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2014-09-04林邯枫罗丹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丁三醇前置胎盘

林邯枫 罗丹青 陈 桢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林邯枫 罗丹青 陈 桢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方法 将前置胎盘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 另选100例同期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凶险性前置胎盘)。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催产素20 IU, 治疗组胎儿娩出后一次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 两组术后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IU维持6 h。观察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2 h、24 h内的出血情况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 h红细胞计数及Hb水平、产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术后2 h、24 h内的出血量较少,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P值均<0.05);两组用药后血压的变化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值得推广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置胎盘;缩宫素;剖宫产;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国外报道0.5%, 国内报道0.24%~1.57%[1]。前置胎盘孕妇具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充分评估前置胎盘孕妇的病情后,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 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应对措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分娩量较大, 年分娩量达8000~10000人, 统计前置胎盘的发病率约达到1.24%, 2012年~2013年本院对前置胎盘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前置胎盘孕妇100例作为治疗组。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依据文献[1]。患者年龄22~41岁, 孕周32~40周。另选100例同期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凶险性前置胎盘)。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在分娩前评估孕妇的病情, 包括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盘类型、血压、血液检查(血球压积、血小板等)、是否合并导致产后出血的其他因素(巨大儿、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瘢痕子宫等)、术前积极纠正贫血孕妇。两组孕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1.2 方法 治疗组剖宫产胎儿娩出后, 宫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Pharmacia&Upjohn Company Kalamazoo, MI 49001, USA)250 μg;对照组术中注射缩宫素20 IU。两组术后均给予缩宫素20 I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维持。

1.3 观察项目 ①出血量:产后出血量的统计采用容积法+称重法+目测法。术前放置大纱垫2块于孔巾两侧折叠包住,使术中流出的血尽量吸附于纱布上, 术后与其他纱布共同称重[失血量=(湿敷料-干敷料)÷1.05]。术中切开子宫(切口的选择应避开胎盘, 参考产前B超胎盘定位), 先吸尽羊水,再放置干净瓶子吸血, 作为术中出血量统计。目测术后地上或铺单上无法称重的失血量, 乘以2倍。术后2 h及24 h累计出血量, 即按术后积血垫置入产妇臀部及会阴部观察至2 h及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加术中出血量累计。②血常规:产后24 h两组均行血常规检查, 比较产前与产后24 h红细胞计数(RBC)和Hb的下降值。③生命征:心电监护监测产妇用药后血压、脉搏的变化。④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 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出血量较少, 产后出血(剖宫产超过1000 ml)发生率较低(均P<0.05, 见表1)。

2.2 两组产后24 h血常规比较 治疗组产后24 h Hb、RBC下降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用药后血压比较 两组用药后血压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n=200,s, ml)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n=200,s, ml)

?

表2 两组产后24 h Hb、RBC下降值比较(n=200,s)

表2 两组产后24 h Hb、RBC下降值比较(n=200,s)

?

表3 两组用药后血压比较(n=200,s, mmHg)

表3 两组用药后血压比较(n=200,s, mmHg)

注:1 mm Hg=0.133 kPa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3例用药后在手术室出现恶心、呕吐, 1例出现颜面潮红, 症状多为一过性, 4例给予止吐处理。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

两组术中因出血行宫腔填纱共32例, 其中治疗组11例,对照组21例。术后24 h取纱条。对照组5例术后回病房,因出血量多给予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宫缩好转。治疗组2例输血, 而对照组12例输血。所有病例均成功止血无一例子宫切除。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剖宫产是其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 胎儿娩出后, 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 收缩力较差, 附着于此处的胎盘不易完全剥离, 且开发的血窦不易关闭, 故常发生产后出血, 量多且难以控制[1]。另外,前置胎盘合并巨大儿、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瘢痕子宫等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 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是促进子宫收缩最有效的药物。国外一些学者对欣母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其控制产后出血的有效率约为84.0%~96.0%, 起始剂量为250 μg, 深部肌内注射或宫体注射, 可间隔15~90 min重复使用,总剂量不得超过2 mg(8次剂量)[2]。有哮喘、低血压、高血压、心血管病、肝肾病变、贫血、黄疸、糖尿病或癫痫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前置胎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 发生无诱因、无通性反复阴道流血, 严重的出现致命的大出血而导致休克。本院前置胎盘患者入院后、产前及术前充分评估病情,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本文治疗组100例前置胎盘患者手术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妇的产后出血, 收到满意效果。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术后2 h、24 h内的出血量较少,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两组用药后血压的变化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前置胎盘因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 不能有效收缩压迫血窦而止血, 且子宫下段蜕膜发育不良, 易形成植入性胎盘,故常发生产后出血。如何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是目前产科医师处理较棘手的问题[3]。对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主要是宫缩剂的及时应用, 尤其是在产后2 h之内的早期使用[4]。本研究中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 胎儿娩出后一次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 使子宫体及子宫下段收缩, 出血减少, 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本研究中仍有因中央性前置胎盘, 胎盘粘连植入等原因, 虽宫体注射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 短时间内子宫出血量多达1000 ml以上, 即采取了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由于前置胎盘患者宫腔纱条填充机械性压迫止血, 加上强有力的宫缩剂协调作用更能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 出血性休克症状得以改善, 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5]。本院对出血多的患者行宫腔填纱共32例,其中治疗组11例, 对照组21例均取得很好的预后, 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

综上所述, 前置胎盘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是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对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1] 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7.

[2] Dildy GA.Postpartun hemorrhage:new management options.Clin Obstet Gynecol, 2002,45(2):330-344.

[3] 周文勇,骆祚兰.欣母沛及联合宫腔纱条填塞防治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实用医药杂志, 2010,1(5):215.

[4] 赵少飞,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19(5):278-280.

[5]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20(6):343-345.

宁德市科技指令项目(项目编号:20110150)

355000 福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产科

猜你喜欢

丁三醇前置胎盘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