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2014-09-04鲁天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前缘节段椎体

鲁天祥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鲁天祥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本院的3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 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或前路固定;稳定压缩型骨折采取未处理和植钉固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进行 X 线、CT 或 MRI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32.41±3.79)mm, 后凸角度数为(5.33±2.75)°;术后随访椎体前缘高度为(32.18±3.24)mm, 后凸角度数为(5.42±3.02)°, 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式, 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远期疗效较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临床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骨折类型, 大多是由高能量外伤所致, 并牵扯多个阶段的病理性骨折, 其受伤机制复杂, 常累及多个胸腰椎及其他部位的损伤, 临床上易出现误诊、漏诊, 虽然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但大多还是主张外科手术治疗[1-3]。为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疗效,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入住山东省滨州市信阳县中心医院的3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 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32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1例,年龄为24~55岁, 平均年龄为39.5岁。具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 交通意外伤患18例, 重物压砸伤4例。患者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法分级:其中A级1例、B级4例、C级6例, D级10例, E级1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3~14 h。入院前脊柱骨折均未行特殊治疗。32例患者在术前均行X线、B超及CT或MRI等常规检查, 其损伤情况及程度基本得到确定。

1.2 方法 按Denis评定标准[4]评估骨折节段的稳定性,制定手术方案。通过初步鉴定, 32例患者中共有59个节段受累, 其中不稳定型骨折有36个, 稳定压缩型骨折23个。诊治前, 对所有患者用麻醉药将骨折部位的脊柱进行麻醉,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在脊柱中受伤节段的前后节段中间部位找到切口, 使两侧棘突、锥板及关节突完全显露出来。以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置人并撑开椎弓根内固定脊柱钉棒系统。不稳定性骨折者, 依据复位、减压、固定、融合的顺序和原则依次进行手术;对于胸腰推中出现骨折并且中间还夹着1个没有骨折阶段的2个骨折节段, 要在骨折节段紧挨着的几个未骨折的脊柱中植进去8个钢钉。术中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12个损伤椎, 采用长节段固定18个损伤椎, 采用前路固定3个损伤椎;稳定型骨折采用损伤椎行植钉固定12个, 未予处理损伤椎5个。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后进行随访, 时间持续为期一年。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半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经X线复查测量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对收集的椎体高度及后凸角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 h, 平均时间为(4.1±0.6)h;

术中出血量为230~760 ml, 平均出血量为(470.5±40.5)ml, 患者均为发生术后感染症状。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 下肢麻木疼痛、腰背部疼痛及脊柱活动受限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经X线测量患者的伤锥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数并记录结果, 运用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

患者经治疗前后病变椎体的平均高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往往是脊柱节段两个或两个以上发生骨折, 由于胸腰椎的独特解剖结构, 与单节段脊柱骨折相比,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复杂,其漏诊及误诊等情况比较多[5,6]。而手术治疗是唯一疗效较好的确切方法。手术目的主要是骨折复位、纠正椎体高度丢失、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 充分有效地椎管减压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了更好的评价及运用手术治疗方法, 本院对入住的32例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得到更合理准确的疗效评价。术后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随访, 发现入住我院的3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均得到良好的疗效, 未发现引起间隔的正常椎体之间出现脊柱不稳现象。所以依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式, 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韩成龙.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求医问药, 2012,10(4):226-227.

[2] 袁中山,李胜华,邓英虎.多节段脊柱骨折诊疗方法的分析.脊柱外科杂志, 2005,3(4):212-214.

[3] 张文志,方诗元,胡业丰,等.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骨科杂志, 2007,10(3):227-228.

[4] 李利,史亚民,侯树勋,等.SCOFIX器械整复固定治疗胸腰段多节段骨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14(3):181-183.

[5] 王华东,史亚民,侯树勋,等.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2):91- 94.

[6] 李展春,刘祖德,胡光宇.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临床骨科杂志, 2006,9(5):417-418.

464400 山东省滨州市信阳县中心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前缘节段椎体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