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14-08-21孙金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动手教师应创设

孙金梅

“创设情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巧.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数学教育认为,“特定的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利于让学生产生顿悟或者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可见“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充分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为手段,充分体现实践性.

现代数学教育研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便会将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会将学习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正弦定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南通电视塔有多高?我们能进行测量吗?相信学生学完了正弦定理,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教师为学生们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正弦定理”的学习中.

只有将学生学习的数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无限的乐趣,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二、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动力.教师应通过“问题”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适时、适当、适度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更具探索性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以让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或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加以解决为准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假设,使问题的解决呈开放性态势.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于实验、观察、思考等问题解决策略进行分层次的探索性验证,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归纳成果,推出相应的结论.教师还应对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出的数学结论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分析对错,并通过整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敢于质疑,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唯有让学生自主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探寻到探究的方向.比如,一位教师执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先让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然后,这位教师很快地告诉学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平行还是重合,甚至还可以很快判别这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教师在学生的惊“疑”之中,引入课题,从而为学生的探究“导航”,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主张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等操作性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主张通过实验让学生产生质疑,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疑,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操作性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热情,极大地彰显出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操作性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

动手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探究的本领,形成探究的能力.但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注重动手操作的内容,不能只注重形式,为此,教师应合理地为学生设计操作活动的内容,以确保能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意突出重点,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所有操作过程,保证操作活动过程的深入开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而真正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动手教师应创设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动手画一画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动手演示找错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