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的代表”考点例析

2014-08-28洪飞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位数平均数市盈率

洪飞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考查目标,灵活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某个方面的特征。数据的代表要求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这部分内容的考点进行分类解析。

考点1 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作为“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例1 某班在一次数学测试后,成绩统计如下表:

该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 )

A.82 B.75 C.65 D.62

解析 本题要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82。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公式,是总和除以总人数而得到平均成绩,这种加权思想值得大家重视,比如统计学校八年级(6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地对6个班的平均分求平均数,而应该把6个班的总分除以6个班总人数才能得出八年级数学平均分。

考点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认真观察,明确各数出现的次数,再根据定义求解。

例2 某学校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白杨树的棵数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当x=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当x=8时,这组数据没有众数;当x为其他数时,这组数据的众数还是10。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必定是10。

由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得=10,x=12。

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得8、10、10、12,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

点评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有时候,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有时候,一组数据中也可能没有众数。比如数据1、2、2、3、3中,2和3都是众数,而数据2、2、3、3中就没有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众数是“屈指可数的”。

例3 某中学为了解某年级1 200名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随机对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这个统计中,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解析 从调查数据可知,参加实践活动9天的次数最多,即众数为9天,而中位数从4天开始到最多13天中,50人参加了调查,中位数应为第25、26人,恰好都为9天,故中位数也为9天。

点评 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奇数个数据时)或两个数据(偶数个数据时)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代表着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考点3 利用众数、平均数的关系求字母的值

这类题目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时应认真分析题意后列方程求解。

例4 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

解析 数据5、7、7、x的平均数x==。

①当x≤5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x、5、7、7,则中位数是=6。根据已知得=6,所以x=5。

②当5

③当x≥7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7、7、x,则中位数是。根据已知得=7,所以x=9。

所以x的值为5或9。

点评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考点4 创新情境应用题

例5 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 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32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李、小王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50册图书。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马小虎用墨水污染了一部分):

(1)分别求出该班级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

(2)请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是一道集方程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于一体的表格信息题,根据已知条件及表格数据信息可知:捐7册书人数+捐8册书人数=40-(6+8+15+2)=9;捐7册书总数+捐8册书总数=320-(4×6+5×8+6×15+50×2)。由此可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求出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进而计算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解 (1)设捐7册书有x人,捐8册书有y人,根据题意得

x+y=40-(6+8+15+2)=9,7x+8y=320-(4×6+5×8+6×15+50×2)=66, 解得x=6,y=3。

所以捐7册图书有6人,捐8册图书有3人。

(2)捐书的平均数为320÷40=8(册),捐书的中位数为6册,捐书的众数为6册。

中位数或众数可以用来反映全班同学的一般捐书情况,而平均数为8册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因为多数同学的捐书在6本左右,而捐书8册的只有3人。

例6 阅读理解: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即某只股票的市盈率=该股票当前每股市价÷该股票上一年每股盈利)。市盈率是估计股票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30以下是正常的,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应用:某日一股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如下三方面的信息:

①甲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盈利分别为5元、0.2元,乙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股盈利分别为8元、0.01元。

②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的市盈率情况如下表:

③丙股票最近10天的市盈率依次为:

20 20 30 28 32 35 38 42 40 44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只股票的市盈率分别是多少?

(2)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中风险较小的有几只?

(3)求该股民所购15只股票的市盈率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分析 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看清所给信息的含义。

解 (1)甲股票的市盈率为5÷0.2=25,乙股票的市盈率为8÷0.01=800;

(2)市盈率小于30时,风险较小,因而有5只;

(3)平均数为100,中位数为59,众数为80;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考查目标,灵活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某个方面的特征。数据的代表要求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这部分内容的考点进行分类解析。

考点1 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作为“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例1 某班在一次数学测试后,成绩统计如下表:

该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 )

A.82 B.75 C.65 D.62

解析 本题要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82。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公式,是总和除以总人数而得到平均成绩,这种加权思想值得大家重视,比如统计学校八年级(6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地对6个班的平均分求平均数,而应该把6个班的总分除以6个班总人数才能得出八年级数学平均分。

考点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认真观察,明确各数出现的次数,再根据定义求解。

例2 某学校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白杨树的棵数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当x=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当x=8时,这组数据没有众数;当x为其他数时,这组数据的众数还是10。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必定是10。

由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得=10,x=12。

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得8、10、10、12,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

点评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有时候,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有时候,一组数据中也可能没有众数。比如数据1、2、2、3、3中,2和3都是众数,而数据2、2、3、3中就没有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众数是“屈指可数的”。

例3 某中学为了解某年级1 200名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随机对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这个统计中,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解析 从调查数据可知,参加实践活动9天的次数最多,即众数为9天,而中位数从4天开始到最多13天中,50人参加了调查,中位数应为第25、26人,恰好都为9天,故中位数也为9天。

点评 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奇数个数据时)或两个数据(偶数个数据时)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代表着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考点3 利用众数、平均数的关系求字母的值

这类题目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时应认真分析题意后列方程求解。

例4 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

解析 数据5、7、7、x的平均数x==。

①当x≤5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x、5、7、7,则中位数是=6。根据已知得=6,所以x=5。

②当5

③当x≥7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7、7、x,则中位数是。根据已知得=7,所以x=9。

所以x的值为5或9。

点评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考点4 创新情境应用题

例5 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 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32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李、小王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50册图书。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马小虎用墨水污染了一部分):

(1)分别求出该班级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

(2)请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是一道集方程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于一体的表格信息题,根据已知条件及表格数据信息可知:捐7册书人数+捐8册书人数=40-(6+8+15+2)=9;捐7册书总数+捐8册书总数=320-(4×6+5×8+6×15+50×2)。由此可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求出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进而计算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解 (1)设捐7册书有x人,捐8册书有y人,根据题意得

x+y=40-(6+8+15+2)=9,7x+8y=320-(4×6+5×8+6×15+50×2)=66, 解得x=6,y=3。

所以捐7册图书有6人,捐8册图书有3人。

(2)捐书的平均数为320÷40=8(册),捐书的中位数为6册,捐书的众数为6册。

中位数或众数可以用来反映全班同学的一般捐书情况,而平均数为8册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因为多数同学的捐书在6本左右,而捐书8册的只有3人。

例6 阅读理解: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即某只股票的市盈率=该股票当前每股市价÷该股票上一年每股盈利)。市盈率是估计股票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30以下是正常的,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应用:某日一股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如下三方面的信息:

①甲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盈利分别为5元、0.2元,乙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股盈利分别为8元、0.01元。

②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的市盈率情况如下表:

③丙股票最近10天的市盈率依次为:

20 20 30 28 32 35 38 42 40 44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只股票的市盈率分别是多少?

(2)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中风险较小的有几只?

(3)求该股民所购15只股票的市盈率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分析 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看清所给信息的含义。

解 (1)甲股票的市盈率为5÷0.2=25,乙股票的市盈率为8÷0.01=800;

(2)市盈率小于30时,风险较小,因而有5只;

(3)平均数为100,中位数为59,众数为80;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考查目标,灵活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某个方面的特征。数据的代表要求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这部分内容的考点进行分类解析。

考点1 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作为“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例1 某班在一次数学测试后,成绩统计如下表:

该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 )

A.82 B.75 C.65 D.62

解析 本题要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82。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公式,是总和除以总人数而得到平均成绩,这种加权思想值得大家重视,比如统计学校八年级(6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地对6个班的平均分求平均数,而应该把6个班的总分除以6个班总人数才能得出八年级数学平均分。

考点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认真观察,明确各数出现的次数,再根据定义求解。

例2 某学校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白杨树的棵数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当x=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当x=8时,这组数据没有众数;当x为其他数时,这组数据的众数还是10。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必定是10。

由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得=10,x=12。

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得8、10、10、12,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

点评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有时候,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有时候,一组数据中也可能没有众数。比如数据1、2、2、3、3中,2和3都是众数,而数据2、2、3、3中就没有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众数是“屈指可数的”。

例3 某中学为了解某年级1 200名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随机对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这个统计中,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解析 从调查数据可知,参加实践活动9天的次数最多,即众数为9天,而中位数从4天开始到最多13天中,50人参加了调查,中位数应为第25、26人,恰好都为9天,故中位数也为9天。

点评 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奇数个数据时)或两个数据(偶数个数据时)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代表着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考点3 利用众数、平均数的关系求字母的值

这类题目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时应认真分析题意后列方程求解。

例4 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

解析 数据5、7、7、x的平均数x==。

①当x≤5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x、5、7、7,则中位数是=6。根据已知得=6,所以x=5。

②当5

③当x≥7时,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7、7、x,则中位数是。根据已知得=7,所以x=9。

所以x的值为5或9。

点评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考点4 创新情境应用题

例5 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 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32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李、小王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50册图书。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马小虎用墨水污染了一部分):

(1)分别求出该班级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

(2)请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是一道集方程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于一体的表格信息题,根据已知条件及表格数据信息可知:捐7册书人数+捐8册书人数=40-(6+8+15+2)=9;捐7册书总数+捐8册书总数=320-(4×6+5×8+6×15+50×2)。由此可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求出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进而计算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解 (1)设捐7册书有x人,捐8册书有y人,根据题意得

x+y=40-(6+8+15+2)=9,7x+8y=320-(4×6+5×8+6×15+50×2)=66, 解得x=6,y=3。

所以捐7册图书有6人,捐8册图书有3人。

(2)捐书的平均数为320÷40=8(册),捐书的中位数为6册,捐书的众数为6册。

中位数或众数可以用来反映全班同学的一般捐书情况,而平均数为8册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因为多数同学的捐书在6本左右,而捐书8册的只有3人。

例6 阅读理解: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即某只股票的市盈率=该股票当前每股市价÷该股票上一年每股盈利)。市盈率是估计股票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30以下是正常的,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应用:某日一股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如下三方面的信息:

①甲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盈利分别为5元、0.2元,乙股票当日每股市价与上年每股股盈利分别为8元、0.01元。

②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的市盈率情况如下表:

③丙股票最近10天的市盈率依次为:

20 20 30 28 32 35 38 42 40 44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只股票的市盈率分别是多少?

(2)该股民所购买的15只股票中风险较小的有几只?

(3)求该股民所购15只股票的市盈率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分析 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看清所给信息的含义。

解 (1)甲股票的市盈率为5÷0.2=25,乙股票的市盈率为8÷0.01=800;

(2)市盈率小于30时,风险较小,因而有5只;

(3)平均数为100,中位数为59,众数为80;

猜你喜欢

中位数平均数市盈率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新三板企业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不一样的平均数
我国创业板市场价值高估问题研究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教学设计
上市公司市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