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2014-09-04刘慧云王思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腓肠腓总传导

刘慧云 王思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刘慧云 王思远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变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 主要应用胰岛素和甲钴胺肌内注射等治疗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在运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法的基础上,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 治疗4周后, 对两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值得推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主要伴有肢体感觉异常、浅深感觉障碍、末端麻木以及膝腱反射消失等临床症状[1]。作者对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例, 所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实验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45.3±6.9)岁;对照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45.7±7.5)岁。排除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肝肾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5例患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主要应用胰岛素和注射甲钴胺肌内注射, 其中, 胰岛素注射1次/d, 3 U/次;甲钴胺肌内注射3次/d, 500 μg/次。

1.2.2 实验组 25例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根据对照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主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 早晚顿服, 水煎为250 ml, 1剂/d。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配方如下:10 g地龙, 15 g当归、红花、赤芍、牛膝以及丹参, 20 g黄芪、桂枝、生地黄以及茯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观察记录。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的肌腱反射和膝反射恢复到正常状况, 使用肌电图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查, 速度增加高于5 m/s;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的肌腱反射和膝反射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使用肌电图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查,速度增加低于5 m/s;无效:没有达到以上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

2.2 两组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胫神经、腓肠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等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治疗前, 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为(31.3±2.6)m/s、腓肠神经为(27.7±1.9)m/s、腓总神经为(26.9±1.9)m/s, 治疗4周后, 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为(37.2±3.8)m/s、腓肠神经为(35.3±3.5)m/s、腓总神经为(38.6±4.1)m/s;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为(31.5±2.1)m/s、腓肠神经为(27.9±2.6)m/s、腓总神经为(32.5±2.5)m/s, 治疗4周后, 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为(33.9±2.9)m/s、腓肠神经为(32.5±2.7)m/s、腓总神经为(36.1±3.4)m/s。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神经、腓肠神经以及腓总神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腓肠神经以及腓总神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约为65%, 给糖尿病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主要以麻木临床症状为主, 随着病情的扩展, 主要伴有肌肉萎缩以及疼痛等症状, 受到缺乏维生素、代谢紊乱、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少等因素影响,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2]。甲钴胺具备的甲基化功能能够对患者体内的甲基进行转移, 并合成核酸、卵磷脂和蛋白质, 进而形成髓鞘、再生轴突, 对受损神经细胞进行修复, 最终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3]。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中的桂枝能够起到通阳益气作用;生地黄能够起到滋阴补肾作用;丹参能够起到养血通络作用;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地龙具有镇痛通络作用;茯苓能够起到益气祛湿作用, 所有成分融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达到去痹止痛、养血通络的效果。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腓肠神经以及腓总神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提高治疗率, 值得临床推广。

[1] 徐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10(3):24-25.

[2] 苏开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20):136-137.

[3] 郑秀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中国医疗前沿, 2011,06(8):10-11.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腓肠腓总传导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