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4-09-01李义龙

山东青年 2014年7期

李义龙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正确的算理,锻炼学生的意志,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一定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有效练习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都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首先是利用教材,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图,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其次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算理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6×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6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6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6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这样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2个26得5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6个得260,(也可看成26个10)所以6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算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抓实了口算也就抓住了计算的根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并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其次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最后教师还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五、狠抓学生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首先应抓住难点练习。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5+47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可以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其次加强平时的训练。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每天练3到5个计算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最后练习应启迪学生的思维。练习题的设计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出示练习题:18×12= 26×24= 33×37=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后两位数字与两个因数的个位有什么关系?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的计算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中铺镇中铺小学,甘肃 临洮 73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