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鸣伴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分析

2014-08-24贺朝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焦虑症代偿依从性

贺朝英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

耳鸣(Tinnitus) 是一种常见的自觉耳中有鸣响声,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耳鸣,代偿性耳鸣多不归为疾病范畴,失代偿性耳鸣往往需要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很容易引起焦虑等负面心理反应。通过不断临床归纳总结发现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对耳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焦虑症也有明显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耳鸣伴焦虑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9~73岁,干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9~73岁。

1.2 临床诊断 根据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均为3~5级,确诊60例患者均为失代偿性耳鸣。同时以SCL-90 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为评判依据,用来确诊为焦虑症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因声音刺激而引发患者产生耳鸣。同时根据患者焦虑症状观察患者治疗情况以及反应,如有问题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

1.3.2 干预组护理方法

(1)建立健全患者登记管理制度。①建立随访专用登记表,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负责。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其家属联系方式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及调整用药。②患者耳鸣每日出现次数以焦虑症状情况记录:登记每位患者治疗的名称、种类以及每天病情,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对耳鸣和焦虑症状控制是否有效,均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2)充分了解患者情况进行初步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活饮食习惯,耳鸣病程以及出现焦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的方式,患者的文化程度,教育背景以及往日治疗习惯,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困惑,并进行耐心解答,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参考其耳鸣程度和焦虑情况制定治疗计划。讲解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引起患者自身的重视。

(3)加深心理护理干预,积极配合治疗。经初步护理干预后,可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每日在患者平稳期与其进行主动聊天、谈心,注意语气柔和,不可大声喧嚷。同时进一步了解患者需求并力所能及的满足。由于该病中老年患者多,有一部分患者为孤寡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更应耐心细致的照顾此类老人,调整患者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让老年患者多看报、下棋,到病房外呼吸新鲜空气。

1.4 疗效依据 THI评分为1级,SCL-90 心理健康测试均无异常心理情况为治愈;THI评分为2级,SCL-90 心理健康测试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同时无其他心理疾病为有效;THI评分在3级以上,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SCL-90 心理健康测试结果依然存在明显焦虑为无效。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周治疗记录,对其两组患者根据其是否按时、按量用药进行总结,观察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如表1。经表1可见,6周后对照组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患者仅有7例,占总人数的23.3%,而干预组经合理的心理干预指导,30例患者均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较对照组提高76.7%。

表1 两组患者按时按量配合治疗人数(例)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干预组治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耳鸣持续仅几秒钟便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自身可耐受,多不归为疾病范畴,而有少数患者由于耳鸣持续时间较长,自身不可耐受,同时未进行合理治疗从而引发焦虑、失眠等心理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治疗耳鸣,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表1可见,采用普通护理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经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耳鸣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焦虑症代偿依从性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