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探析

2014-08-21赵学祥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笔者化学

赵学祥

自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践行以来,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合作时代已经来临。[2]笔者认为,教育的合作不应仅体现在教师之间,而应为所有与教育教学有关因素的因素间的协同合作,使得教育教学活动时时处处有合作。笔者认为,合作教学与探究学习无疑是本世纪教育的主题。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当前的化学教学与原本的化学教学相比已有较大的改观,目前化学教学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的创新等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亦相应的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有不少问题,如未考虑到教学实际而盲目借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笔者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与效果进行阐述。

一、我国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现状

受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难免落入片面追求高分与升学率的怪圈。课堂教学形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做”的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探究,课堂参与度不够,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死记硬背教师给出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结论,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更别谈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为此,化学教学工作者致力于新课改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广度与能力体系均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源,仅依靠教师讲解与师生间的单向交流远远不够。[3]所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融入了课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合作学习形式化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在应用合作学习时,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而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需与班级授课体制相适应,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分组方式来进行合作教学。但是由于课堂监管制度的缺位,教学形式与教学组织难以协调,因而造成了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脱离,合作学习仅限于表面化。

2.师生课堂地位与关系有待完善

良性的课堂师生关系亦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尽管新课改一再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制约,学生的主体性极易被忽视或课堂主体失衡,这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未权衡好师生的课堂地位比重,过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结果造成课堂失控[4],由此提示我们,合作教学亟待建立良性的课堂师生关系。

二、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鉴于上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就合作学习在新课学习、复习课中的运用进行相关介绍。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原理》。由于在必修2中已对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已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此阶段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已形成认识中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错误知识的负向迁移,倘若能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则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合作学习在新课教学中的运用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教学围绕“化学能与热能间的关系、内在关联、互相转化关系”而展开。首先以教材中的化学键基础知识展开,强调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化学反应下能量变化的原因等,为“能量守恒”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通过三个实验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解释吸热与放热反应的概念,该部分应强调探究性与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感知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过程;最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社会生活中能量与能源变化,树立学生正确的能量观。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形成有初步认识,对于生活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解新课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前概念的复习与架构。

笔者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将教学分为三个单元,即理论阐述、探究性小组合作实验、实际运用教学,以上三点均可作为新课的导入。笔者以探究性小组合作实验作为新课导入,以“燃烧实验”为实验导入,使学生明白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发生着能量的变化,具体步骤:热能是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开展探究性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教师提问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吸热与放热之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列举社会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能的实例→最后进行应用教学。其中开展合作实验教学时,由于实验所需的器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使教学装备充分发挥其价值,笔者建议将书中的实验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由于放热无法通过眼睛观察得出,稀酸、弱酸和铝间的反应现象并不显现,常需加热,所以实验时应选用强酸且浓度不可过低,选用纯度良好的铝条,反应前用砂纸进行打磨,以便实验中学生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明显的放热,以温度计测量则更佳。小组内交流并填写实验报告,写出盐酸与铝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进行Ba(OH)2·8H2O与NH4Cl反应时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应将Ba(OH)2·8H2O研为粉末,才能充分与NH4Cl接触;由于实验对象为固相反应,二者混合后应以玻璃棒快速搅拌;反应时会释放氨气,故应注意实验的通风;让学生以手触摸烧杯底部,感受温度的变化;进行分组实验,列出化学方程式,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实验结果。

分组时要注意考虑到学生层次间的差异,做到优生、中等生与困难生的合理搭配,避免水平相当的学生扎堆。由于实际操作水平的差异,并非每组学生均可得出理想的结论,但笔者仍要求每组学生给出自身的实际报告,帮助实验室失败组分析原因,某些失败的因素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学生归纳后教师再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意识与能力。本次课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体验到了化学实验的乐趣。通过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均对此次课持满意态度;课后实际应用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endprint

2.合作学习在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

复习课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发现,许多复习课与新课的上课形式并无多大区别,这样易导致已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觉得复习课了无生趣,而对于那些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亦未见有多大成效,或者部分教师将复习课直接变为习题巩固课,学生积极性难以提升。为此,笔者将复习课设计为竞赛问答的形式,将复习点转变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将学生分为学习竞赛小组进行作答,将教室布置为小组围坐的形式,以利于小组讨论;将课程标准中划分的知识点作为必答题,将相对复杂的知识点定为抢答题,要求每组成员仅限回答一个问题,可有效防止课堂合作学习的失控状态;回答必答题时不可翻阅书籍,可以此作为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回答设有时间限制,以此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回答错误不扣分,否则将挫败学生的积极性。[5]以《原电池原理》相关内容为例,涉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要求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池反应方程式;熟知常见的化学电源,化学能与电能间的转化,金属腐蚀的危害,金属电化学腐蚀的诱因,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的措施。

本次《原电池原理》的复习课通过小组竞赛问答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查漏补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笔者发现,小组竞赛中学生的投入程度存有很大的区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依赖于优等生,个别组回答错误后会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次小组合作竞赛并没有实现笔者所期望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此,笔者总结出,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应强化分组的合理性,并辅以适当的心理辅导。

三、总结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总结: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倾向于组间的讨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留一定的独立思考与知识消化的空间;某些化学知识难免有一定的抽象性,倘若过于重视学生讨论,只能将问题的讨论沦为表面化,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所以,应适当增加教师的精讲环节。总而言之,新课标指引下的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应是生动有趣、热情洋溢、师生良性互动、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模式与氛围,此乃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6]

参考文献

[1]张秋成.合作学习要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J].考试周刊,2011,18(39):55-56.

[2]叶锡华.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丛,2009,2(8):77-78.

[3]林思,胡志刚.等待时机策略在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巧用[J].化学教学,2010,2(12):20-21.

[4]刘健.对有效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宁夏教育科研,2010,1(6):51-52.

[5]王芳.从形似到神形合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22):85-87.

[6]李坤风.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J].教学与管理,2011,2(6):128-129.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笔者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