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2014-09-04黄乐辉刘娜娜陈瑜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远端股骨下肢

黄乐辉 刘娜娜 陈瑜婷

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黄乐辉 刘娜娜 陈瑜婷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在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围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 将其中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 另28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的优点是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应用于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中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骨折;内固定;有限切开;下肢;关节

下肢围关节骨折是指下肢关节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 经及时恰当的处理, 多数患者能恢复原来的功能[1,2]。下肢围关节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三种, 其特有体征是骨折端移位患肢畸形、肢体异常活动、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临床上针对骨折情况一般采取复位、固定(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治疗恢复手段[3]。伤及关节面的骨折一般提倡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能使骨折在达到准确复位和固定的同时, 减少软组织创伤, 本文研究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在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围关节骨折患者, 皆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4]。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中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 男39例, 女21例, 年龄21~79岁, 平均(51.3±6.9)岁, 另28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 男18例, 女10例, 年龄20~78岁, 平均(50.8±7.2)岁。两组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 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股骨颈骨折16例, 股骨远端骨折11例, 胫骨远端骨折13例, 胫骨近端骨折1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比例、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皆予抬高制动、冷敷等消肿治疗,在伤后一周以内确认患肢消肿后行手术治疗, 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股骨转子间、颈骨折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定位后, 股骨颈骨折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则在大转子上方作小切口后行近端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在外侧远端纵形有限切开后,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再由远向近通过皮肤肌肉下、骨膜外隧道置入钢板, 经皮螺钉固定;胫骨近端骨折于外侧或内侧、胫骨远端骨折于前侧或内侧入路有限切开, 需复位者则暴露骨折处, 然后经皮下隧道插入解剖钢板, 用定位固定器保持钢板和骨折部位的紧密, 经皮置入螺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 采用正常切口切开, 完全暴露骨折端, 进行全厚皮瓣分离, 切开关节囊, 用螺钉、钢板对骨折块进行内固定。术后两组患者皆应用抗生素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伤口常规换药;患者皆于第3天开始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股骨转子间、颈骨折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但在骨性愈合前应避免患侧侧卧、盘腿和早期负重;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持续被动运动屈伸关节, 骨质疏松患者可适当推迟功能锻炼时间;胫骨远端骨折主要是针对踝关节功能进行恢复锻炼, 防止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僵硬。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影像检查,直至骨折愈合, 指导患者逐渐增进功能锻炼, 直至可以完全负重。

1.3 疗效观察[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对疼痛情况、功能恢复、运动情况和手术局部外观等方面进行评分。股骨转子间、颈骨骨折按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 优:55~60分, 良:45~54分, 可:35~44分, 差:<35分,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系统评分, 优:80~10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59分, 胫骨远端骨折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分, 优:90~100分, 良:78~89分, 可:50~74分, 差:<50分。疗效判定标准包括[6]①优:无疼痛, 行走正常,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评分等级为优;②良:行走正常, 但有轻微的疼痛等临床症状, 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评分等级为良;③中:患肢临床症状明显, 有较明显的疼痛或跛行, 体力劳动受限, 功能评分等级为可;④差: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作息时间, 需扶拐行走, 或出现严重术后感染、并发症,功能评分等级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显示, 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67.86%,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观察组出现1例(1.67%)切口愈合不良, 对照组出现3例(10.7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下肢骨折累及关节面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创伤[7], 其治疗和愈后的关键在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内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骨科术式, 其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恢复期的功能锻炼, 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但传统内固定术需要广泛的伤口暴露, 损伤大, 术后易引起切口裂开、浅表或深部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关节障碍等并发症。下肢围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下肢、关节功能, 减少骨折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有限切开内固定并非所谓的“微创内固定”,是指在保证不影响骨折复位与固定的前提下, 选择尽可能小切口进行手术, 手术中不可过分追求保护骨膜, 否则不但不能清除嵌插的组织, 还会导致骨折端接触面积减少, 影响骨折愈合。该术式在强调有限切开的同时还强调利用“内支架”概念进行骨折固定, 其方法是应用适当的钢板或螺钉对骨折关节面进行对合, 主要是利用穿皮技术将接骨板于皮下或肌肉下插入, 在尽可能不暴露骨折区的情况下以较少的螺钉固定骨折部位[8]。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术后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骨折端血供, 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优势, 能有效减少伤口的并发症和感染率。本文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疗效, 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67.86%(P<0.05)。

综上所述, 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面对合关系的同时, 能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 是一种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的良好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1] 朱仰义,杜俊锋,余春华,等.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在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浙江创伤外科, 2013,18(3):396-397.

[2] 曾繁云,王述华,赖晓榕,等.有限切开+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11,14(6):724.

[3] 谢晔,董启榕,徐又佳,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华创伤杂志, 2012,28(5):392-396.

[4] 李腾鹏,田宏涛,刘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12,15(5):580.

[5] Wolinsky P, Lee M.The distal approach for anterolateral plate fixation of tibia:an anatomic study.J OrthoPTrauma, 2008, 22(6): 404-407.

[6] 邱南海,邱东海.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回顾性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2(52):10363-10366.

[7] 郭世明,丁真奇,洪加源,等.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骨伤, 2012,25(6):474-477.

[8] 陈惠国,周烨,梁海萍.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下肢围关节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07,10(5):470-471.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 in lower limb fracture around joint operation

HUANG Le-hui, LIU Na-na, CHEN Yu-ting H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5,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fractures in the peri articular.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joint of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i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September 2013,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per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 mark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2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marking as control group, after operation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al were compared of two groups.Conclusion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 is less injury,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 when application of the lower limb fracture around joint operation, so it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Limited incision; Lower extremity; Joint

518115 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外五科

猜你喜欢

远端股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