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2014-09-01黄灿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黄灿

摘要:历史材料,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材料的使用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而学生在接触到材料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困难,教师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历史材料能够很好的帮助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材料;历史教学;作用价值;灵活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39-01

历史材料,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材料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历史材料既能丰富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使用历史材料能够很好的帮助历史教学。

一、历史材料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材料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材料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3、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材料例如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比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学生不但要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而且要能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本有“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就是帮助突破这个重、难点的好帮手。尤其是可以根据战国形势图中各国的地理位置变成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学生既记住了七国的名称,又记住了它们的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引用的形式

历史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试可言”。可见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出发。我们经常使用的历史材料的形式有:

1、课文中除黑体字之外引用的文字史料,穿插在课文中。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一课中,课文引用了唐太宗“周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来说明唐太宗时如何看待君王与人民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唐太宗在贞观之治时为何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减轻劳役赋税的措施。

2、大量的插图,例如人物画像、地图、历史遗址等。图片史料过去中学教材一直使用,目前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中,还可以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如在重庆谈判的内容中,放映漫画《磨好刀再杀》让学生充分理解蒋介石的真实目的。

三、如何引领学生应用史料

历史材料的使用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而学生在接触到材料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困难,教师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引导学生。

1、首先让学生认知史料。这是史料教学中最基本的层次。这一层次不需要学生过多分析,史料本身就很清楚,多朗读、多接触史料是了解史料的最好方法。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中这段材料: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奏稿》

这段材料学生很容易读懂,左宗棠对于边塞问题的立场所以这类史料在应用时,教师尽管放手,任学生们去理解。

2、理解分析史料。这是史料教学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引导学生以所学的历史知识为依托,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样以“左宗棠《奏稿》”为例。在学生们很容易了解了左宗棠的态度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去分析:为何不可放弃塞防,这就要求学生们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分析地出结论。

3、综合分析史料。这是史料教学较高的层次,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这也是相对于前一个层次的一个提高。例如在做综合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三段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与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抗日通电

材料三: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庐山谈话

通过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不同态度所产生的结果;中共对日态度及影响等问题。

史料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去大量阅读史料和大量做材料解析题。通过层层训练,最后是学生能够做到,逐条分析史料,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