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外来语书写错误分析

2014-08-24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来语长音原语

周 菁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日语外来语书写错误分析

周 菁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本研究以某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词汇测试和访谈来考察中国日语初级学习者的外来语书写错误特点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促音、拗音与类拗音及长音方面的错误频率最高。书写错误的原因与不了解外来语原语及音译规律有密切关系。因此想要提高外来语学习效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外来语原语知识和外来语的音译规律,同时加强练习,增进学生对外来语的整体认识。

日语;外来语;书写;错误

一、引言

外来语①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来自于欧美语言,采用音译的方式用片假名书写。然而用日语的发音来模拟原本的单词,其语音和原音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词汇在词性、词义上的改变等,给外来语的学习增添了难度。本文从外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书写外来语出发,通过对外来语书写错误的分析,来考察以下三个问题:(1)外来语书写错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各种书写错误出现的频率如何?(3)怎样减少书写错误发生,提高外来语学习效率?

二、先行研究

(一)外来语学习

中国学习者在外来语学习上存在困难,不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感受,也在一些调查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冈本佐智子(1997)[1]通过对中国日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调查发现,相比平假名单词,用片假名书写的外来语单词的学习需要更多时间,外来语中长音、浊音等尤其容易出现错误。阵内正敬(2008)[2]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日语学习者对「カタカナ語」②的认识。结果发现,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普遍认为「カタカナ語」难学,其中过半数的人指出正确书写是一大难点。

在外来语学习的建议方面,晁春莲(2005)[3]指出,外来语尤其在词性、词义的理解和区分使用上给中国学习者带来了困扰,“要学好外来语不仅需要把握其发音特征、构词方式等方面,更需要熟悉和了解外来语的整体特点和习性”。王伸子(2011)[4]认为,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知识难以对外来语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学习尤其困难。有必要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导入外来语,并补充外来语出现频率高的文章以辅助学习。

(二)外来语音译规律

外来语的大部分来自于英语,而将英语词汇吸收为日语的外来语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991年由日本内阁颁布实施的《外来语的表记》[5],对日常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现代日语外来语的书写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也指出,假名和外来发音的对应关系尊重使用习惯。也就是说,部分外来语的书写不遵循音译规律,而是保留原来的书写习惯。李视歧在《日语外来语精义》[6]一书中指出,由于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远多于日语,因此转化为外来语时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对应关系。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类音译规律和一些不符合规律的特殊外来语单词。陆松龄(1983)[7]以来自英语的外来语为主体,介绍了外来语的由来、特点,并以大量实例说明了其音译规律。

(三)书写错误分析

在笔者所知的范围内,关于日语外来语书写错误的实证研究仅有冈本佐智子(1997)[1]一篇。该论文以中国的日语初级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テープレコーダー、テーブル、パーティ、コーヒー”4个词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长音、浊音和半浊音最容易出现错误。这一研究从微观的角度重点观察了4个外来语,本文将增加外来语词的数量,以求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取自笔者独立出题并实施的日语外来语测试,题型为“给出中文,要求写出相应的日语外来语”。研究对象为杭州某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46人,进行测试时已学习日语半年多,日语水平为初级。测试题中的外来语来源于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专业课教材《新编日语第一册(修订本)》③,共计61个单词。外来语选择的标准如下,将《新编日语第一册(修订本)》中的外来语和周菁(2006)[8]中的外来语基本词汇“比较对照表”④进行比对,选取出现频率最高的61个词。根据外来语测试结果,利用Excel软件对其中的书写错误进行统计和分类。

此外,在外来语测试结束后,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在书写外来语时的思维过程,以求探明错误的原因。根据自愿的原则,一共有23名学生参与了访谈,占接受测试人数的一半。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写外来语的时候靠什么唤起记忆;平时是如何记忆外来语的;外来语中的促音、长音、清浊音、拗音、拨音等是如何记忆的;记忆单词和做测试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外来语音译规律等。其中10人在当天测试结束、笔者批改完试卷后立即进行访谈,剩余13人在接下去的3天内完成访谈。

(二)结果

统计发现外来语书写错误(按音节计)共527例,其中空白的有162例,只写出部分假名或弄错单词的有92例,这两类错误可以推测为学习者对测试词几乎未留下印象,因此不列入本论文的讨论范围。删除这两类,得到书写错误273例,笔者将其分为“促音,拗音、类拗音,长音,拨音,清浊音,元音及辅音”等7类,详见表1。有些单词书写出现2处错误,如「テーブル」写成「テボル」,少了1处长音,1处「ブ」写成了「ボ」,则分别计入长音和元音的错误中。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类错误的出现频率,笔者除了统计总的错误次数外,还对每个外来语含有的语音要素进行了统计。如「テーブル」一词,含有3处元音、3处辅音、1处长音和1处浊音。该数据体现在表1的第2列中,这里的“出现次数”指的是每种语音类型在61个外来语单词中出现的次数。而“总错误次数”指的是从46名学生的外来语测试中提取的错误次数,是累计的。由此得出第4列中的“错误率”,即总错误次数/(出现次数×46)。

表1 外来语书写错误类型及错误率

四、分析和讨论

(一)错误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从错误出现的总次数来看,从多至少分别为长音>元音>清浊音>拨音>促音>拗音、类拗音>辅音。长音看似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但长音在外来语里面是非常常见的发音,有些单词甚至一个词里就带有两个长音。如果以此判断“长音”最容易出错,不免有失偏颇。笔者认为,相较总错误次数,错误率更能客观地体现不同语音类型的错误情况。根据错误率由高至低排列,语音错误率高低分别为促音>拗音、类拗音>长音>拨音>清浊音>元音>辅音。以下根据错误率,结合访谈的结果,对每类错误一一进行分析和讨论。

1.促音

促音共出现错误26例,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是由于61个单词中仅5个词出现了促音,因此错误率是最高的(11.3%)。具体表现为4种形式:应该有促音而缺失的,如「オリンピック」写成「オリンピク」;不该加促音却添加的,如「デパート」写成「デッパート」;促音位置不正确的,如「オリンピック」写成「オリンッピク」;以及应该有促音的地方却用了其他假名,如「ベッド」写成「ベード」。

在访谈中得知,错误的原因包括两种:一种是记忆模糊,对该外来语是否需要加促音没有把握,最后因为判断错误而导致写错;另一种是笔误,主要体现在促音位置不正确,如「オリンピック」写成「オリンッピク」,属于粗心写错。询问当记忆模糊的时候,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加促音时,大部分学生表示会联想该外来语对应的英语单词,根据单词的拼写或发音来推断,但是推断时因为不了解相关转换规律,因此比较盲目,往往出现失误。有小部分学生表示自己英语基础较差,不会特别记忆外来语对应的英语单词,因此记忆模糊时只能靠猜。

关于促音的使用,参考李视歧(1993)[6]和陆松龄(1983)[7]的总结,可以得出如下规律:英语原语中,闭音节中的元音为短元音,而尾音为[k]、[p]、[b]、[t]、[d]、[g]、[ʃ]、[tʃ]、[dʒ]、[dz],或者为[v]和[s]时,外来语一般写成促音。如 bag[bæg]写成「バッグ」,bridge[bridʒ]写成「ブリッジ」。本次测试中的5个外来语「オリンピック、コップ、ベッド、マッチ、トップ」均符合这一规律。因此,在了解外来语原语及发音的基础上,掌握促音使用规律,可以有效避免错误,提高书写的正确率。

2.拗音、类拗音

拗音及类拗音的错误共出现14例,出现在5个单词中,错误率为6.1%,仅次于促音。这里的类拗音是指在基本的36个拗音之外的,如「フィ、チェ」等更接近原语发音的仿拗音。此类错误表现为两种形式,包括应该有拗音而缺失的,如「ニュース」写成「ニース」;以及用错拗音的,如「ジュース」写成「ジョース」。

访谈中学生普遍表示拗音及类拗音一般能做到准确发音,相对较容易记忆,但在书写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笔误,比如把「ュ」写成「ョ」等。关于此次测验中的相关错误,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由于笔误造成的,少部分同学无法回答错误原因。

外来语中使用拗音的单词,拗音部分的发音和原语在对应位置的发音非常类似,因此不需要特别总结规律就能判断,这和访谈中学生的意见是一致的。而类拗音的转换规则较为复杂,《外来语的表记》[5]中列出了33个类拗音,用来书写相应的外来语发音。这一文件同时指出,具体的对应关系尊重固定的使用习惯。也就是说,在基本规则之外有不少特殊情况,比如team[ti:m]仍然写成「チーム」,而party['pa:ti]写成「パーティー」,这给学生记忆单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鉴于类拗音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应该从第一次接触这类单词的时候就特别加强指导,指出它的特殊性,通过不断强调和重复来增强记忆。

3.长音

在此次调查中,长音的书写错误有74例之多,是绝对数量最大的。具体的错误有3种:应该有长音而缺失的,如「コーヒー」写成「コーヒ」;没有长音却添加长音的,如「クラス」写成「クラース」;长音位置不正确的,如「デパート」写成「デーパト」;还有在长音的位置写了其他发音的,如「テーブル」写成了「テエブル」。

正是因为外来语中有大量的长音存在,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判断一个外来语要不要加长音是最难的。他们虽然会根据英语的发音和拼写来帮助记忆和判断,但是常常判断错误。而问及他们是否查阅过介绍长音使用规则的书籍资料,或自己是否总结过长音规则时,回答均是否定的。

那么长音到底应该用在什么情况下呢?笔者根据《外来语的表记》[5]和李视歧(1993)[6]的观点,总结长音使用原则如下:(1)原语中发长音和双元音的,如 ball[bɔ:l]写成「ボール」,Mayday['meidei]写成「メーデー」。(2)原语是英语,且词末为-er、-or、-ar的,如 lighter写成「ライター」,elevator写成「エレベーター」,star写成「スター」。(3)发音以[i]结尾的单词,如 variety[və'raiəti]要写成「バラエティー」。(4)以上原则均有例外,如有时元音假名会代替长音符号,如「バレエ」。有些单词不写成「エー、オー」,而采用「エイ、オウ」的写法,如「エイト、レイアウト」。教师在讲解外来语时,介绍如上规则,并反复强调,相信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4.拨音

拨音错误共出现32例,错误率为4.3%。错误分为3种类型:没有拨音却添加的,如「ポスト」写成「ポンスト」;应该有拨音的地方但是缺失的,如「コンピューター」写成「コピューター」;以及在拨音位置写了其他发音的,如「アクセント」写成「アクセット」。

关于拨音错误,有拨音的地方缺失的,学生一般认为是自己笔误了。而其他两种错误,学生表示自己难以判断该处应该写什么,一部分根据英语的发音和拼写,但没有把握,而有些单词的原语学生并不熟悉,如「コンピューター」等,所以只能靠猜。

其实拨音的使用规则并不难,一般在以下3种情况下会用到:(1)原语中出现“-n”,如spin写成「スピン」。(2)原语中出现“-mb”“-mp”,如member写成「メンバー」,pump写成「パンプ」。(3)“-mm”有时也用「ン」书写,如hammer['hæmə]写成「ハンマー」。在了解外来语原语的前提下,记住这3项规则,避免拨音错误是完全可能的。

5.清浊音

清浊音的错误即清音、浊音和半浊音的混淆,出现了53例,错误率为3.3%。这类错误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应该为浊音或半浊音,结果写成清音的,如「プレゼント」写成「プレセント」;第2类是把清音写成了浊音或半浊音,如「レストラン」写成「レスドラン」;第3类则是将浊音与半浊音混淆,如「ズボン」写成「ズポン」。

笔者曾经多次介绍过外来语清浊音的规则,因此学生普遍表示在书写时会利用相关规则。然而,很多时候他们想不起对应的原语,甚至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记忆原语的拼写和发音比记外来语更难,因此无法根据原语作出判断。此外,日语发音中的“不送气音”和“浊音”较为相近,很多同学不能准确分辨,因此他们对清浊音的书写和发音的认识有时处于混乱状态。

外来语中清浊音的使用和原语的发音息息相关,国际音标的无声辅音在外来语中写成清辅音,而有声辅音则写成浊辅音。如table['teibl]写成「テーブル」,其中[t]转换为「テ」,[b]转换为「ブ」。这一原则也存在例外,如news[nju:z]词尾发有声辅音,但却写成「ニュース」。这一规则较为简单,访谈的学生也都表示记得这一规则,但是因为涉及原语发音,不记忆对应的原语词,仍然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6.元音

元音的错误是指书写错误的假名和正确的假名在五十音图中为同一行,即辅音一致,元音不对,共出现错误62例,错误率为0.8%。如「コップ」写成「カップ」,其中「コ」和「カ」都属于カ行假名。

根据访谈,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1)根据英语发音来判断,出现失误。如「タクシー」的英语原语发音为['tæksi],第一个音和「テ」更相似,因此有几名学生误写成「テクシー」。(2)片假名掌握不牢固。如「マ」和「ム」、「ペ」和「パ」在字形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片假名的情况下容易混淆。

英语中元音的数量远多于日语,因此将英语转换为日语外来语时,彼此的元音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对应关系,李视歧(1993)[6]所列的“音素对照表”[6]83-94对其进行了归纳。然而日语外来语历史悠久,存在大量的固定用法,这些例外就无规律可循了。如receipt[ri'si:t]写成「レシート」,而remote[ri'məut]写成「リモート」,report[ri'pɔ:t]则是「レポート、リポート」均正确。同样是re,英语发音均为[ri],在变成外来语时却各有不同。要记忆元音的规则,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有效的方法还是从每个单词出发,特别是原语发音和外来语差异较大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特别提醒,让他们加强练习。

7.辅音

辅音的错误是指书写错误的假名和正确的假名在五十音图中为同一段,即元音一致,辅音不对。如「ハンカチ」写成「ハンカキ」,其中「チ」和「キ」都属于イ段假名。在此次调查中,辅音的错误有12例,错误率仅为0.2%。

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类:第1类是单纯的笔误,这是访谈中学生最常提到的原因;第2类是片假名掌握不牢固,如「コップ」写成「ロップ」,是把「コ」和「ロ」的假名给混淆了。还有部分同学无法说出错误的原因。如此看来,这部分的12例错误虽然是辅音上出了差错,却不能归咎于辅音掌握不足,而是学习者假名学习不充分及粗心造成的。

(二)对教学的启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整体而言外来语的错误率较高,其中促音、拗音与类拗音、长音的错误率排名前3位。这一结果和冈本佐智子(1997)[1]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冈本佐智子(1997)仅对“テープレコーダー、テーブル、パーティ、コーヒー”4个外来语进行了探讨,而这4个词中并没有促音、拨音及拗音存在。而本文测试了61个单词,涵盖了外来语中可能出现的各大类型的发音,可以说更加全面,这也许就是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对本次外来语测试中出现的书写错误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提高学生外来语学习的效率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指导:

(1)提供外来语原语的知识,包括拼写和发音。日语教材大多对外来语标注了对应的原语,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进行详细讲解。除了对外来语教学不够重视外,指导者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指导者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单词量,熟悉外来语对应的原语,并引导学习者掌握。

(2)介绍基本的外来语音译规律。尤其针对日语中较为特殊的发音,如促音、拗音,以及使用频繁也容易错的长音、清浊音等,教授一定的音译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规律较为复杂,且例外较多,可以选择重点部分说明而不需面面俱到。

(3)对于非来自于英语原语的单词和音译规律复杂的单词,对其中容易犯错的部分如促音、拗音等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同时引导学生习惯并适应日本式的发音,加深对外来语构造的理解。

(4)增加外来语的输入及输出,如加大相关听说练习的强度等。外来语的书写错误和发音错误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听说练习可以增强学习者对语音的辨识能力,纠正错误发音,为正确书写外来语奠定基础。

(5)丰富外来语教学的手段。当传统的方法没有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时,我们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制作多媒体教材从视觉和听觉上加强外来语的输入,开发外来语书写练习软件等。

五、结语

笔者以杭州某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外来语词汇书写测试,并结合测试后对学生的访谈进行了错误分析,发现促音、拗音与类拗音及长音的错误率最高。造成这些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原语及原语和外来语之间的转换规则,同时对外来语的构词特点等也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甚至凭感觉猜的方式。此次外来语书写错误分析印证了中国日语初级学习者在掌握外来语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外来语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一方面,有必要鼓励学生记住与外来语对应的原语,特别是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外来语音译规律的介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外来语的输入及输出、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帮助学生熟悉外来语,增加对这类词汇的认识,巩固学习效果。

本文探讨了外来语书写错误,样本数量有限。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对语料库中的外来语误用进行探讨。另外,所探讨的问题除了书写错误外,还有外来语的词性、词义的误用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注释:

①日语外来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讲,日语分为「和語、漢語、外来語、混類語」,近代以前来源于中文的词汇被称为「漢語」,不列入外来语的范围。因此本文所指为狭义的外来语,不包括近代以前来自中文的词汇。

②原文使用“カタカナ語”一词,直译为“片假名词”,该类词多为外来语。

③周平、陈小芬编著:《新编日语第一册(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版。

④外来语基本词汇“比较对照表”对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1984)『日本語教育のための基本語彙調査』、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2001)《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附表三词汇表》、玉村文郎(2003)「中級用語彙-基本4000語-」,(发表于『日本語教育116号』)、周平和陈小芬(1993—1995)《新编日语》1—4册(第一版)、孙宗光等(1994—1995)《新编基础日语》1—4册(第一版)、蔡全胜(1999)《新大学日本语》1—4册(第二版)共计6种资料中的外来语词汇进行统计,整理出每个外来语的出现频率。本次测试使用的是出现频率为6、5和4的词,即在全部6种资料中出现,在其中的5种资料中出现,以及在其中的4种资料中出现的外来语。

[1]岡本佐智子.外来語の習得ストラテジー:中国で学ぶ中国人研究者に見る外来語の中間言語[J].東京外国語大学留学生日本語教育センター論集,1997(23):97-109.

[2]陣内正敬.日本語学習者のカタカナ語意識とカタカナ語教育[J].言語と文化,2008(11):47-60.

[3]晁春莲.困扰中国学习者的日语外来语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增刊,2005(总增002):67-71.

[4]王伸子.中国語母語話者の日本語外来語彙習得に関する諸問題[J].専修人文論集,2011(88):1-15.

[5]国語審議会.外来語の表記[EB/OL].(1991-02-07)[2013-08-27].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nc/t19910207001/t19910207001.html.

[6]李视歧.日语外来语精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陆松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

[8]周菁.关于外来语基本词汇的考察——从日语教育基本词汇出发[C]//曹大锋,编.日语教学与教材创新研究——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综合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1-150.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Loan Words Spelling Mistakes

ZHOU Jing

(School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s of spelling mistakes of Japanese loan words through vocabulary tests and interviews among first-yea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Japanes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ubled consonant,Yo-on,new Yo-on,and prolonged sound are the ones in which students make mistakes with high frequency,and the mistakes have a lot to do with the ignorance of original foreign wor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ules.To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Japanese loan words,it is necessary to instruct the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original foreign wor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ules,require them to practice more and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loan words.

Japanese;loan words;spelling;mistakes

H365.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074(2014)02-0047-07

2013-11-23

周菁(1982-),女,浙江海宁人,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外来语长音原语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日语外来语定义再考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小号训练中长音、吐音、连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Ship or Sheep
也谈“诈马宴”——兼议汉语中外来语译名词义的演变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