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疼痛的作用

2014-08-25郝晓玲李玲梅杨翠芹陈秀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疼痛感肝癌情绪

郝晓玲, 李玲梅, 杨翠芹, 陈秀梅

(广东省人民医院, 1. 介入肺三科; 2. 心内科; 3. 肿瘤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30)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发现,且病情进展快,患者出现肝区胀痛、食欲下降、呕吐等症状时,已至中期或者晚期。中晚期PLC手术切除率很低,介入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1]。但由于介入治疗是在血管内进行操作,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并会因为栓塞造成疼痛,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弱,生活质量下降[2]。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HC介入治疗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8~76岁,平均(47.12±8.53)岁;分期:Ⅲ期46例,Ⅳ期2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确诊,并排除意识障碍或失语、失认等不能配合调查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股动脉穿刺,导管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将化疗药物与超液化碘油(10~30 mL)充分混合形成乳剂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为顺铂(50~100 mg)、5-氟尿嘧啶(750~1 000 mg)、多柔比星(20~40 mg),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3个月。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遵医嘱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止痛药物,对血管痉挛者给予扩血管、解痉挛药物,并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照顾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 治疗前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②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③ 每天给予短时间的心理支持及心理暗示,安抚患者的情绪;④调动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2组疼痛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分;评价2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疼痛感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10)测定,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总分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定,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抑郁、焦虑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50分、SDS>52分表明有焦虑、抑郁症状。

1.4 疗效评价

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3],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病情(SD)和病情进展(PD),客观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CR 0例, PR 15例(44.12%), SD 13例(38.24%), PD 6例(17.65%), ORR 44.12%(15/34); 对照组CR 0例, PR 16例(47.06%), SD 11例(32.35%), PD 7例(20.59%), ORR 47.06%(16/34)。2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主要毒副反应为介入后综合征,观察组肝区疼痛26例(76.47%)、恶心呕吐11例(32.35%)、发热15例(44.12%); 对照组肝区疼痛30例(88.24%)、恶心呕吐13例(38.24%)、发热16例(47.06%)。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 2组疼痛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感及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疼痛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 组间比较,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SAS及SDS评分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 论

PH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创伤最小的手术治疗,能够通过注入化疗药物使肿瘤新生血管栓塞,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4]。但是介入治疗操作难度大,术中疼痛给患者身体及精神带来沉重的负担,使患者产生紧张、失眠、焦虑、抑郁、恐惧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各种负面影响[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将成为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而越来越受重视[6]。研究[7]表明,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对介入治疗操作的不了解、对治疗效果的担忧、疼痛引起的恐惧以及缺乏和医护人员、家人的沟通等。本研究为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并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正性心理,针对上述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对PHC介入患者给予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对术中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可能是由于紧张焦虑情绪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影响患者睡眠,从而降低生活质量,而心理支持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王品楠等[8-10]的观点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即认为疼痛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恐惧等与疼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前者水平越高,疼痛程度也越高。

总之,PHC患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术前建立护患信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纠正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Murata S, Mine T, Sugihara F, et 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37): 13453.

[2] 黛琴, 杭惠丽. 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疼痛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2): 220.

[3] 杨旭, 许光, 雷振,等. RECIST1.1与WHO、RECIST1.0标准评价周边型肺癌疗效比较[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5): 355.

[4] Liapi E, Geschwind JF.Interventional oncology: new options for interstitial treatments and intravascular approaches: targeting tumor metabolism viaa loco-regional approach: a new therapy against liver cancer[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0, 17(4): 405.

[5] Gulati A, Shah R, Puttanniah V, et al. A Retrospective Review and Treatment Paradigm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ractable Thoracic Chest Wall Pain in the Oncologic Population[J].Pain Med, 2014: Epub ahead of print, doi: 10.1111/pme.12558.

[6] 卢美平.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4): 464.

[7] 王彦, 王子轩, 刘志梅.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5): 424.

[8] 王品楠. 整体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 122.

[9] 谢可平, 谢士彪, 宋于生,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7): 76.

[10] 温婷, 陈丽玲, 李任平.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03(14): 288.

猜你喜欢

疼痛感肝癌情绪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