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4-08-27王红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

王红霞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王红霞

目的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观察组119例, 治疗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 观察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 观察组总有效率83.2%, 两组患者对比, 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 P<0.01)。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好, 安全性好。

缬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药物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 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91年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为11.88%, 较十年前明显增长, 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1]。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而言,降压治疗的目的除了降低血压外, 更在于降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2,3]。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9例, 男122例, 女117例, 平均年龄64岁, 病程3~18年, 血压145~190/90~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排除严重烟酒嗜好者, 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排除脑血管意外、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史,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 其他重大内、外科合并症, 排除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和对照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其中治疗组男68例, 女52例;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55.7±9.5)岁;病程3~17年, 平均病程(7.2±2.5)年;对照组男71例, 女48例;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4.7±7.6)岁;病程3~18年, 平均病程(7.7±3.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先停用降压药物, 根据血压水平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之后给予降压药物治疗8周。治疗组患者晨起7:00空腹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2.5~5 mg/次, 1次/d;同时在17:00口服缬沙坦片20~80 mg/次, 1次/d。对照组患者晨起7:00空腹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次, 1次/d。所有患者连续治疗8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两组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降压治疗有效标准和血压达标标准:治疗有效标准[平均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与基线值相比下降≥10 mm Hg];血压达标标准(平均收缩压<140 mm Hg, 且平均舒张压<90 mm Hg)。

1.3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血压降到正常指标内, 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有效:血压没有降到正常指标内, 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15~29 mm Hg。无效:未达到正常指标值内, 舒张压下降<10 mm Hg、收缩压下降幅度<15 mm Hg。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议。

2 结果

2.1 两组8周末疗效比较 对照组119例:显效42例, 35.3%;有效57例, 47.9%;无效20例, 16.8%;总有效率83.2%。治疗组120例:显效55例, 45.8%;有效60例,50%;无效5例, 4.2%;总有效率95.8%。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的安全性 治疗组在治疗初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9例(7.5%), 其中轻度头痛5例、腹痛3例、面红3例、下肢水肿1例, 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4例(20.2%), 其中出现轻度头痛17例、头晕14例、恶心11例、心悸9例、面红4例、下肢水肿1例, 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无增高现象, 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原发性(特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高血压, 占所有高血压病例90%~95%。在当代社会中, 血压随着年龄而升高, 而晚年罹患高压的风险也相当高。基因和环境因素可导致高血压[5]。高血压是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动脉的动脉瘤(如主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也是慢性肾病的起因之一。即使轻度的动脉血压升高也能缩短期待寿命。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对血压的控制并减少相关的健康风险。但如果生活方式改变没有起效或效用不佳则这些患者常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美国心脏、肺和血液研究院关于高血压的第7次联合会议[6]建议医师监督药物治疗的反应并评估任何由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血压降低5 mm Hg可以减少34%的中风危险及21%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血压降低也可以降低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心力衰竭死亡率[7]。治疗的目的是要将大多数人的血压降低至140/90 mm Hg以下, 并降低患有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有些医务人员建议将血压水平保持在120/80 mm Hg以下[8,9]。如果没有达到血压目标,则需进一步治疗。

多数人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控制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外周水肿、心悸、面部潮红等。本组着重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钙拮抗剂, 能阻断血管细胞上钙离子通道而扩张外周血管, 进而降低血压且血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10]。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 单独用药一些患者疗效不理想, 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11]。缬沙坦在受体水平上发挥作用, 不仅阻断了经典途径AngⅡ作用, 而且对ACEI不能阻断的非经典途径的AngⅡ同样产生作用, 它阻断了AngⅡ作用的最后环节,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更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保护靶器官, 不良反应少, 还能更有效地预防和逆转左室重构,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 不单是血压的降低, 更重要的是预防并发症,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以及猝死、心力衰竭的发生[12]。

综上所述, 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具有吸收慢、生效慢的特点, 发挥作用时间较长, 血浓度变化幅度较小, 能够实现24 h平稳降压。研究显示, 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5.8%和83.2%,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表明左旋氨氯地平能一定程度地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

[1] Jonab BS, Frank P, Ingrain DD.Are symptoms of maxiety and depression riskfactorsfor hypertension.Arch Fam Med, 1997, 6(1):43.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7-274.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25-1544.

[4] 刘立, 迟国兴.68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4):99-100.

[5] Vasan RS, Beiser A, Seshadri S.et al.Residu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women and me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2, 287 (8): 1003-1010.

[6] Nelson M.Drug treatment of elevated blood pressure.Australian Prescriber, 2010, 33(4):108-112.

[7] Law M, Wald N, Morris J.Lowering blood pressure to prev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a new preventive strategy.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3, 7(31): 1-94.

[8] Shaw G.Prehypertension: Early-stage High Blood Pressure.WebMD.http://www.webmd.com/content/article/73/88927.htm.

[9] Okonofua EC, Simpson KN, Jesri A, et al.Therapeutic inertia is an impediment to achieving the Healthy People 2010 blood pressure control goals.Hypertension, 2006, 47(3): 345-351.

[10] 尹萍.贝那普利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方案治疗21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125-126.

[11] 杨国君.高血压降压达标的内涵.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9):786-789.

[12] 郭龙枝, 梁金文.缬沙坦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15):1791-179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and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NG Hong-xi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Luoyang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Luoyang 471003,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with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Divided 239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to treatment group(12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119 cases),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with valsartan,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amlodipine besylate alone, treatment condi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95.8%) was better than observation group(83.2%) χ2= 10.19, P<0.0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with valsartan have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Valsartan;Levamlodipine besylate;Essential hypertension; Drug therapy

2014-04-16]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左旋的柳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