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与设计中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2014-09-02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矩形纹样图案

杨 琳

(商洛学院 艺术系,陕西 商洛 726000)

论艺术与设计中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杨 琳

(商洛学院 艺术系,陕西 商洛 726000)

本文通过科学的理性眼光研究我国古代传统图案中对比例的运用方式,探索图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科学哲理和构成美的规律,揭示出艺术与设计并非只是直觉与灵感的体现,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创造事物并运用理性客观的比例原理对美的形式的捕捉规律。只有重视艺术与设计中比例的关系,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情感、审美情趣以及时代需求的优秀设计作品。

比例;传统图案;构图;艺术设计;数学;几何学

艺术与设计经常被视为直觉感受和个人灵感的表现。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艺术与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范畴。比例关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种思维模式,在艺术与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教学修养。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国内的设计院校教学中,没有高等数学课的开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片面的认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数学只是一串计算公式与定理的堆砌。这两个原因导致许多设计师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却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运用数字的原理将其很好的体现出来。

一、黄金分割

线在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设计中的曲线常常根据一定的比例规律进行,产生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质是对立统一概念的具体应用。特奥多·安德列·库克(Theodore Andreas Cook)在他的《生命的曲线》一书中这样描述,“大自然中,不均衡性产生了曲线,而生长一旦趋异出直线,则几乎可以肯定一定会生成最美丽的曲线,即螺线”。“黄金分割”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是指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段,原线段与分割后的长段之比、分割后的长段与短段之比等于1.618:1。当一个矩形的长宽比为1.618时,这个矩形就是“黄金矩形”。19世纪后期,德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研究了人们对于黄金分割具有的特殊美学属性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原因是黄金比例不仅存在于动植物的成长方式中,也存在于人类的形体中。鹦鹉螺横刨面的螺旋线,这种螺旋线的比例关系十分接近于黄金矩形,被称作“黄金螺旋线”。螺旋是从比较靠近漩涡卷饰的中心偏左的某点开始向外旋转,一直旋转到顶点的直线。

二、黄金比在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案是融合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民族心理、审美爱好、思想观念,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积淀和历史的积淀和历史文明的洗礼所形成的图案艺术,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图案中,艺术家用抽象、夸张、变形、对称、对称等形式来表达。可以发现人们早就意识到在设计中比例与美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曲线几何纹有连旋纹,是以圆圈定位,以S型曲线相连。圆弧纹是以半圆形弧线相互连接,构成类似波浪纹的连续纹样。如唐代蔓草纹是以波浪线为构成骨架,在波峰与波谷间适形填充花卉等纹样构成的连续纹样形式。唐代蔓草纹中波峰与波谷的角度大致为45°,形成既富有动感又产生一定秩序的曲线纹样。曲线可以使它们传递的信息内容显得温和轻快。在我国传统中,曲率的比例要适当,不宜太疏和太密。无论是直线、曲线还是二者的结合,他们都是根据一定的数比规律进行,从而获得造型的比率美。

“黄金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36°、底角为72°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与黄金矩形相似的美学特征。连接正五边形任意一个顶点和该点所正对的底边的两个端点,既可生成一个黄金三角形。连接正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既可生成一个五角星。正五边形的边长与五角星的边长之间也符合黄金比例关系。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有水平线纹、波折线纹,以水平直线环绕器物一周,并上下重复排列构成纹样的装饰带,这些纹样都来自于黄金比例。半坡彩陶图案中的“人面含鱼”纹样中,鱼的外形多画成最稳定牢固的三角形,因为稳固而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情绪。鱼纹采用最能反映其特征的侧面形象,而人面纹都选择了最容易表现并能反映其特征的侧面形象,而人面纹都选择了最容易表现并能反映其特征的正面形象,由此可见,根据作品的不同含义和风格选择不同的视角表现方法。

设计中的几何图形,不应该只是为了创造出“黄金比例”而去创造;但是如果不会牺牲设计的其他方面,则应当使用“黄金比例”。

三、中国传统构图形式

在构图中,所有的矩形可分为固定矩形和动态矩形两类。动态矩形的比率由无理数组成,如2、3、5等,它们在分割时能产生无数个令人视觉愉悦和谐分割比率。矩形的比例是1:1.414,近似于黄金分割率1:1.681,且能被无限分割为更小的等比矩形。矩形具有构成一个正六棱柱结构的特性。这个六边形能在雪花晶体的形状、蜂巢和自然界许多方面找到。在构图中,经常用到矩形的分割方法,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则可得到动静结合、相互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例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花纹中绳纹图案是由曲线变化而来,它在比例上采用矩形的分割方法,应用平移、重复、对称来表现,产生很强的节奏感。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指出:“艺术并不会准确地模仿可以用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要返回到自然界,探索其形成与运行的本质原因——即比例法则。”比例是构图的基准,但并不是绝对的刻度尺。所以先要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既要遵循数学中的比例法则完成构图,又要有所创新。中国图案在构图上,善用“米字格”和“九宫格”,并已发展为“平视体”、“立视体”的构图形式。

“米字格”是在方格内印有米字形线的网格,即二等分与四等分,采用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方法,使图案在X轴和Y轴上的比重均衡,呈现出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汉代铜镜的构图,大都采用“米字格”。

“九宫格”又称“三分定律”,即把媒体的横向和竖向各分成三格,创造出九个网格和四个交叉点。常用的方法是把视觉中心放在这四个交叉点上,这种不对称的构图形式具有视觉美感。这些构图法都与黄金分割有着紧密的联系。“平视体”是按照“九宫格”的水平垂直线来放置景物,人物、动物,彼此互不遮挡,又讲求圆满。可以把一天到晚的劳动生活表现在同一画面里,也可以把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表现在同一画面里。这种打破时间、空间的构图方式表现出强烈的图形与装饰性。例如,东汉画像石的图景,第一层刻的是: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高辛、帝尧、帝舜、夏禹、夏桀。第二层刻的是:孝子曾参、闵子骞、老莱子和丁兰的故事。第三层刻的是:刺客曹沫、专诸的故事。第四层刻的是:车马人物。画面共五等分,中间一层把上下隔开,体现出汉代画像石的气势与古朴的风格。“立式体”的构图方式也依据“九宫格”,利用“九宫格”的45°斜线作为形象的侧面与顶面的依据。

四、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在艺术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教学中几何学的应用一开始就与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图案、古埃及金字塔还是古希腊神庙,都曾大量应用过几何的方法,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与建筑师们更是系统地研究过几何学,并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作品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以设计几何学为基础,创立了“三大构成”教育体系,影响了一大批设计师和艺术家。而在我国的艺术与世纪研究中,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艺术与设计一般被视为直觉感受和个人灵感的表现,没有多少老师将教学或几何学引入工作室,或将艺术与设计带进科学或数学课堂。

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随着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虚拟化、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中国传统图案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精神和对艺术的探索。在当今工业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思索怎样用工业文明的眼光来审视农耕文明的艺术。设计是对艺术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组织或构成,而数学作为一种设计原理,赋予艺术某种秩序感,在欣赏过程中愉悦我们的审美感觉。本文从教学美的角度探索中国传统图案的线条、形状、构图等形式要素,目的是想唤起大家在创作与研究中运用教学的方式,重视艺术设计中教学的运用,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探索艺术最本质的美。由此可见,数学中的比例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艺术设计发展的动力。

[1]李泽厚.美的历程 [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45-46.

[2]回顾.中国图案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59-160.

[3]雷圭元.中国图案做法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38-40.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55-57.

[5][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7-150.

[6]余隋怀,苟秉宸,于明久.设计数学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6-28.

[7]吴山.几何形图案构成和应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52.

[8]李学英,舒彤.中国传统图案赏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112.

[9]李宗俞,王玉.几何图案构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43.

G642.4

A

1674-9324(2014)26-0104-02

猜你喜欢

矩形纹样图案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化归矩形证直角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