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

2014-08-25王根娣钟建国丁成陈红兰宋维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阵挛抗癫痫单药

王根娣, 钟建国, 丁成, 陈红兰, 宋维根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 神经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本研究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科门诊就诊治疗的外伤性癫痫(PTE)198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了解PTE的易患因素、诊断分型、治疗及发作控制情况,以更好地预防及治疗PTE,改善PTE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1年12月所有在本院癫痫专科就诊的外伤性癫痫的患者。纳入标准: ① 符合外伤性癫痫的诊断标准[1]:发病前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无癫痫病史;具有至少2次或2次以上的刻板的临床发作;经临床检查分析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病因或癫痫综合征; ② 能够在癫痫专科门诊进行治疗及随诊。痫性发作分类依据1981年和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关于癫痫发作分类及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进行。

经过统一培训的癫痫专科医生根据患者既往住院病历档案和就诊情况,填写 《外伤性癫痫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和脑电图资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

所有患者均有外伤时、癫痫发生后的头颅CT检查资料,部分行脑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1次的脑电图检查(60 min以上的视频脑电图或12 h以上的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至少1次的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起病年龄8~79岁,平均(40.08±14.72)岁,男146例,女52例。所有患PTE 的患者, 0~10岁4例(2.02%), 11~20岁15例(7.57%), 21~30岁44例(22.22%), 31~40岁51例(25.76%), 41~50岁42例(21.21%), 51~60岁25例(12.63%), ≥71岁5例(2.53%)。

2.2 病程、发作类型及频率

首次痫性发作距离脑外伤时间为0.5 h~10.5年,平均(12±8.56)月。临床表现:一种发作类型者62例(部分性发作30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2例); 2种发作类型为100例(单纯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同时有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种以上发作类型(同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难以确定的发作类型)36例。

2.3 外伤性癫痫的相关易患因素构成比

外伤性癫痫的相关易患因素中构成比前4位分别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58.08%、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手术治疗72.63%、开放性颅脑损伤占75.75%, 外伤后6~12月的CT或MR提示有皮层外伤后改变为90.04%。

2.4 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

198例患者均进行视频脑电检查,其中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95例。结果显示,脑电监测过程中临床发作者32例,其中26例在监测前家属描述病史均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但发作期脑电监测提示为一侧皮层起源,视频提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前有短暂部分性发作。所有患者发作间期EEG正常者4例,有痫样放电者105例(一侧放电91例,双侧非同步放电14例),局灶性慢波97例。

2.5 治疗情况

198例PTE患者中,药物治疗者为180例,18例未服药。病程1年内开始进行治疗者为120例,2年内治疗者48例,3年内治疗者为12例。其中未服药治疗的18例原因为发作频率小于1次/年 (5例)以及患者本人及家属不愿意服药治疗(13例)。首次服药由神经外科或基层医院开具者79例,由神经内科癫痫门诊开具者101例。第1种单药治疗的抗癫痫药物(AEDs)为丙戊酸钠(VPA)者80例、奥卡西平(OXC)56例、卡马西平(CBZ)40例,拉莫三嗪(LMG)4例(表1);首次单药治疗失败后的第2种单药选择分别为OXC25例;CBZ19例、左乙拉西坦(LEV)6例、托吡酯(TPZ)4例,LMG6例(表2)。第1种单药治疗时,OXC与VPA相比,1年药物保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BZ与VPA相比药物保留率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TG、LEV、TPZ等新型抗癫痫药物服用的例数较少,药物保留率高。

表1 第1种药物单药治疗PTE的保留率

表2 第2种药物的单药治疗PTE的保留率

3 讨 论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创伤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在PTE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由于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及标本量不同,导致PTE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8%~53%,本研究发现PTE多发于男性患者,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有皮层损伤、外伤早期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者构成比例高。皮层受损者发生PTE的比例显著高于无皮层受损者,其机制可能与大脑中央回皮质区的脑组织惊厥阈值较低,受伤后容易出现癫痫发作有关[5]。本研究中皮层受损者比例为90.4%,支持该结论。

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指南[6], 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为CBZ或OXC, VPA亦为一线用药。本研究OXC及CBZ单药治疗时长期保留率高,长期是指药物观察周期大于48周,即使第1种药物治疗失败后改用OXC或CBZ仍有较好的保留率。保留率是综合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患者意愿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对药物的疗效评价,能全面反映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性价比以及患者接受程度,对评价抗癫痫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尤为重要。VPA具有广谱的特性,故为神经外科及基层医院医生首选药物首选药物,但本研究提示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保留率均低于OXC及CBZ。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选用最佳的AEDs[7-8]。为更好地控制PTE,建议选择针对部分性发作更有效的OXC及CBZ。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时也有较高的保留率及有效率,拉莫三嗪还是目前唯一有证据表明能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AEDs[10], 但本回顾性研究中服用例数较少,未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1] 谭启富, 李龄, 吴承远.癫痫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3.

[2]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J].上海精神医学, 1990, 2: 44.

[3] Beht P, Engelhardt N, Evnas KR, et al.Why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endures[J].Am J Psyehiatry, 2005, 162: 2396.

[4] Temkin NR.Risk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seizures in adults[J].Epilepsia, 2003, 44: 18.

[5] 刘家明, 赵保钢, 宋超强.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临床分析[J].解剖与临床, 2008, 13: 256.

[6] 周东, 吴欣桐, 刘凌, 等. 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单药治疗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治疗指南简介[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 207.

[7] Ferrendelli J A. Concerns with antiepileptic drug initiation: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J]. Epilepsia, 2001, 42(4): 28.

[8] Glauser Tl, Ben-Menachem E, Bourgeois B, et al. Updated ILAE evidence review of antiepileptic drug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as initial monotherapy forepileptic seizures and syndromes[J]. Epilepsia, 2013, 54: 551.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 56.

[10] 虞培敏,朱国行,郭起浩,等.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 630.

猜你喜欢

阵挛抗癫痫单药
癫痫合并颈肌阵挛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本刊关于国际抗癫痫联盟更新癫痫分类系统的提醒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头部外伤后药物预防癫痫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