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04梁世鹏祁亚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通气

梁世鹏 祁亚平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梁世鹏 祁亚平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70例, 随机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 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 h后, 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0 h有不同程度改善, 且在1 h及6 h 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 h后HFOV组的OI、MAP仍较CMV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两组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 缩短病程, 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频振荡通气;常频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一种以高频活塞泵或震荡隔膜片前后移动产生振荡气流, 将小量气体(20%~80%解剖死腔量)送入和抽出气道的通气。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 潮气量很小(小于解剖死腔量), 通气频率很高, 范围在600~1800次/min[1]。HFOV是目前高频通气应用中最有效的类型, 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NICU自2012年2月引入HFOV治疗RDS,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本科的诊断为2~4期RDS 35例患儿为治疗组, RDS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2]。采用回顾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以前收治的诊断为RDS并给予常频机械通气的35例患儿做为对照组, 两组患儿RDS的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2], 排除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休克患儿。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转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患儿, 不纳入该研究中。两组患儿胎龄在28~38周, 体重1000~3000 g, 性别、体重、X光胸片分级及产前运用激素、产后运用PS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即行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检查, 诊断为RDS后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并维持血糖及内环境稳定等治疗。部分患儿经家长同意在入院后于生后3 d内给予第1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固尔苏)200 mg/kg, 必要时12 h后根据情况予第2剂PS 100 mg/kg。

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以及机械通气后各个时间点呼吸机各参数、血气指标, 氧合指数(OI)=FiO2×100×MAP/ PaO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的并发症等。

1.2.2 呼吸机参数及调节 治疗组(HFOV):采用SLE5000呼吸机, 初设参数:调节振幅(ΔP)25~40 cmH2O, 平均气道压(MAP)12~18 cmH2O, 频率(F)10~16 Hz, 吸氧浓度(FiO2)0.4~1.0。根据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结果调节各参数, 维持血气分析在允许范围以内以及经皮氧饱和度、胸部X线片显示膈肌位于第8~9后肋水平;首先下调FiO2至0.5以下, 再逐渐降低MAP和ΔP, 一般维持F不变, 当FiO2<0.3, MAP<10 cmH2O,血氧分压仍维持正常, 即撤离呼吸机或改为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

观察组(CMV):采用Servo-i呼吸机, 初设参数:FiO20.4~1.0,吸气峰压(PIP)20~30 cmH2O, 呼吸末正压(PEEP) 4~7 cmH2O, I:E为1:2, 呼吸频率(R)35~60次/min。根据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维持血气分析及经皮氧饱和度在正常允许范围, 渐下调呼吸机参数, 当FiO2<0.3, PIP<15 cmH2O, R<30次/min, 即撤离呼吸机或改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FiO2、OI、MAP、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机械通气1 h后, 治疗组患儿FiO2、OI、MAP、PaCO2均得到改善, 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MAP、PaCO2无明显改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6 h后, 治疗组FiO2、OI、MAP、PaCO2均较观察组得到显著改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24 h后, 两组间PaC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OI、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儿治愈32例(91.4%), 死亡3例, 其中合并DIC、休克各1例。观察组治愈30例(85.8%), 死亡5例, 其中合并休克1例, DIC 1例, 肾功能衰竭各2例。两组间治愈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IVH、BPD、ROP、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治疗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 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急重症, 甚至危及生命。以往多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 但CMV治疗NRDS易出现肺气漏、肺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 以及存在低通气压力不足以改善肺血氧含量和高通气压力易导致肺组织损伤等缺陷[3], 从而限制了在NICU的应用。近年来高频振荡通气(HFOV)做为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渐被我们所认识,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HFOV是在一密闭的系统中, 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以超生理通气频率的振荡产生双向压力变化, 继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一种肺泡通气方式[4],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高速流动气体弥散和对流, 使肺泡均匀膨胀, 从而使肺组织的气体交换更加迅速、有效, 可以加速肺血的氧合, 改善缺氧和加速二氧化碳排放, 缩短病程, 提高患儿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本资料结果表明, RDS患儿经HFOV治疗经机械通气1 h后, 治疗组患儿FiO2、OI、MAP、PaCO2均得到改善, 而观察组MAP、PaCO2无明显改善, 在机械通气6 h后, 治疗组FiO2、OI、MAP、PaCO2均较观察组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提示, HFOV比CMV能更快改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能在较低吸氧浓度及气道压力下进行有效气体交换, 故能降低肺气压伤、高浓度吸氧所致的慢性肺部疾病或视网膜病变,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本研究显示, 对新生儿RDS的治疗, HFOV在FiO2、 OI、MAP方面较CMV改善明显, 特别在早期降低呼吸机参数方面较CMV有明显优势。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护心率、脉搏、血压均相对稳定;HFOV组无气漏病例, CMV组2例, 考虑与HFOV组采用较低的压力及小潮气量。本研究两组患儿在IVH、BPD、ROP、肺部感染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FOV能有效的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 在治疗RDS方面, 与CMV相比, 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氧合功能参数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氧合功能参数变化比较s)

?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1] 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3.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5-398.

[3] 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4-266.

[4] 周伟,荣萧.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的应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27(4):217-222.

462000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