为6000~10000 U, 手术结束后,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剂量为5000 U, 2次/d, 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同时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及正规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口服药物氯吡格雷片, 剂量为75 mg, 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 剂量为100 mg, 1次/d, 长期服用。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嚼服, 剂量为300 mg, 溶栓时使用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50万U在30 min内静脉滴注, 用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剂量为5000 U, 2次/d, 连续用药不超过1周,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 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后行冠脉造影检查,残余狭窄处小于20%。

溶栓治疗成功标准:①溶栓治疗2 h内胸痛基本消失;②应用尿激酶90 min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大于50%;③心脏标志物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在发病14 h内);④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上指标需同时出现至少两项, 才可考虑为血管再通, 但①④组合不可判断为再通。

观察记录患者梗死血管再通情况,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数据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在梗死血管再通情况,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是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病情重, 且预后不良, 如不能及时提高梗死细胞的再灌注, 会给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介入及溶栓治疗, 效果肯定, 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

急诊介入治疗是目前首推的一种治疗手段, 其有着严格的适应证, 具体如下[3]:①入院时间距离发病时间≤12 h;②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持续30 min以上,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③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 至少两个相邻导联, 且肢体导联振幅≥0.1 mV,胸导联振幅≥0.2 mV;③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肌钙蛋白(T或I)异常升高。只有严格遵守介入治疗的手术标准, 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在梗死血管再通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情况方面,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 心肌再灌注率高, 疗效肯定, 值得推广使用。

[1] 谭保平.急诊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对比分析例.内科, 2011,06(4):308-309.

[2] 王健,赵振涛,岳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08,3(36):36-38.

[3] 莫文宏.临时起搏在急诊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内科, 2012,07(4):25-27.

476600 永城, 永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溶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